陈彧君 一个非典型“70后”艺术家的莆田经验
2019年4月15日 专题• 人物
陈彧君是出生于福建莆田的“70后”,这让我在采访中途忍不住问了他一句,“莆田是一个怎样的城市?”除了广为人知的医院、鞋业,还有哪些作为艺术家创作的底色?事实上,作为与泉州相邻的城市,这里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
2017年初,广东时代美术馆发表了一篇题为《这条路,我们先走为敬!》的文章,迈出了民营美术馆公共化、社会化的第一步。到2018年底,原本设置的19个董事名额只完成了1个,在馆长赵趄看来,这条路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要走。
如果不是为了解梁绍基的养蚕心得,我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一只蚕可以吐1200米的丝。从1988年的“自然系列”开始,到“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再到“月庭”“孤云”,梁绍基与蚕合作了一系列层次丰富的“装置”作品。
23岁渡海来台,因局势紧张而滞留于此;28岁素描科目连续不及格,未取得毕业证书而离校;52岁隐居山林,以斫琴营生,深获业界好评;63岁重拾画笔,69岁创作欲望正盛,却逆“战后”流行的艺术潮流而上;80岁高龄成婚,一生与艺术为伴。
我们的话题从刚经过装修的罐子书屋聊起,这个已经15年的品牌书店,也影响了无数艺术家对美术史的理解,甚至启迪了更年轻一代踏上艺术创作之路。
继“濊濊发发”之后,郝建涛新个展“弸彋” 再次以生僻字为名。这个造成朋友圈大型识字现场的名字,是郝建涛和夫人潘潘一起从五十多个备选名字中选定的。如果说“濊濊发发”是听觉的图像的话,那“弸彋”则是关于视觉的意象。
在房培鑫的创作世界中,似乎没有什么比画画更重要了。比起作为艺术家的名气和作品出售情况,他更在意对自己技法的锤炼和对大师的领悟。对于艺术,房培鑫是虔诚的而敬畏的,他宛若苦行僧一般,以一幅又一幅的作品,完成一场又一场的修行。
那一天的阳光正好,再加上作品已经都运往香港准备此次个展,吴笛笛的工作室显得格外闲适与宽敞,甚至干净得不像艺术家工作室。只剩书架上被翻旧的中外美术史,以及一些铅笔小稿,默默提醒我们这是一个艺术劳动者的证明。
在采访结束之前,我问程然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还会养更多的猫吗?”电话那边笑道:“应该不会了,它们都绝育了!”难以想到,这个看似桀骜不驯、大胆前卫的青年,竟能被这种可爱的动物卸下所有的盔甲。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