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志兵 先开个头再说
乔空间、油罐艺术中心创办人乔志兵
从伦敦泰晤士河畔的泰特美术馆,到马德里的Caixa Forum,里斯本的MMAT艺术建筑与科技博物馆,再到黄浦江边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当我们还在感叹废弃的发电厂如何备受当代美术馆青睐时,一座由5个航空油罐改建而成的艺术中心将于3月23日在上海西岸震撼登场,先天与众不同的基因注定了油罐艺术中心不会是一个平庸的机构。它的创办人乔志兵说,和电厂一样,油罐都是当代艺术能量的供应场。
油罐艺术中心4号罐入口
在建中的油罐艺术中心
▶ 从“浮想联翩”到今天的“超乎想象”
像那些电厂改造的美术馆一样,在工业时代遗存的躯壳里,意欲上演一幕幕当代艺术的大戏。历史的颓败遗存与当代的先锋排演共同制造成文化的纵深错觉。“油罐”,如同信息时代的病毒代码,已然植入到了艺术界的芯片中。美术馆或是艺术中心都只是这个具有独特个性的“油罐”后缀。
油罐艺术中心由OPEN设计事务所设计,他们也是UCCA沙丘美术馆的设计者
在油罐艺术中心建设中的近两年里,国内外许多知名美术馆馆长、策展人、艺术家、画廊主都陆续到访过这里。乔志兵喜欢将客人们带到4号罐的露台,透过那扇如油罐之眼的弧面窗户,黄浦江畔两岸人文景观尽收眼底。西侧是西岸艺术中心和画廊群,北侧不远处是11月即将开馆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南边毗邻建设中的剧场,西岸滨江的艺术生态即将迎来新一轮爆发。而油罐艺术中心,则处于爆发的核心。从5年前对这片废弃油罐的“浮想联翩”到今天的“超乎想象”,乔志兵内心的兴奋溢于言表
透过那扇如油罐之眼的弧面窗户,黄浦江畔两岸人文景观尽收眼底
▶ 在“建立中”放大现在进行时
从2006年开始收藏第一件当代艺术品,到2019年油罐艺术中心的落成,13年的时间里,乔志兵完成了从私人收藏到机构收藏的华丽转身,但他也更多把言说的部分交给了时间。当我试图请他深入谈谈过往的收藏经历时,得到的答案依然是陈旧的零星片语:2006年开始进入当代艺术收藏,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装饰俱乐部。2009年在常青画廊购入安东尼·葛姆雷的作品,从此开启了国际艺术品收藏之路。关于这段历史,乔志兵唯一更新的信息是:他骨子里是个文艺青年。至于其它细节,他犹豫再三,仍决定不再多说。乔志兵反复强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自己的经验并不适用于其他人。
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
阿根廷艺术家Adrián Villar Rojas个展“有时候你会想,在一个相互连接的宇宙中,谁在梦到谁?”布展现场
对于未来将如何运营六万平方米的艺术中心,乔志兵同样未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他一语带过:“怕想多了就不敢做了”。但从在他将乔空间经营得风生水起的经验来看,乔志兵显然是一位行胜于言的实干派。他既策划了自带话题效应的“工作室”“全球定位”“艺术赞助人”等主题展 ,也推出了程然、阿娜利亚·萨班(Analia Saban)、马丁·克里德(Martin Creed)等国内外活跃的艺术家个展,同时还推出过“如何收藏”的公开课以及一系列艺术讲座。显然,关于如何做好一个艺术中心的问题,乔志兵已经在过去的三年里预演了一遍又一遍。只是现在,他站在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意味着需要作出更严苛的判断和甄选。
乔志兵似乎刻意虚化了过去时和未来时,其实是在“建立中”放大了现在进行时,“我们相信,这个时代的艺术,与任何时代的艺术同样伟大”这句凝炼了乔志兵十多年收藏感悟的话,也正是他专注于此在与当下的精神信条。
2018年11月7日,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为艺术家池田亮司(Ryoji Ikeda)举办最新个展「data.tron [WUXGA version]」,此次展览也是第十二届上海双年展的官方城市项目之一
▶ “创作”一个机构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五年前,为什么会想到在自己收藏艺术品之外,再建一个油罐艺术中心?去年采访时你也说,创办一座私人美术馆基本上是比谁苦。
乔志兵(以下简写为乔):的确是这样,这是需要用理想支撑的一个事业。我之前一直在做实体生意,就是操心的命,所以也就习惯了。从私人收藏到油罐的创建,更多是因为政府的大力支持,有了西岸文化走廊这个契机。再加上我本身热爱当代艺术,也愿意推动,所以迈开了这一步。我的重心也从纯粹的私人收藏转移到运营机构上,考虑最多的问题是如何把展览做好,做哪种展览能正当其时?当初并没有想过5年后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做成了还是很开心。
Hi:对油罐这个建筑你怎么评价?
乔:理论上是超乎想象的。
Hi:油罐艺术中心的三个开馆展:中国当代艺术家群展“建立中”、阿根廷雕塑家Adrián Villar Rojas个展、以及teamLab上海首展“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这样的搭配是如何考虑的?
乔:展览其实很晚才确定下来,一直不敢定档期。但好处就是,一直保持着即时性,回头看正当其时。三个展览体现出了我们对中国当代、对国际当代,包括艺术和科技,以及与公众互动的关注。现在我们外部也有了绿地公园,希望提供给观众亲近艺术的感受。
2018年3月,乔空间举办的“艺术赞助人”展览现场
2016年9月,乔空间举办“工作室”群展,邀请到丁乙、贾蔼力、刘建华、刘韡、刘小东、毛焰、徐震、杨福东、严培明、曾梵志、张恩利、张晓刚12位中国重要当代艺术家。展览将焦点放在了艺术家的工作室中,展示了艺术家们眼中自己的工作室以及工作状态张恩利,图为张恩利《空间绘画 Space Painting》,2016,Photo by JJYPHOTO
Hi:“建立中”的参展艺术家也是你个人的收藏名单?
乔:当然,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肯定我都有收藏。因为我肯定是要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这个展览集中了中国很好的艺术家。但是之所以叫“建立中”,题目就是我心态的反映——我们也是在探索中“创作”建立一个机构。并且这次展出的作品都是他们的非典型作品。
Hi:打破了我们以往认知的标签?
乔:没错。看完我还是挺激动。比如杨福东这次展示的是油画,是他从未展出过的毕业作品,真的是把压箱底的作品拿过来了。曾梵志为这个展览还特意画了一幅新作。张晓刚展出的是影像,也不是典型的作品。这次展出的都是不为人知的、未完成的甚至是与他们的代表作大相径庭的作品。并且不少艺术家在布展的时候,又增加了一些作品。我很感谢他们的鼎力支持。
2017年6月底,青年策展人缪子衿策展的“全球定位”同时在乔空间及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开幕
▶ 思想上特别当代
Hi:为什么叫“油罐艺术中心”而没有以“美术馆”来命名?
乔:如果不是你问我,我都没想过我要做美术馆,尽管我们是按美术馆标准来做事。叫“艺术中心”的第一个原因是希望它更有活力。第二,也会有一点谦虚的意思,就是我不知道能不能做好美术馆。像我们之前的乔空间,也是一种尝试。油罐现在叫“艺术中心”,也不排除多年后叫美术馆。
Hi:油罐总共有五个,这次开放了三个,整体功能上是如何布局的?未来如何填充内容?
乔:每个油罐的内部结构都不一样,会根据不同结构来设置不同展览。我们的核心是三号和四号罐,在这里肯定是要保持当代性。另外的三个罐,我们保留任何的可能性。比如说3月底的上海时装周,他们就把年轻设计师的走秀放在了那里,我觉得非常好。最后一个罐正在装修,我觉得还是要优质的项目,比如谷歌也在跟我们谈,我希望能对整个生态起到帮助。
2019年3月,乔空间与天线空间合作推出的刘窗个展“在地宇宙”现场(摄影:吕晓晨)
2017年11月,乔空间推出阿根廷籍女艺术家阿娜利亚萨班(Analia Saban)在中国的首次个展“颜料上的画布”(Canvas on Paint)
2016年11月,乔空间推出特纳奖(Turner Prize)得主马丁·克里德(Martin Creed)的个展“理解”
Hi:要运营6万平方米的场地,任务还是很艰巨的,是否有运营上的压力?
乔:我们占地是6万平方米,但室内建筑面积是1万平方米。最初来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已经有这方面的思考了。我们这个建筑可合可分,有很大的灵活性,有时候做活动也不影响美术馆。我只要保证我们最核心的品质就可以。
Hi:油罐艺术中心未来有什么特别的计划?
乔:我没有想得特别远,怕想多了就不敢做了。我们目前把控得还可以,尽量不超出自己的能力。但你说明年怎么样?我不知道,我还是相信艺术的力量。
Hi:所以你是活在当下,既不想过去为什么,明天的事也不去做过多设定的人?
乔:思想上特别当代。
2018年3月23日 ,乔空间举行了“艺术赞助人”展览主题讲座与讨论,特别邀请了国际重要艺术机构的负责人,探讨在中国当代收藏家日俱影响力的背景下如何收藏及其与艺术机构发生的有机联系。图为英国泰特现代艺术馆国际收藏部负责人Gregor Muir
上下图分别为艺术家杨福东及奥斯卡·穆里略在油罐的讲座
▶ 尽量走不一样的路
Hi:像油罐这样的复合型艺术空间,国外有什么可参考的范本?
乔:好的机构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我们尽量不走一样的路,没准可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呢?因为油罐本身也是独一无二的。当然,前提是你必须要尽量专业。
Hi:未来在团队搭建上会是什么样的架构?会设置执行馆长这样的职位吗?
乔:我觉得只要遇到合适的人都可以。但预计也就是一个20人左右的团队,再多养不起。现在超过一半以上都是实习生,他们的知识背景跨度非常大,既有学艺术的,也有学建筑、哲学、会展的。我们从实习生里选拔优秀的人留下来做正式工作。
Hi:团队成长起来后,你会再退回到自由收藏家身份吗?
乔:这是我未来的理想状态。我并不在意油罐艺术中心是不是我个人的,如果有很多人来支持,变成一个城市的美术馆也很好,但未必是公立的意思。
Hi:有计划每年投入多少资金吗?
乔:没有预算,先开一个头再说。
Hi:油罐艺术中心的运营资金问题如何解决?未来会不会成立赞助理事?
乔:任何可能性都有,但是也分阶段。原来可能只有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一家需要支持,但现在机构多了,赞助人可以选择的地方也多了。乔空间以前每个展览都会有支持,但现在油罐几乎是没有任何支持的,因为目前还没有精力去做这件事,团队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精力都扑在展览上。之后会考虑,也肯定很需要。
Hi:油罐艺术中心开了之后,乔空间还会继续存在吗?
乔:会继续。方向上更偏重于支持中国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和策展人。比如这次跟天线空间合作,做的是刘窗的展览。
乔空间的参观交流活动,左边立着的“油罐”即为油罐艺术中心的标志,它与航油罐区随处可见的“严禁烟火”一样,都来自中国的美术字
▶ 收好作品的机会更多了
Hi:有了乔空间和油罐艺术中心后,会对你的收藏,尤其跟国际大画廊、美术馆打交道提供更多便利吗?
乔:对。收好作品的机会更多了。以前是我个人收,也曾经遇到过障碍。现在国外的画廊老板都过来见你,给你服务到位。以机构的身份做收藏,可以很开心地宣布某某的作品被油罐艺术中心收藏了。
Hi:在世界各地看了那么多博览会、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给你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乔:我觉得是一种高度,在看过了那么多好的作品之后,如果还能给我惊喜,那我肯定会买下。
Hi:最近几年,是不是更倾向关注国外艺术家?
乔:其实中国和国外艺术家同样关注。
乔志兵经营的“上海之夜”,那里聚集了王兴伟、张晓刚、曾梵志、等重要艺术家的作品
▶ 我不是在秀自己
Hi:从最初收藏到现在,你的收藏线索有没有发生过变化?
乔:线索还是有总结的意思,现在还不到时候。目前收藏会更偏重展览,会通过展览来收藏。
Hi:你的收藏体量有多大?
乔:我自己是有几百件,但也没有具体统计过。对于美术馆来说是有必要建立大量丰富的馆藏。对于个人来说数量不是很重要,质量更重要。前阵子我去了洛杉矶一位非常重要的藏家Bill Bell的家里,他就只收藏几位艺术家的作品,比如杜尚、塞·托姆布雷等,我可能几百件都不敌人家一件。
Hi:你一直强调自己是在收藏与这个时代同步的作品,标准其实并不好界定,所以你更多是在凭直觉收藏?会有遗憾吗?
乔:说白了,我收藏的年头也不算长,但是受到很多人的鼓励。我觉得自己收藏作品的直觉和眼光都还可以,状态也不错,所以一直在往前走。反过来,我也曾看到路易威登基金会做的俄罗斯藏家史楚金(Sergei Shchukin)的收藏展,当年他收藏的时候所有人都在骂他,觉得他品味差。所以你走得太前,也未必有人认可。收藏这事有两面性。但有时候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大胆。比如像达明·赫斯特的“鲨鱼”出来的时候你敢不敢收?很多人都未必敢。
Hi:你目前为止收藏过的最冒险的作品是哪件?
乔:比如我现在在做的这位阿根廷艺术家Adrián Villar Rojas的展览就很大胆,这些像风化石一样的作品每运一次,就得重新带着团队来维修。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冒险。
贾蔼力的摄影拼贴作品《2019 No.1》《2018 No.2》《2018 No.1》;拍摄:梁子涵
Hi:自己最得意的收藏,或者说油罐的镇馆之宝是哪件作品?
乔:我可能不太一样。我不是在秀自己,现在注意力都在如何做更好的展览上。Adrián Villar Rojas和teamLab的展览我们都花费了很大精力,日方都是几十个人的团队,布展都是一个多月。包括我们之前做的一些展览,甚至连作品都没有,就是表演,没有物质化的东西。所以其实我们不是在秀自己的“肌肉”。但是有些作品收藏了之后,我也会展示出来。比如现在我们3楼的会客厅就挂满了和这个展览有关的艺术家的作品。也是成长过程的共同见证。像贾蔼力那件好多人都没见过,非常惊喜。
Hi:在收藏这件事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乔:我女儿是学艺术的,她也很喜欢。但我们俩其实很少交流,她还挺有天赋,在芝加哥开了一个小空间,做得还挺好。
Hi:未来她会参与到油罐艺术中心的运营中来吗?
乔:不知道,也许会回来。因为这个平台还是挺好的。但是她可能在那边比我做得还好。
Hi:现在俱乐部的生意还需要亲自去打理吗?
乔:有团队在做,但也都是我自己在带,要操点心。但目前营利的事都不操心了,主要操心非营利的事。有时候总想做点有意义的事,也许是一种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