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怎样的实力和努力,才能成为年度画廊TOP10?

中国当代艺术生态最为繁荣的两座城市为什么是北京和上海?这在《Hi艺术》年度画廊榜单中具象化了。从近五年甚至更长远的榜单排名来看,从未有过北京和上海之外的画廊上榜。
回顾2024年度画廊榜单,北京又以绝对优势占据了8席之地,来自上海的画廊仅有香格纳画廊和没顶画廊两家。这与北京聚集的艺术家群体数量,以及较早起步的艺术市场密不可分。
连续三年榜上有名的画廊共有6家,均来自北京,包括北京公社、麦勒画廊、星空间、魔金石空间、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其中北京公社连续三年蝉联榜首。

你可以说这是一份毫无新意的名单,但不得不承认它的的确确是依靠长期的沉淀打造出的品牌效应。对于画廊而言,无论是与艺术家的合作,还是维护藏家关系,抑或是琐碎到展览和艺博会的安排这些细致入微的工作,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单从榜单中的10家画廊成立年份来看,超过半数画廊已经在艺术行业深耕将近20年,最年轻的没顶画廊、拾萬空间均成立于2014年,也都超过了10年。
持续多年的经营让这些画廊与艺术家保持着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绝大部分画廊深度和稳定代理的艺术家数量都超过了20位,其中香格纳画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和常青画廊超过了50位,对于新成立的年轻画廊来说,想要在短时间内将它们挤出榜单绝非易事。

除了时间沉淀出来的画廊品质,以及与艺术家稳定的关系这些软实力,我们还统计了一份能够直观反映画廊硬实力的面积排名。
从数字来看差异巨大,例如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单是北京总部的面积就达到了4000平米,而北京公社、麦勒画廊、星空间、没顶画廊、魔金石画廊均在500平米以内。看来硬件对于这份画廊排名的影响甚微,更重要的还是软实力的较量。
当然,随着画廊代理艺术家名单的增加,经营规模的扩大,对于空间的升级改造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2021年,魔金石空间、北京公社均对空间进行了升级;2022年,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在798艺术区的第一第二空间的基础上,又在顺义设立了北京总部;2024年,香格纳画廊北京空间在经过一年的停摆后,改造重启;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历经三个月将北京空间进行全新升级;拾萬空间石家庄分部则将太行山古村落中一座老教堂改造为展览空间。
而在2025年,星空间即将从原来的385平米,拓展至650平米。

从过去一年的展览数量来看,拾萬空间是当之无愧的劳模!北京、石家庄和杭州三个空间共举办了23场展览,这意味着画廊平均每两周就有一场新展开幕。其次是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和香格纳画廊,展览数量分别位20场和19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家画廊在国内均有3处及以上的分支空间。而仅拥有一个空间的北京公社、麦勒画廊、星空间、常青画廊、魔金石空间的展览数量均为10个以内。

不过这不会限制它们通过外部展览,扩散画廊的影响力。比如星空间在画廊之外,还做了8场外部展览,其中包括刘商英在北京星地艺术中心的个展,刘海辰在上海惟典空间的个展等;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馆外展览则涵盖了上海龙美术馆的方媛个展,北京松美术馆的宋琨个展,香港K11 MUSEA的夏禹个展,顺德和美术馆蒲英玮个展等;而龙美术馆重庆馆的赵赵个展、坪山美术馆的伍伟个展、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的杨勇个展、X美术馆贡坎个展……背后则都有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名字。
随着冷林离开佩斯,彻底回归北京公社,很多曾与佩斯画廊合作多年的艺术家也与北京公社展开合作,不仅在博览会展位中亮相,也在美术馆举办多场展览。光是目前正在展出的就包括尹秀珍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个展,刘建华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的个展,隋建国在西海美术馆的个展,梁远苇在外交公寓12号的个展,王礼军在苏州当代美术馆主办的个人项目,以及在艺术长沙亮相的刘建华、杨心广个展……
除了画廊的展览以及馆外的展览,我们还能够在国内外的艺博会上看到这些活跃的画廊的身影。比如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常青画廊、香格纳画廊、没顶画廊在2024年参加的艺博会数量均在10场以上。
而星空间和拾萬空间则将这个数字控制在了3场,但艺博会涵盖的城市都有上海、北京和香港。有趣的是,尽管这10家画廊参加的艺博会数量和地区是迥然不同的,但唯一相同的是它们都参加了香港巴塞尔。看来香港巴塞尔仍然是国内画廊展示其品位和影响力的重要阵地。

冷林:在充满疑惑中前行,在变化当中不断调整自己
2024年是感觉上慢,实际上快的一年。所有的东西都在经历变化,包括艺术市场、艺术创造的方向和艺术愿景本身。画廊在充满疑惑中前行,在变化当中不断调整自己。
艺术家展现新作品的瞬间,是画廊过去一年最为重要的瞬间。2024年,艺术家依然充满着旺盛的创造力,同事们也都很努力。我对所有这一切非常知足。2025年依然会沿着2024年的方向前进,包括一些在2024年已经制定的计划。我们怀着迎接挑战的心态,在2025年继续前行。

劳伦斯·何浦林:在空间布局上进行了重大调整与扩充
2024年,香格纳画廊在空间布局上进行了重大调整与扩充,实现了上海三处空间及北京、新加坡空间的功能互补——5月,香格纳北京重启;7月,告别西岸十年空间,8月迁至西岸中环;M50空间翻新为新总部;11月,香格纳苏河开幕。
过去一年做了很多有意思的展览,赵仁辉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代表新加坡呈现了个展“见·森林”,最近这个项目正在新加坡美术馆展出。同时,画廊与多位艺术家开启新合作,希望未来也能为大家展示更多样丰富的面貌。

夏季风:换上一双合脚的新靴子,在未来走得更快、更远、更稳健
2024年是一个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年份。疫情结束之后产生的一系列转变,正在全球范围内悄然而迅速发生。地缘政治的波动和不断加码的关税,见证了全球化本身的脆弱,迫使全球贸易链条迅速重新排列组合。激烈的竞争正在重塑各行各业,重新分配市场份额及其影响力。艺术行业也不例外,一种新的模式和业态正在形成,接下来的2025年,或许是艺术市场开始转折的一个年份。
对于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来说,2024年最重要的“瞬间”有点漫长。位于798艺术区的蜂巢北京总部,腾出8至10月份的黄金档期,历经百天,针对整体建筑和展示空间展开大规模的升级改造。试图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寻找确定,未雨绸缪,希望能在各个方面快速做到匹配下一个阶段的发展规划。就像套上一双合脚的新靴子,期待改造升级后的空间,能让蜂巢在未来的征途中走得更快、更远、更稳健。
对2024年的成绩近乎满意。70分,为之后更大的满意留有余地,也预留一份动力和憧憬。2025年的展览计划已经确定,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内将重点推出郭亚冠、蒲英玮、王鑫焱、黄宇兴、夏禹、谭永勍、朱小禾、大竹茂夫、王文婷、卢豫、费亦宁、段建伟等艺术家的个展。而馆外的重要美术馆与机构,也会分别推出季鑫、宋琨、王赫、方媛等艺术家的最新个展和项目。期待2025年的中国当代艺术行业,将是一个震荡期开始减弱,市场逐步上扬的态势。

郑林:市场萎缩了20-30%,我们开始向年轻艺术家、学术性项目倾斜
对于唐人来说,2024年最重要的瞬间是28周年回顾展,我们梳理了唐人从1997年在曼谷成立以来28年的成长过程,包括曾经做过的重要的展览,曾经合作的重要艺术家和重要项目,这个展览也得到了很多艺术家和机构的认同。
从2023年10月开始,经济形势就已经急转直下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进入低迷期。不过这样的情况,唐人已经经历无数次了,2003年中国爆发SARS,那时候我们还没来北京,但是在曼谷做展览时,只要听说是中国人的展览,都没人敢来,因为怕感染;到了北京之后,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那时候的情况和现在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很多画廊卖不动的情况下,我们既不裁员也不减少展览,反而选择做更长远的更学术性和实验性的展览和项目。
整体来说,2024年的市场和销售比2023年要差,萎缩了20-30%左右。但我觉得它也是一个新的转折点,我们从疫情期间开始调整展览结构,重点关注80-90后年轻艺术家,这三年也打了一仗胜仗,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在2024年比较低迷的时期,我们又把关注点放在一些重量级的学术性艺术家身上,还算做出了一点努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除了28周年回顾展之外,唐人还做了黄永砅和沈远的双个展,呈现了非常多大型装置和实验性的作品,这也是黄永砅去世之后在北京的第一个个展,非常具有分量。

小麦:纯粹市场导向的艺术家和藏家正在离场
对2024年的成绩很满意,可以打88分!2024年,也许因为经济放缓,艺术市场也相对慢了下来,这个时候,纯粹市场导向的艺术家和藏家就会选择离场,但令人欣慰的是,真正留下来的是那些对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支持的那一群人。
2025年6月,我们会在瑞士苏黎世开启我们的又一个展览空间,我非常期待。我们2024年冬季在北京推出的项目空间“弦xián”也会持续推出更多具有实验性的项目。
除此之外,我们也很期待和两位新艺术家的合作,一位是来自英国的Rosalind Nashashibi,还有一位是越南艺术家Lêna Bùi。2025年上半年,我们北京空间的两档展览分别是鞠婷和王兴伟的个展,也非常值得期待。

房方:减少了画廊展览频次,增加了更多外部展
2024年的中国艺术市场继续经历剧烈震荡。星空间减少了画廊展的频次,增加了更多的外部展,为拓展艺术家的影响力和吸引更多元化的藏家创造机遇。
2024年5月21日,刘焕章向京的双人展“人体”开幕当天,94岁的刘先生在画廊展厅,面对众多嘉宾说“我要谢谢房方、谢谢星空间……”,这个瞬间我永远难忘,老先生的厚爱是对我们最大的激励。
对2024年的成绩打85分。在接下来的2025年,准备用一整年的时间来庆祝星空间的20周年,第一步是在4月1日将画廊空间扩展到650平米、延伸到797路,并在成立日推出三位95后年轻艺术家的展览。

展览频率佛系,但质量毫不含糊
从展览频率来看,常青画廊几乎是798艺术区里最佛系的空间。在过去的2024年,常青画廊仅举办了3档展览,但是每一档展览都让人印象深刻,这或许正是让业内人士不约而同投票给它的原因。
3月带来的意大利艺术家塞尔斯和委内瑞拉艺术家胡安·阿劳约双个展,探究了写实主义绘画这一最古老最传统的艺术门类,在当下仍旧保持鲜活的生命力;画廊周北京期间开幕的邱志杰个展,将画廊展览变成一个生态圈,植物在生长,木头在腐烂,霉菌在蔓延,蘑菇在滋长。
而在11月安东尼·葛姆雷的个展中,核心作品《休憩之所II》铺满了整个一层展厅,132件完全由烧制黏土砖堆垒而成的真人大小的人体雕塑,呈现出一片如迷宫般纵横交错的领域,给人带来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

金利萍:让每个展览更加有效,未来会做更多破圈的“软输出”
2024年无疑对艺术行业而言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一年。经济下行带来的市场遇冷,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但这不是灰心丧气的理由,相反,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画廊反而要更积极、更努力。因此聚焦到没顶画廊本身,我们的其实工作上的变化没有太大。我们还是延续了画廊空间做展览的节奏和频次,并协助艺术家在各个机构举办个展或参加群展。
每个展览开幕的瞬间,对画廊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画廊内部还是外部的展览,都凝结了我们的艺术家和画廊工作团队,以及各位合作策展人和机构工作人员的心血和努力。当经济下行,展览制作由于成本等原因受到更多限制时,怎样让每一个展览都更具有效性,并触及到更多不同的观众群体?这是我们目前为艺术家做展览时不断问自己的问题,也是作为画廊的责任。
对2024年的成绩会打90分以上。2024年没顶画廊还是非常活跃,并不断做出新的尝试。仅从艺博会的角度,我们6月份和香格纳画廊一起,首次参加了瑞士巴塞尔,此外,还参加了ART SG、LA Frieze、香港巴塞尔、Paris Internationale几个重要的海外艺博会项目;更不用提众多的画廊、机构展览项目。所以我觉得从画廊工作的角度,没顶画廊2024年的工作还是令人满意的。
2025年,没顶画廊依旧会保持着高活跃度。在画廊的展览日历上,我们已经安排了多位艺术家的个展项目,分别在不同档期呈献给观众。艺博会上,今年我们可能会更有针对性,适当减少频次。值得一提的是,没顶计划在新的一年里做更多“软输出”,带来更加多样化、更“轻”的项目,比如直播、对谈、放映等。这些项目能让艺术家获得更多输出和交流想法的机会,融入其他学科研究者的视角,还能触达更广泛的观众。这种“破圈”的项目正是目前艺术圈所需要的。

曲科杰:在商业上超出了预期,2025年会把舞台交给年轻艺术家
2023年下半年我们在编排2024年展览时,就对经济形势有了预判,反复权衡后,我们有意识地在展览编排上选择去坚守魔金石空间对艺术的理想。回看过去一年,我会给魔金石空间的工作打95分。我们按照计划精准地完成了5场展览的研究、呈现与推广,每个展览都赢得了众多的赞誉,尤其是得到艺术家的高度赞扬,在商业上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就给了我们很多的勇气和信心。
当每一场展览完成时站在展厅中去感受是最令我有成就感的瞬间了。
在2024年我们完成了4位相对成熟的艺术家个展,2025年我们将会把舞台交给年轻艺术家,全力做好我们关注了两到三年的几位年轻艺术家在魔金石空间的首次个展。

焦雪雁:过去一年没有太大不同,2025年会有两个具有挑战的展览
2024年打分60分。2024年对画廊来说发生了很多内外部事,都是非常具体的事,这些事会促使我在想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个艺术家的这个展览?
画廊的工作都是相对日常和有节奏的,没有什么特别瞬间,但会有一种整体气息上的感受。我们团队不大,我能真切的感受到我们团队特别爱“艺术”,我们跟艺术家和藏家之间的沟通也都特别好,大家互相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信任和相互欣赏的精神在。
至于说2024年的市场,对我们来说也没什么特别的大同,可能有些藏家在情绪上会受一些拍卖数据和媒体渲染的影响吧,但情绪是阶段性的。我自己的个人感受是从网络上会过来很多个人藏家,非常有自己的判断,凭借自己的审美来选作品,当然这些藏家也不是持续性很强的藏家,有点狙击手的感觉。然后画廊的老藏家,对我们非常的信任,每个展览都会来看,会有他们自己的判断,是藏家的人就是藏家,不是的就不是吧。
2025年会有两个对我个人来说是大挑战的展览,会焦虑这两个展览,其他展览安排和博览会计划都是常规的,我们依次顺着呈现艺术家阶段性的语言探索,让大家看到艺术家的一点点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