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暌违六年的展览背后,一家民营美术馆的进与退
2017年5月15日 专题 •话题
2016年12月10日,第三届今日文献展作为今日美术馆的2016年收官之作,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距上一届今日文献展整整六年,这场耗资近千万的学术大展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简单,而以今日美术馆为代表的民营美术馆的未来之路仍“道阻且长”。
今年8月中旬,“今日美术馆·未来馆”的宣传海报率先登陆纽约时代广场这一“世界十字路口”,蜂拥而至的新闻在美洲、欧洲、亚洲的十多个国家一触即发。
9月12日,“常青藤计划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青年艺术项目“常青藤计划”联手今日美术馆共同主办,中国版画学会、天津常青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作为国内民营美术馆的先行者,今日美术馆迎来了第二个十年,在面对馆长更替与未来去从的岔路口,张宝全给今日美术馆提出了“规范化、国际化、社会化”的要求,同时启动的制度改革同样令人期待。
伴随着越来越多机构的进驻和今日美术馆的辐射作用,22院街街区也从无到有变得人气十足。新馆长谢素贞上任之后梳理今日美术馆的管理之外,也开始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进军,22院街的调整和改造便是第一步。
正式卸任今日美术馆馆长之后,张子康的工作重心从为企业服务推动当代艺术发展转向到了为政府服务来促进当代艺术发展上。这似乎正切合当下正在发生的艺术生态的转变,中国当代艺术的瓶颈期也正需要自上而下变革。当人们都认为他只是挂职在新疆文化厅时,今年的
作为2012年最令人期待的个展之一,“‘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与个人神学王广义艺术回顾展”让观众重温了经典之作的同时也领略了王广义风格迥异的新作《圣物》和《“自在之物”》。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马丁•伊登》是王广义初中时读过的小说,这是让他印象最为深刻且一生都无法忘记的一本书。“可以说它奠定了我一生的某种基础”,书中的主角马丁•伊登早年经历过一段如灾难般的贫穷和失望的日子……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王 从卉
三天,十场拍卖。如此高密集的艺术品拍卖日程并非偶然。这恰恰代...
2014.10.2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
李振华
最近听说最多,或是被问及最多的还是价格,中国艺术家被贴上了高...
2013.12.13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