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计划2015 一场与青年艺术的深度邂逅

作者:吕晓晨图片提供:常青藤计划 2015年10月13日 专题话题
左起:“常青藤计划”发起人姜大方、今日美术馆执行馆长高鹏、知名当代艺术家谭平教授、策展人之一康剑飞、学术主持盛葳、艺术家蔡远河
左起:“常青藤计划”发起人姜大方、今日美术馆执行馆长高鹏、知名当代艺术家谭平教授、策展人之一康剑飞、学术主持盛葳、艺术家蔡远河
9月12日,“常青藤计划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青年艺术项目“常青藤计划”联手今日美术馆共同主办,中国版画学会、天津常青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承办。这已是第二届“常青藤计划”的展览,距离上一次“常青藤计划2014·首届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刚好已过去一年。参展的艺术家数量从上次的88位已上升至今年的126位,作品的数量也由百余件突破到了今年的近300件。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青年艺术创作生态”是“常青藤计划”年展项目启动以来关注的一项持续性当代艺术核心课题,旨在深入探究青年艺术创作本土化、在地性在多元化时代背景下的特殊风貌,通过对不同地域青年艺术家个人及作品资料的文献式梳理与分析,发现并讨论青年艺术背后的文化逻辑和当代艺术问题。
无论是手稿还是经过装裱,都各具特色
无论是手稿还是经过装裱,都各具特色
让青年艺术更大程度地进行发声
———————————————
“青年艺术创作生态”是“常青藤计划”年展项目启动以来关注的一项持续性当代艺术核心课题,旨在深入探究青年艺术创作本土化、在地性在多元化时代背景下的特殊风貌,通过对不同地域青年艺术家个人及作品资料的文献式梳理与分析,发现并讨论青年艺术背后的文化逻辑和当代艺术问题。
“常青藤计划”学术主持盛葳在第一届展览开幕时就提到,“青年”从被认可和被讨论的时代就开始被赋予了“创新”的烙印,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青年”、“创新”与“市场”三者之间开始形成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系统。
市场引导青年艺术创新的同时,也导致资本的主导作用渐渐筛选出了一部分更迎合市场的年轻艺术,这就使大量不同类型的艺术在被区隔于市场之后面临选择:或许改变,或许被淘汰。“常青藤计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它肩负着让青年艺术更大程度发声的使命,为目前尚不具有广泛市场的青年艺术提供展示平台,发掘它们潜在的未来市场。
吸引观众的,是作品内容还是形式?
吸引观众的,是作品内容还是形式?
打破北方地区文化垄断的现状
——————————————
此次年展的近300件作品由6位所属于不同地区的艺术家推介人选拔而来,分别是广州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美术馆副馆长胡斌(华南地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执行馆长宁佳(西南地区)、独立策展人、批评家蒲鸿(华北地区)、《艺术当代》杂志责任编辑吴蔚(华东地区)、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系副主任王檬檬(中西部地区)、艺术家、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于艾君(东北地区)。这份名单仿佛一块块拼图,拼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成的中国大陆版图,并呈现在人们眼前。
北方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文化重要区域,尤其是以北京为主的华北地区。北京不仅坐拥798、草场地、黑桥、环铁、宋庄等多个知名艺术区,也坐拥无数的艺术界资源,每个月都有大大小小无数的展览在北京开幕。相比之下,很多地区仿佛成为艺术界的“弱势群体”,比如银川地区今年才迎来了第一座大型当代艺术馆的开幕,甚至很多三线城市都无法为当地的艺术家提供一个设施齐全的艺术平台。
现场互动总是能激发观众最大的参与热情
现场互动总是能激发观众最大的参与热情
盛葳表示,“常青藤计划”要打破这种地区文化的垄断性,不仅发掘北京地区庞大的艺术资源,同时也为其他由于客观原因上受到限制的地区提供艺术展示的机会;其次,我们亟需有一双发现艺术区域差异化的眼睛,并为由于地域性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有一个发光的平台。同时盛葳还提到,在以上6大地区的艺术家也大多数生活在该地区的资源集中城市,这些城市虽然不具有与北京比较的可能性,但是具有相对的区域性优势,因此具有微观的制度性。这种全球同质化的艺术制度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它与艺术的“内容”无关,但却是决定它们的先决条件。不同区域的青年艺术,因为分享了这种制度上的统一性,而在基本观念上具有共性。帮助不同地区的艺术在全球化的框架中寻找自己的特性,也是“常青藤计划”肩负使命。
狭长的过道向远处延伸,仿佛正走在一条通往青年艺术的道路上
狭长的过道向远处延伸,仿佛正走在一条通往青年艺术的道路上
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要形态
——————————————
展览开幕现场,“常青藤计划”发起人姜大方向各位到场嘉宾致以诚挚的问候,并代表策展团队向合作机构、策展人、艺术家、青年群体对本次展览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谢。本次展览的主办方之一今日美术馆执行馆长高鹏、知名当代艺术家谭平教授、学术主持盛葳、“常青藤计划”发起人姜大方、策展人之一康剑飞以及此次展览的青年艺术家代表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部分参展艺术家、业界知名艺术家、艺术院校及机构负责人、独立策展人、媒体记者、文化学者等来自业界内外的嘉宾和媒体朋友们共聚今日美术馆出席本次展览的开幕式。
此次展览中,架上作品的数量优势依然明显:油画占31%,版画占28%,综合绘画占21%,水墨占7%,摄影占5%,装置(雕塑)占4%,影像占4%。尽管这些分类均是宽泛意义上的分类,但是,它展示了中国当代青年艺术的重要事实,架上形态的艺术依然占据主导。“这一结果并不能说明架上绘画依然辉煌或前途无量,但是,它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要形态。这一形态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当代艺术形态差距甚远。”
不同媒材、不同风格的作品是观众津津乐道的谈资
不同媒材、不同风格的作品是观众津津乐道的谈资
跨越地域性、坚持非营利性
————————————
“发现”、“成长”、“对话”是贯穿“常青藤计划”始终的三个关键词。发现具有时代精神、创新精神、怀揣艺术梦想、极具创作热情的青年艺术家,重视青年艺术家的成长和发展,强调积极的公众对话,这是“常青藤计划”不变的目标。当问及“常青藤计划”与其他青年艺术项目的不同时,发起人姜大方则认为,青年艺术项目不是商品化的东西,不应该如同商品般强调自己的卖点;目前各家青年艺术项目的关注点或许不同,但初衷都是为了推介青年艺术,给青年艺术展示自己的机会。
“如果一定要强调不同,那么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很多大型青年项目发起点都是在北京,但‘常青藤计划’本身是一家天津公司发起的、除了北京之外、还关注一些当代艺术不是很发达的地区的艺术项目”,姜大方如是说道,“‘常青藤计划’希望给更多青年艺术家提供机会。”
展览作品吸引了观众目光
展览作品吸引了观众目光
第一届“常青藤计划”的所有作品都由十几位推介人推介而来,而今年有将近一半的艺术家由6位不同地区的推介人推介,同时“常青藤计划”也面向全社会进行招募。据悉当时得到了1600多位年艺术家的参与,“不但数量上出乎意料,就连他们提供的作品也令我出乎意料,而且当作品运送到现场展出时,感官上的效果同样出乎意料。”姜大方一连用了三个“出乎意料”来形容这次的感受,“但这也让我们有反思,目前我们的渠道还是有限,做的可能还是不够,我们还应该做更多。”
当问到今后的发展,姜大方表示“常青藤计划”本就是一个非营利性的艺术项目,因此希望今后也保持着纯粹性,不希望有太多商业诉求。“接下来我们也会做巡展,其实我个人很希望能和其他的青年艺术项目进行品牌之间的跨界对接,因为目前青年艺术项目的重合度比较高,大家都拿出好的资源,共同推动青年艺术的进步。”
展厅一角:作品使观众流连驻足
展厅一角:作品使观众流连驻足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