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
父子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两个男人之间虽有血缘相连,但又似乎总隔着一道难以言表的屏障。然而幸运的是,我得以借助一组油画藏品,与大家分享父子关系给我带来的喜悦、烦恼、欣慰以及困惑。
韦尔申的油画《父与子》是一件含义深刻的作品。此画中,父亲身着古板的中山装,这种服装三十多年以前在国内极为盛行,是中国人崇尚的“干部服”;儿子身着休闲服,坐姿也很随意。他梳着偏分头,额顶上烫出了一个优雅的小发波。这位年轻人的眉毛和胡须都经过精心的修整,他的双眼透过文雅的眼镜,显露出自信的目光。与儿子相比,父亲显得既谦卑又拘谨。老人家表情呆板、正襟危坐,一副饱受压抑的模样。
韦尔申 《父与子》138×174cm 油画 2000
画中父亲的形象,使我想起了自己家中的老爷子。他们那一代人活得很累,事事谨小慎微,生怕牵扯到什么麻烦。记得二十多年前,当我把辞职开办私人律师事务所的想法告诉父亲之后,老人家竟然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一大早就给我打电话,再三劝说不要辞去公职。他说话的语气使我感觉到,辞职下海如同跳入火坑。我明白,老爷子是想将自己的经验教训传授给我,可是他忘记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我所处的社会与他们过去生活的环境截然不同。
韦尔申的《父与子》表达出一种凝重的感觉,与其相比,施本铭的《岳家父子》则显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情调。画中那个肥头大耳的胖小子显然刚刚学会游泳。他满脸笑容,显得很兴奋,而孩子身后的父亲更是喜笑颜开。这件作品色彩明快、形象活泼,表达出儿子的成长给父亲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
施本铭 《岳家父子》 114×146cm 油画 1997
王玉平的《父子》是我另一件钟爱有加的作品。此幅画作通过写意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父子关系中的珍贵片段。画作中,父亲神经质的眼神与儿子稚嫩的神态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比照,既显示出父亲的紧张及辛劳,又表现出儿子的放松以及对父亲的依赖。在我看来,儿子幼年期间的父子情是父子关系的黄金时段。在这段时间里,儿子对父亲几乎是百依百顺。即使有时不听话,只要父亲的说话声调提高几度,儿子最终还是会遵从父命。可惜的是,这段时光非常短暂,我还未及细细品味这一天伦之乐,我的儿子就已经步入了青春叛逆期。
王玉平 《父子》 200×160cm 布面丙烯、油画棒 2010
儿子幼年时跟我很亲近,经常在我面前晃来晃去,一会儿叫我和他玩游戏,一会儿让我给他讲故事。然而,从儿子十三岁那年开始,我们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他几乎不愿意再跟我交流。有时我试图与他聊天,可他总显出爱答不理的样子。我若多说几句,他就会把食指竖在嘴唇上,示意我住嘴。儿子经常独自待在自己的卧室里,不许任何人打扰。我若有事找他,只能发微信。我费了半天劲逐字输入信息发给他之后,反馈回来的经常是一个字母。“k”表示OK,“n"示意"不行”,“y”代表“同意”,“a”意味着“阿哈”。一年夏天,我带家人去巴黎旅行。第一天,全家在卢浮宫逛了大半天。次日,我想去参观奥赛博物馆,可是儿子就是不愿意去。我问儿子:“你昨天在卢浮宫不是玩的挺开心吗?”儿子冷冷地回答说:“那是在给你面子。”看到儿子这种违逆的嘴脸,我差点冲他发火。不过,想起自己年少时也曾有过叛逆的情绪,心中的怨气也就消得差不多了。
施本铭和王玉平的作品都是站在父亲的角度表现父子关系。而刘小东的《父子情深》则是以成年之子的眼光评价父子之情。在此幅画中,站在前面的长者是刘小东的父亲。他花白的头发和脸上的皱纹寓意出老人家辛劳的一生。老者身后的年轻人是刘小东。从他的笑容和眼神可以看出,画家对父亲充满着感恩之情。刘小东非常看重这件画作,他曾对我说过,把这件作品卖出之后他先是高兴了一阵,但不久就追悔莫及,他觉得,把这幅油画卖掉换钱,实在对不起他的父亲。
刘小东《父子情深》 130×397cm 油画 1989
与前几件画作相比较,朱金石创作的《写魏碑的父子》显得比较特殊。它表现父子关系的方式不是人物形象,而是色彩的组合与笔触的力度。我觉得,从这件抽象作品中,我们可以品味出父子之情的深沉和厚重感。
朱金石 《写魏碑的父与子》 100×120cm 油画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