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未来馆 一所放在云端的美术馆
今年8月中旬,“今日美术馆·未来馆”的宣传海报率先登陆纽约时代广场这一“世界十字路口”,蜂拥而至的新闻在美洲、欧洲、亚洲的十多个国家一触即发。8月底,“今日未来馆”的落地开馆展“想象的未来”在一片云雾缭绕的想象中揭开了观众们的好奇心。这是一间全新概念的云空间美术馆,在这个云空间内,美术馆将承载数以万计的展览,任何一个展览都像“点”一样的存在,而每个“点”打开又将是一个全新的立体空间,承载着物理空间无法展示的艺术作品。
高鹏(今日美术馆·未来馆发起人、今日美术馆馆长)
王晖(今日美术馆·未来馆发起人、建筑师)
王晖(今日美术馆·未来馆发起人、建筑师)
Hi艺术=Hi 高鹏=高 王晖=王
“今日美术馆 · 未来馆”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引爆先锋美术馆话题热潮
美术馆到底能为艺术家做些什么?
Hi:“今日美术馆·未来馆”开幕,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高:至少我这边得到的反馈信息都是好的。当然,任何一个展览都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但这次展览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展览结束之后场务人员的工作。一般展后三天,大家会处在一个疲倦期,展览团队也会如此。展厅也可能突然来了很多重要的人;现场有大量iPad的播放,展示的效果有时候也会出一些问题。展览期间,我们要求场务人员每天都在,还包括技术团队。每天场务都会给我反馈,我就会提醒我们的团队,怎么样把展览最好的效果呈现给观众。
王:反响很好。现在微信、微博等图文并茂报道比较多的,很多人认为是一个“新东西”,对艺术家来说也是有点意外的。
Hi:你是建筑领域出身,对于未来馆的设计工作有哪些不同的体验?
王:未来馆,一开始实际上是从技术,或者说至少从工具层面解决了一个美术馆设计的根本问题,即实体建筑的空间问题。实际上,建筑师的工作就是为了打造最有效的空间,但这个空间却是靠很多物理的材料构成的。从美术馆角度来说,空间提供给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核心问题是你怎样才能够让一个馆在设计的时候,让这个空间百分之百地服务于艺术家和作品,这是个悖论。因为这在真正的物理空间里头是做不到的,但是在虚拟空间就完全剖开了这些物理空间的问题,它可以达到让我的空间专为一件作品,或者专为一次展览而做,这个展览和它的作品在这个空间里头所得到的呈现和能量的释放是最大化的。
Hi:未来馆的概念更多的还是跟艺术家的作品息息相关,不管从空间的认识还是技术支持来说,这次展览也给艺术家提供更多的思考。
高:对。另外关于美术馆能做什么的问题。昨天一位记者向我提出,“美术馆到底能为艺术家做些什么?”其实美术馆发展到今天越来越成熟,它为艺术家打造了一个空间,包括布展,几乎是纯粹的工程搭建,营造一个特殊的空间。但是今天其实包括很多艺术家的作品,就是它的这个技术其实是由美术馆来帮他完成的。
“今日美术馆 · 今日未来馆”开馆展“想象的未来”现场
Suzanne Anker 《大脑中的蝴蝶》 尺寸可变 水彩纸喷墨打印 2008
Suzanne Anker《培养皿中的》局部 尺寸可变 水彩纸喷墨打印 2014
它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而且是千载难逢的
Hi:作为一名建筑师,你是如何理解未来馆?你是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参与?
王:其实未来馆对于我来说是看不见的,但也可以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这个形象是随着作品自己的“基因”发展,最后每个作品的“空间集合”就是未来馆。与传统美术馆相比,它没有规范的展厅限制,观众的出入方式,对作品的体验和阅读的方式都打破了,这种形态是对未来的一种想象,所以这次展览就叫“想象的未来”。同时,艺术作品也不再仅仅局限在物质方面,而是超越它的思想的放大,更大的艺术存在。未来馆不排除传统的物质形态存在的艺术作品,同时更关注虚拟空间的、非物质的空间。
Hi:未来馆它需要土壤。在这个时间点和地点,我们有哪些优势?
高:我觉得中国今天最大的优势,就是不断萌生的新发力量,它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而且是千载难逢的。为什么全世界关注中国?包括在欧美,很多美术馆和博物馆已经被现有的体制甚至背后的资本牢牢地捆住。就像艺术家胡任义在研讨会上说,“任何一个最牛的美术馆馆开馆之后,对于它来说就像一个地牢,因为那就是教科书,被资本牢牢捆住了,年轻艺术家和新的创新是非常难进行。”那么在中国,上面的情况还没有出现,因为它还不够成熟,整个经济文化又处在繁荣发展的阶段,所以才可能有机遇让你大胆做,而且还有可能做成。
现场通过科技将现实场景与虚拟空间的画面进行合成所产生的画面在移动设备中呈现
通过电子设备以二维与三维动画的形式全面呈现缪晓春的作品
每年最少做10个艺术家的展览
Hi:未来馆的展览会有哪些规划?
高:我承诺每年最少做10个艺术家的展览。最早展览的构想并不是在IPAD上运作的,而是在手机上,但因考虑到中国观众手机的网络问题,为了让大家更方便才产生了在IPAD上进行。但对于公众来说,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在他们来馆之前就已经下载好了这个APP,里面含有这次展览的所有展示内容。另外,不久后我们也会把展览360°实景植入到里面,观众在家就可以体验展览的现场。包括虚拟方案,互动性非常强,它里面留的端口非常多。对艺术家来说这也是一种改革,相当于把美术馆揣在自己的口袋里,放在云端上。他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他到国外任何一个地方也可以打开,没有时间和地点限制,这是最理想的。
王:在今天我们在美术馆里看到的实体空间,其实都存在缺憾,陈列方式、调整光线、声音体验等的不同都会导致千差万别的效果。我们希望通过未来馆的虚拟空间,将这种“度”是可以调节的。虽然这个空间虽然是虚拟的,随着工具的发展,设备完全能够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高:我承诺每年最少做10个艺术家的展览。最早展览的构想并不是在IPAD上运作的,而是在手机上,但因考虑到中国观众手机的网络问题,为了让大家更方便才产生了在IPAD上进行。但对于公众来说,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在他们来馆之前就已经下载好了这个APP,里面含有这次展览的所有展示内容。另外,不久后我们也会把展览360°实景植入到里面,观众在家就可以体验展览的现场。包括虚拟方案,互动性非常强,它里面留的端口非常多。对艺术家来说这也是一种改革,相当于把美术馆揣在自己的口袋里,放在云端上。他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他到国外任何一个地方也可以打开,没有时间和地点限制,这是最理想的。
王:在今天我们在美术馆里看到的实体空间,其实都存在缺憾,陈列方式、调整光线、声音体验等的不同都会导致千差万别的效果。我们希望通过未来馆的虚拟空间,将这种“度”是可以调节的。虽然这个空间虽然是虚拟的,随着工具的发展,设备完全能够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Hi:对未来的想象,一种良性循环的未来馆是什么样子?
高:首先,我觉得我们叫它未来馆,正是因为它是未知的才叫未来。首先我们得自己揣测,具备一定发生的可能性。操作上,我们会先建议一些做大型展览的艺术家,先在虚拟空间里把它做完,如果真的非常好,再把它落地。我们长期做展览统筹的就会知道,每一年美术馆消耗的材料是巨大的,这是对资源极大的浪费。所以我们建议像这种大型的展览先在未来馆里面进行展示,然后再落地到实体空间。这是我近五年的规划。
Hi:未来馆是否会面临很大的资金投入,比如说先进设备的投入,这个怎么去解决呢?
高:首先我觉得“未来”意味着它的经费是越来越节省的,我们做未来馆不是为了烧钱而是为了省钱。在几年前我们尝试建立数字美术馆的时候,大概需要500万,但是这次做整个的模型,其实才花了都不到它的十分之一,这就是技术的变革。其次,以前做一个模型可能要一个星期,现在在赞助商技术支持下,6秒钟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实现更多的功能。而且,将来被大规模的产业化、商业化使用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其实是省钱的。就像早期的淘宝和阿里巴巴一样,所有人都觉得他是烧钱,但现在看来它们带给公众的其实是更省钱和便捷的。
高:首先我觉得“未来”意味着它的经费是越来越节省的,我们做未来馆不是为了烧钱而是为了省钱。在几年前我们尝试建立数字美术馆的时候,大概需要500万,但是这次做整个的模型,其实才花了都不到它的十分之一,这就是技术的变革。其次,以前做一个模型可能要一个星期,现在在赞助商技术支持下,6秒钟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实现更多的功能。而且,将来被大规模的产业化、商业化使用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其实是省钱的。就像早期的淘宝和阿里巴巴一样,所有人都觉得他是烧钱,但现在看来它们带给公众的其实是更省钱和便捷的。
点击进入未来馆界面
用手指随意移动视角进入艺术家虚拟展区
形成无障碍的沟通,才是最有价值的体现
Hi:未来馆的目标还是要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大众。
高:其实就是为大众服务,要不然我们也不会做这个了。
王:因为很多人没有到美术馆看展览的习惯,从而借助其他媒介去打开大众的感知世界。但是媒介在宣传一个展览,或者报道一个事情的时候,往往又是通过自己的角度先进行一次梳理,就相当于一种递减的过程。那么未来馆将来会通过手机或者其他工具,实现一种无障碍的与所有人直接沟通的一种连接。形成无障碍的沟通,我觉得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体现。
高:其实就是为大众服务,要不然我们也不会做这个了。
王:因为很多人没有到美术馆看展览的习惯,从而借助其他媒介去打开大众的感知世界。但是媒介在宣传一个展览,或者报道一个事情的时候,往往又是通过自己的角度先进行一次梳理,就相当于一种递减的过程。那么未来馆将来会通过手机或者其他工具,实现一种无障碍的与所有人直接沟通的一种连接。形成无障碍的沟通,我觉得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体现。
Hi:未来馆在选择艺术家有哪些考虑?
高:未来馆像一个试金石,比如说我们有虚拟、实体与增进现实的呈现方式。它就像一个艺术家的三重考虑,一开始想到的是虚拟,然后是实体再到增进现实的效果。我觉得对于文化或者是社会来说,百家争鸣的方式才是最佳状态。为什么世界在看好中国,最大的机遇和冒险都在中国,对于很多受众来说它的信息量过剩,但就是因为过剩当中它的机遇与风险也无限,它才有可能迸发出人才。所以我们要先接受今天的现实——我们是最辛苦,也是最幸运地赶上了今天繁盛的时代。其次,我觉得未来馆最后还得交给了艺术家。我们得先尊重艺术家的作品,你可以随心所欲的创作,这个馆是根据艺术家的作品而成形的,而不是我建一个固定的盒子把艺术家放进来。
王:回到艺术家的个体,他做了一个艺术计划,然后通过未来馆展示出来,结果反映很好,就会有对艺术感兴趣的收藏家发现,然后再有效的将实体呈现出来,直接进入收藏的环节,这也是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