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宣传部,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版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
策展人:孙景波、高荣生
艺术总监:王璜生
被誉为20世纪“红色经典”作品之一的《天安门前》作者即孙滋溪先生,他还创作了数幅影响深远的代表作品。那么,在这些广为传颂的经典后面究竟有怎样的鲜为人知?今天我们就把这些“鲜为人知”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不仅知道经典,更意在知道经典如何来。艺术家如何精巧构思、横溢才华的诗意呈现?这些作品在当时又产生了怎样广泛深远的影响?在厚积薄发前艺术家经历了怎样的艺术滋养和累积?作为个体,其创作根源与时代、群体如何关联?
展览的亮点在于弱化了已广为人知的经典作品原作,突出展示孙滋溪先生不同年代的素描、插画、创作草图以及相关文本资料,向观众呈现经典背后的美学理念、精妙构思、素材累积、成长历程,以典型个案入手深入梳理个体成长、个体与大时代之间、创作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印证。
展示内容有展品、画语录、艺术年表、档案资料、视频,相互穿插关联,将展览丰满、立体化。其中展品部分采用了孙滋溪先生的回忆为线索,将作品分成五个版块:曾经的军旅、曾经的学习、曾经的教学、曾经的日子、永远的创作。这些“曾经的”基本以时间为顺序,饱含孙先生不同时期的艺术情感。
孙先生的这部分参展作品,有不同时期的大量素描实践:人物、风景、场景,素朴温厚,孙先生把这些素描分为“生活素描”、“为创作画的素描习作”、“素描创作”。再细读他写的大量手稿以及访谈创作的报刊,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些“曾经的”素描、草稿和“永远的创作”之间的关联、递进,以及“永远的创作”后面隐含的审美、社会意识。同时有助于观众更加深入了解孙先生一向何以人物塑造能力非凡著称。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