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徐畅的《造境术》:画可寄心
画如寄,人生苦短,在一个世俗化时代,艺术就成为一种寄托孤心的方式,但艺术并不满足个我之心,而是要把小我转换为大我,寄寓于天地之间。中国文人是另一种犹太人,一旦觉悟到凡俗世间的无根与生命的无意义,就把内心寄寓在天地造化之间。
古代文人寄情于山水之间,乃是因为有一颗古心,古典山水画的精髓在于保留古远的时间性,而现代性最为缺乏的恰好是这“远古性”,那是一种在人类之前、在人类之外的远古自然,或者是庄子的藐姑射之山,或者是陶渊明的桃花源,都虚托一个远古之地,或仙山或梦幻,那是一个虚托邦,一种可望不可及的造境术,女艺术家徐畅以其罕见的颖悟潜入了这个隐秘的文化谱系。
徐畅的画面看上去好似从远古壁画剥离下来,带着斑驳陆离的余痕,但笔触却又那么坚韧,又并非传统的皴法,内敛的墨痕似乎不是用来看视的,而是用来呵护的。墨线的笔势保持卷云一般的生动性,有一种苍劲飞动的姿态,但总体上又含蓄隽永,满纸氤氲仙气却又毫不古板。一旦徐畅以清代“老纸”来作画,扑面而来的是满纸古色古香的气息。
当代绘画要让多重的时间性叠印在画面上:自然意境的时间性,尤其是那种远古的荒寒之意;作画的时间性,无数笔墨的细微变化让画面可以慢慢品读;材质的时间性,通过反复渲染让墨纸透出神寒之气;还有岁月的时间性,无论是艺术家少年心事的老成持重,还是春秋时间的凝缩。而这多重的时间性,都可以在徐畅的作品上看到,因为她已经深谙造境的奥秘!画面才如此沉厚,黑色才如此深沉,她的灵魂已经出窍,把自己的诚挚之心寄托在这渺远而深沉的虚境之间了!
夏可君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