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从2014年10月28日至2015年3月8日,“又不另” 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完成一次长达四个月时间的线下推送:一场名为“小跃进”的展览。“小跃进” 将邀请艺术家、建筑师、攻城师、设计师、数据科学家、创客、研究机构、科技公司、艺术公司,来共同呈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各种创造力。展览将由线上线下两部分组成,以此回应我们今天线上线下不断互联、纠缠、打架、互动的现实生态。展览内容将包含开幕酒会、实物展示、行为表演、扑克竞技、实时互动、智力问答、现场直播、消防演习、艺术品拍卖、投影演讲、方桌讨论等多个环节。此次策展行动由蒲鸿与王飞协作完成,截止今天共历时4734个小时,10027条微信,1451封邮件,1307分钟电话,75分钟视频,72立方泡沫,57升可乐,29瓶啤酒。
10月28日,大上海花园港路200号,“又不另”带你一起“小跃进”。
小跃进是又一次跃进。
与1958年开始的共产主义大跃进和1969年的阿波罗登月跃进不同,小跃进是细微的、密集的、自下而上的、基于无数个人意志力量的一次又一次(个体)集体行动。小跃进是三千臭皮匠顶过诸葛亮的直接实践,是1+1>2的反复演算。小跃进是集群跃进,是集智跃进。19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浪潮及互联网发展,为小跃进的开始提供了三个可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生产工具的全民共有,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逐步成熟,以及全新的知识和经济生产模式。互联网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和普及,使得参与者从规模经济的流水线生产中获得解放;互联网开放共享和陌生信任的共同协议,使得参与者在贡献个体劳动的同时充分享受集体劳动成果;互联网渗透和网罗众包的平台特性,使得参与者跨越专业藩篱和身份限定。
小跃进展览批判性地回应了九十年代以来建筑和艺术领域广泛出现的技术革命和“数字转向”:二者都不同程度地把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社会实践引向偏狭的工具化方向。经由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家、工程师之手,小跃进试图展现的是一种互联网超越任何形式工具论的可能性,一种混杂了政治经济地理的新型思考和行动范式,一种潜在的尚不清晰的(无)意识形态。
小跃进小而不小。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