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策展人:王静
从有限走向广阔——渣巴的绘画世界
文/王静
当代艺术很容易令艺术家因为执念于一种有逻辑的观念,而放弃必须经由经验累加才能得来的带有温度的理性绘画过程,这往往会让观众随之陷入一种考验智商的猜谜游戏之中。
时至今日,绘画该因何而存在?许多艺术家选择回到艺术本体为这个谜局寻找出口。所谓“新绘画”,新在经历了对滥用新形态的现实主义表现方式的质疑之后,那些决定绘画品质的艺术本体因素,如色彩关系、画面构成、笔触质感等纯绘画性语言被艺术家们再度重视。
在这一背景下,我看到了一位并不为艺术界所熟悉的艺术家——渣巴,在这个时间点跃入了我们的视线。他对纯绘画性的坚持已历经十年有余,他今天的绘画由图像化的叙事语言进化而来,但他早早意识到了图像因为自身所具有如文学叙事一般的本质,会阻碍了观众对绘画所能达到的精神世界的理解,继而他选择放弃精致化的图像。
“一块渣巴”渣巴个展,是他继2011年今日美术馆的个展之后,又一阶段性的成果展示。在新作品中,渣巴带我们重新观察日常生活,图像成为服务于组织画面结构的工具,而不再仅仅是阐释语义的载体。所谓日常,往往是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瞬间,这种瞬间又往往是局部的、片段的存在,不同于决定性瞬间所传达的叙事性,渣巴希望关闭绘画作品引领观者进入叙事性和文学性的入口,而通过提醒绘画自身特有的语言方式,与观众进行更为直接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色彩的节奏性变化去感知绘画的时刻。
渣巴的绘画很安静,不论色彩(他使用的是偏于灰色的淡淡的色彩),还是那些好似裁切过的瞬时画面(他现在的图像中,极少出现传统意义上完整画面,选取的更像是被无意义裁切过的局部),他对政治正确的完整画面有刻意的回避,而对如何通过不同色彩在画面中的地位差异的表现事先画面的结构性布局兴趣盎然,他对控制作品尺幅、色彩并置或互补的关系这些绘画的出场都十分节制,让我们隐约感受到他对“局限”和“收获”之间的关系有所探讨。
看过渣巴的绘画,再回到生活,会更好地发现不一样的世界。这让人联想到莫兰迪,每一处边缘、每一笔颜色都让观者更接近绘画本身,而不是盛传的“瓶子”。渣巴一如既往地坚持绘画中不可转译的那一部分,或者说也是在坚守绘画的尊严。
----------
渣巴 个人简历
男,出生于1975年。现工作、生活于北京。“HIS try”(他尝试)小组成员。
个展:
2011年 推迟:渣巴个展(北京 今日美术馆)
2010年 图像作为静物:渣巴(北京)
群展:
2009年 变形记(北京)
一百个艺术理想(北京)
绘画:修辞与反观(北京)
2008年 上上国际艺术年展(北京)
2007年 “一种世界”绘画展(北京)
2005年 七个人的天空(北京)
2004年 间离——重庆独立影像邀请展(重庆)
第一届大山子国际艺术节 (DIAF) 2004(北京•798)
2003年 京西何兮(北京•北京大学)
中国首届纪录影片交流周(北京•国家图书馆)
新纪录展映+1 NEW DOCUMENTARY+1(北京•798)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