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策展人:戴维.罗森博格
展览地址: 8b rue de l'Abbaye 1050 Brussels Belgium
由一张空白纸张开始,名副其实的空白,接着,通过一系列看似简单的动作----揉皱、压花、折叠、裱糊----宣泄思绪与情感。这就是基恩·苏拉尔与李洪波各自以独特的方法进行的创作。两位同属一个时代的艺术家,文化背景迥然不同。基恩拥有诺曼底与卡拜尔血统,现居巴黎,而洪波则在中国出生长大。他们的起点与艺术道路虽然各异,他们的作品却似乎走到了一起,构成了一场果实丰硕的对话、一种无声的交谈。
首先,两位艺术家都以纸的物质性为媒。手法本身并不新鲜,却带来全新的诗意形式,令人想起阿波利奈尔《图形诗》(Calligrammes)中那迷离曲折的断续诗句,或是马拉美的《骰子一掷》(Coup de dés)。他们也颠覆了立体派画作上糊着层层纸张所营造出的图形空间。同一题材的艺术家可以列举出许多,诸如“煮”书的Denise A. Aubertin、焚书的Bernard Aubertin、或是1964年将自己的诗集《Pense-Bête》埋入石膏的Broodthaers。此次推出的这两位艺术家,其特别之处并不在于他们对诗歌、绘画或艺术的批判,而在于他们为雕塑艺术又增添了一层新的地层或条痕。
李洪波最初从事出版和设计工作,他的某位艺术导师敦促他“具备两双眼”,一双看当代艺术,一双审视传统与古代技艺。这样的“双重视力”引领李洪波重新发现了折纸-贴纸的技艺,著名的中国灯笼即以这种方法制成。对他来说,第一步是用一堆纸制成一大块纸块,然后以传统的手法雕刻,有如一块大理石逐渐被赋予形状:头颅、躯体、或树干。而后,如同手风琴一般,纸雕能够拉伸,展现出隐藏的维度。
基恩·苏拉尔的作品则源自与自然的深层链接,这种链接同时亦是敏感、哲学、灵性的。林间漫步、远洋之行、与科学家、樵夫或工匠的合作,这些都是她探寻新技法、新材料途中的里程碑。对她而言,纸是始于树、成为作品最终又回归自然的这一循环中的一环,是变迁的明证。林间的景象、连根拔起的树桩、用作熔罐或模具的几段树干、轻薄如纸用瓷雕成的树叶、或是纸张表面压出的发光或隐形图案:基恩·苏拉尔刻意地保持细致入微的创作手法,其意义并不在于对材料的改造,而在于对其诸多不同属性的表达。
两位艺术家在这场无声的交谈中,向我们呈现了这种令他们着迷、让他们走到一起的材料,展示着他们的智慧。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