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未明——王音小幅作品展

日期:
2015年1月24日 - 2015年2月10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1月24日 19:30
空间: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

策展人:谭静

未 明

自由的轮廓——王音作品

文 | 谭 静

在当代艺术日益光怪陆离的今天,乍见王音的作品,恐怕很难领略其作品蕴含的“当代”因素。他的作品质朴无华甚至刻意“粗糙”,一如他本人,哗众取宠式的吸引眼球绝不是他的追求。看其画,品其人,跟随他将内涵蕴藉于表象之中的叙事方式,方能勾勒出其人和其画的自由轮廓。

王音接受过苏派训练,经历过“85新潮”,也曾在圆明园和宋庄与流浪艺术家为伍,跟方力钧等人应该算是同时同地的同辈画家。当众多当代艺术家们热衷于意识形态,追随着各种流行的“主义”时,王音选择了成为一个旁观者,一个在喧哗的艺术圈外冷静的旁观者。他有意被时代“遗弃”, 却以一种看似保守的形式,清醒地追求自己心中的“当代”。 在王音眼中,“现实不是简单的此时此刻,现实是在历史中的”。只盯着当下,盯着潮流的人,太靠近现实,因而永远无法真正看清当下、看清现实。只有跳出现实,与当下拉开距离,方能窥视时代真面貌。一根线条、一块笔触,也只有放到大的文化背景中才能感受这朴素表象所蕴含的无穷魔力。王音就是这样一个有意地和时代拉开距离的人。然而越是脱离时代的艺术家,也许就越是“当代”的艺术家。

因此,一个好的艺术家应当是一个能很好地控制“距离”的人,他需要在历史的高度上观照现实,也必须在现实与意象间游刃有余。后者就好比齐白石主张的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王音便是这样,他用极其“冲淡”的绘画语言画着一些看上去极其“普通”的场景。然而又并非在简单地描摹生活,就像他画中那个墙根下的女孩却在墙上留下一颗树的投影。画家虚构了一些并不存在的场景,以此来捕捉“一种气息”,一种普通人难以获得,难以名状的特质。他用恬静的色彩,模糊的形象,企图将自己触摸的这种独特的气息凝固下来,将不可能描绘的东西变成可视的意象。在这些意象中,画家的观感、情绪隐匿其中,若隐若现,赋予了画作鲜活的生命。

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灵感来源于画家的经验,而不是知识所造就的观念。画家的这种经验也可以说是他的生活经验。然而,虽然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不是也不可能是生活本身。不同艺术家对现实与艺术之间的距离把握也不尽相同,有些近,有些远。在王音看来“大多数现实主义绘画是带有很强烈的‘禁欲’色彩的绘画,因而图象所包含的信息也是具有明确动机和目的的,因而从本质上来说也是贫困的。”因此在他的画中,形象不是确切无疑的,而是暧昧不明的。也许连画家自己也并不清楚他们是谁,形象所承载的目的与动机被减弱了,因为这些目的与动机将会使萦绕其间的“气息”烟消云散。所以王音画中人物多被略去五官,成为一个个模糊的面孔,剩下他们典型化的、情感化的姿势动作;所以画中的空间被压缩,笔触与造型细节被简化,大块面平涂取代了小块面塑造,而色彩与光影大关系得到强调。

王音没有把绘画当做一门“手艺”。他不拘泥于技术,而是忠实于自我的情感表达,并将其反映到可视的视觉范式里。在他的一些作品中,常出现一个长腿女人的形象。这源于他在探寻西方人体绘画与现代中国的关系时,模仿过老师杨飞云的一张人体作品。在模仿中,王音从构图到色调都好像谨慎地复原着原画的古典味道,但是他并没有陷入对技法的迷恋,而是遵循了自己的直觉感受,有意夸张了那双腿。如此修长的腿,使得这件作品脱胎于原作而又有着不同的味道,同时也早已脱离了表面的真实,成为了一个极富个性化的艺术符号。梳理历史,探访前人,是所有画家的必经之道,却因各人领悟不同,而有了高下之分。从王音对前辈的模仿可以看出,他敏锐的艺术感知和高度的个性自觉,而这正是一个优秀画家固有的品质。

这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多数为王音创作的小幅绘画,这些都是他的近作,有许多也是他大幅作品的创作手稿。这些小品和手稿相对于那些耗费时日,反复揣摩的大型创作,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许多史论家、收藏家们都十分重视名家手稿,因为这其中不仅蕴含着艺术家创作的初衷,和其对现实素材最真实最原始的冲动,同时也记录着艺术家创作的过程。王音的这些作品就是他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呈现。寥寥数笔,些许勾勒,竟让我们看到了河边孤寂的灵魂,阳光下蜿蜒的树影,静静的画室或喧闹的舞蹈……他在潺潺地述说着自己,言简意赅,没有过多的修辞,但却意味悠长,耐人品味。

王音有太多的不确定,正如这些作品中的人物一般,似实而虚,暧昧不明。然而也正因为这些不确定,这些不明朗,才使得他的艺术成之为艺术,才使得他的画作拥有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供我们理解和生发——或许这也正是画家将他的作品大多命名为“无题”的意蕴所在。

他选择了做时代的旁观者,游弋于艺术潮流内外;忠诚于内心的真实,游弋于虚与实之间;摒弃了技巧的模仿,游弋于人与我之间。作为艺术家的王音是自由的,没有拘束的,因而他的作品也是自由的,没有禁锢的,它们正等待着与那个同样自由的灵魂获得共鸣。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