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一团糟 A BIG MESS

日期:
2015年7月11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7月11日 15:00
空间:
上海Big Space

展览简介

结束时间未知

参展艺术家:

Irene Gil Lopez、He Yu、Nina Schuiki、Patrick D. Wilson、Peter Vink、Tanja Lazetic

新的危机机制(如果还能称 为一种机制的话)促发了大规模的艺 术生产力爆发,艺术的想象力看起来再一次被无限的、更抽象的、更难评估的经济流动所激发,从再造社区、新干预策略、北美的新抽象主义到环境保护,新的、成千上万的主题不断被开采:然而艺术创作、策展和批评却越来越困惑于或者掩盖一个问题:如何创造新的方法论?

Irene Gil Lopez, 出生于西班牙, 目前工作定于于瑞士日内瓦。 拥有建筑学学位,她目前是一位跨领域的艺术家。 她的作品探索都市环境的改变,城市的记忆和未来之间的连接,虚空和建设的关系。

她的作品在西班牙的 Santiago de Composela、巴塞罗那、瑞士日内瓦及英国伦敦都得到广泛的展出。

在2011年,她获得由 FNAC 赞助的“ Peintures Rupestres du SXXI” 都市艺术大奖, 2009年 由Caixa Penedes 赞助的“青年艺术双年展”的奖项提名, 及2010年的 “ Terras de Iria” 奖项提名。更多作品介绍请见 www.irenegil.com

何 雨创作有表演、视觉作品以及诗歌。 她的作品,以强烈的身体语言、诗性意象和灵性维度,展现对于人类所处的情感和精神苦楚的关怀和从对痛苦思索而得的升华力量,并力图真实反映她对生命个体真 相以及宇宙实相的终极追寻。过去一年中她在龙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外滩美术馆及多伦现代美术馆呈现了几个风格各异的当代表演作品, 并有数个影像及观念摄影作品参加数个艺术机构的展览项目,包括最近入选在墨西哥城举办的2015中国女性艺术家影像艺术节和口艺术空间的“工作场” 群展。更多作品介绍请见 www.infiniteartco.com

Nina Schuiki的创作包括行为性的情境与装置,以及如何在其中协调对空间的感知、历史 与记忆。 她的作品散发着微妙而且稍纵即逝的气息,而这些气息可以在空间中一些细微的细节里面找到线索。她最近参加过的展览和项目包括: 在柏林的Future Nows艺术节, 在克隆Bruch & Dallas Gallery的展览,广州维他命创意空间的Walk-In-Progress 展览,在柏林SOX 的Räumen- Within your eyes are windows to a land where 展览,在Addis Abeba 现代美术馆的 Sounds of Change 展览和在柏林摄影博物馆的展览。

Nina Schuiki, 1983 年出生于奥地利,曾在柏林艺术大学师从 Olafur Eliasson 教授学习艺术,和维也纳应用美术大学师从Gabriele Rothemann 教授学习摄影。2012 至 2014年间,她是柏林某空间实验机构的一份子。 www.ninaschuiki.org

Patrick D. Wilson, 美国西密歇根大学FROSTIC艺术学院雕塑及综合媒体系的助理教授,也曾是旧金山艺术学院的访问教授。他目前在进行综合电子材质、摄影及雕塑媒体的研究 和创作。他的展览经历包括在四川美院、旧金山现代美术馆、圣何塞州当代艺术学院、NASA Ames 研究中心、伯克利艺术中心等的展览和密歇根GRAND RAPIDS 的获奖经历。 他的公共艺术作品在美国一些商场和明尼苏达州大学被展示。

他 跟中国的缘分开始于为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所参与的一些互动媒体项目。 2012年他获得FULLBRIGHT 奖学金来到中国开始他对于快速发展的都市进程的研究工作, 在此期间他在四川美院驻地工作,为社区创作了雕塑作品并创立了重庆郊外的一家家具工厂。视觉艺术之外,他也学习音乐并在爵士和民谣乐队里担任乐手。 他对跨媒介创作怀抱激情,希望能把不同创作领域的创作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他的个人网站请见www.patrickdwilson.com.

彼得·温克(Peter Vink, 1974年)是一位在阿姆斯特丹生活和工作的荷兰视觉艺术家

彼得·温克的作品跨越了大约十年的时间,其间艺术家勤勉地致力于分析空间的概念,使自己在面对一个新空间的时候摆脱任何一种偏 见。当温克处理某个空间时,对他来说并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开放性,使他能够在其他艺术家也许认为无法把握的空间当中游刃有余。艺术家本 人变成了一张白纸,通过他对技术和形态的把握彼得·温克可以适应任何空间条件,“解读”每一种环境,并释放其潜力。这就好像温克并未创造什么亘古未有的环境,而是通过他在现场获得的对于一个空间精准的认识, 为观众提供新的工具,使他们从一定程度上理解那些因为离我们太近而常常被忽略的日常空间。温克的工具恰好是他的艺术作品,在他的艺术冒险事业当中充当了舞 台道具。它们是用来以可能最不冒昧的方式吸引观众的一种媒介,但是又能够毅然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已经成为这一活动真实现场的环境上去。www.petervink.nl

Tanja Lažetić定居于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拥有建筑学学士学位,现从事摄影、影像、行为艺术并出版有艺术家书籍。 她的艺术创作着眼于都市空间、历史、日常生活及政治领域。 1995年她做的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城举办的国际设计比赛赢得首奖 。 2001年她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的ZKM 中心获得国际媒体艺术奖项的提名。 2015年她获得斯洛文尼亚的国际陶瓷三年展的UNICUM大奖。 她最近参加的群展有包括2015年在巴黎高古轩画廊的展览“ ED RUSCHA: 书展”, 2014年在英国布莱顿市的摄影双年展,2013年在奥地利的REGIONEN艺术节。她的个人网站请见 www.lazetic.si

Big Space创建于2014年,是一家致力于当代艺术实验与传播的独立空间,作为开放表达和自由想象的孵化器,全力支持艺术家的创造与实现。Big Space结合艺术家的个展、独立项目、群体性实验项目等多种方式来介入当代艺术现场,以多维的视角和持续性的推动为未知的可能性提供发生条件。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