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不是绘画——关于绘画边界的探索

日期:
2015年1月31日 - 2015年3月29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1月31日 15:00
空间:
台北亚洲艺术中心

展览简介

参展艺术家:陈彧凡、董大为、李姝睿、李易纹、马树青

策展人:张莉娸

地点:台北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二馆 (台北市乐群二路93号)

电话:00886-2-85027939

「不是绘画,这个「不是」恰又回归到语言意义上的「是」,引申出无数推及到思想最深处的涵义。对当代绘画而言,是与不是之间不再是需要探讨的问题。这个展览,不是提出一个观点,而是一个现象;不是提出一个结论,而是更多开放性的可能性。」

¬——展览总监 张莉娸

亚洲艺术中心于2015/1/31在台北二馆展出《不是绘画—关于绘画边界的探索》,聚集五位各具风格及备受国际瞩目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陈彧凡、董大为、李姝睿、李易纹和马树青,展览旨在探讨「绘画」在当代语汇中的各种可能性,将绘画延伸和再阐释,「绘画」不单纯是「绘画」,但也是「绘画」,也许是突破二维空间的载体、抑或是方法论的转变,挑战观看的姿态、推展绘画的界线。

陈 彧 凡

1973年出生于福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展出经历包括香港巴塞尔、军械库艺术博览会、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印度尼西亚国家美术馆、德国Zhong Gallery、韩国光州双年展 ,陈彧凡取源于「道」和「禅」,将重复排列的点和线置于空白的背景之中,体现繁事化简为一的精神诉求。

《衍生物》是艺术家在不规则画布上反复滴流颜料所产生的十字纹理效果,时间被凝结在画布之上,倾斜的管桶装置是创作时用来收集滴淌的颜料,再将其重复利用在画布上,作品生成的过程赤裸裸展现于我们眼前。

陈彧凡也试图挑战在二维平面中创造三维空间,作品《信仰》通过按压的方式制造出规律的圆点,每个圆点可被视为是微小的独立空间。龙眼树枝则是艺术家家乡的代表植物,面对因乡村改造而将逝去的家乡样貌,此植物象征了群体向上挣脱的复杂情绪,装置和绘画之间形成极具意味的对话。

董 大 为

1981年生于大连,毕业于法国布尔日国立高等艺术学院,董大为是八零后备受瞩目的新生代艺术家,曾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莫斯科现代美术馆、法国伊苏丹圣劳克美术馆的展出,作品重视绘画行为的过程,强调绘画 既是瞬间性的,更是时间性的。

在过往作品中,色粉掉落的粉末、马克笔行笔的洇渍、书籍的色彩分类,董大为擅长将大众熟悉的对象转化成不同的艺术语言,色彩成为介于平面和立体之间的观赏主角,色粉之间无声的碰撞引发出那些非人为、无法被复制的意外场景。

此次董大为将首度来台现场制作,艺术家将于开展前耗时三天创作,订制高达两公尺的木框,将粉彩笔重复在木板上划过,飘落的粉末在纸上形成自然的痕迹,粉末成为时间的具象记录,同时展现绘画的瞬间和永恒,空气的流动也成为创作的一环,打开了平面之外的绘画形式。

李 姝 睿

1981年出生于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14年以个展身分参加纽约军械库艺术博览会,并陆续受邀于震旦博物馆、余德耀美术馆、尤伦斯艺术中心等重要机构展出,其作品试图激发细微的感官感受,李姝睿长期对于「光」和「空间」已找到相当纯熟的表现手法。

在「光」系列中,艺术家经由喷枪制造五颜六色的斑点,强烈的色彩交织使观者必须保持一段距离方能直视,使「光」存在于画布前的空间,拓展了视觉感知的界线,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绘画形式。

此次展出作品《Sharp》呈现大小、深浅不一的几何金属装置,延续其喷漆创作,颜料以狭窄的形态出现在金属边缘,轻微地影响观者对作品轻重、尖钝、缓急的判断,在视觉扩张的同时,给予观者蔓延的想象和戛然而止的冲突,直接与观者的身体形成巧妙的互动。

李 易 纹

1982年生于河南,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李易纹近期在艺坛的活跃度十分引人瞩目,包括时代美术馆、第六届成都双年展主题展、何香凝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篆刻是李易纹长年研习的一门技艺,传统篆刻对写「意」的追求大于对造形的要求,切刀时石质自然的崩裂的效果,体现出一种古意的金石味。

李易纹于2008年开始篆刻计划,透过他熟悉的艺术语言,展现对现下纷乱图像世界的态度。通过有意无意的对现实、记忆、虚拟图像的挪用,以刀作笔,反复将图像简化,抽离出单纯的结构。

展出作品《乱景》系列使用了各种「景」的图像,随手拍下的路旁风景、杂志、报纸上的广告图片,亦或是直接转化绘画作品,在方寸间寻找现实与抽象的连结。

马 树 青

1956年出生于天津,1989年赴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攻读,展开对于抽象绘画的超过半生的探索,之后旅居法国,成为活跃于北京与巴黎两地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曾于北京元典美术馆、德国科隆艺术博览会、香港巴塞尔、天津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展出。

马树青在近年的创作中,用厚重的颜料反复重迭色彩,并刻意去除画作的视觉中心,尽可能减少画面指涉的想象,色彩以具有量体的颜料存在,使创作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成为可触之物。色彩在画框边缘碰撞出丰富的肌理,颜料成为层层的载体,使作品介于绘画和装置之间的模糊地带。

此次展出的作品名称为《地中海2》、《十月》和《四季1》,艺术家试图暗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的瞬间,如同大海表面的单一蓝色掩盖了底层极其丰富的色彩,而在季节的交替中,充满了无数的绚烂色彩,我们在当下也只能真切的看到一隅,呼应艺术家一直相信:「我们一般只能看到绘画的最表层,但绘画最精采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展览相册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