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毫不犹豫:通往鸡公山的艺术路径
10月23日下午,国际艺术展览“毫不犹豫:通往鸡公山的艺术路径”在中国鸡公山国际艺术区开展。奥地利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欧诺德·奥布梅尔(Arnold Obermayer),策展人亚历山大·格瑞姆(Alexandra Grimmer),信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余金霞,信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调研员晋振方,信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松、武汉美术馆策划部主任张文博等嘉宾参加开幕式。此次展览由中国鸡公山国际艺术区与奥地利驻华大使馆联合主办,由国际著名策展人亚历山德拉·格雷姆策划,邀请来自中国、奥地利和德国等国家的艺术家共同呈现,当代艺术在历史悠久的鸡公山景区形成一道新的景观。
20世纪初京汉铁路开通以后,美籍挪威传教士李立生来到鸡公山,发现了这个被其称为“接近天堂的地方”。从此,各国使节、商人从汉口涌来,在鸡公山盖起了风格多样的建筑,先后建设500多幢别墅。山中遗存1903年至1949年间中、美、英、俄等国风格各异的近代建筑及其构筑物119处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鸡公山国际艺术区身处风景秀丽的鸡公山,成立于2016年,占地500余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吸引并接待了来自世界范围内的艺术群体的采风、写生、展览活动,并与当地居民、学校、特殊群体互动,以文创旅游产业带动当地文化生活的建设和发展。
“毫不犹豫”的中国之路
策展人亚历山大·格瑞姆深度参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交流,她认为与西方迥异的中国艺术生态促成了今天展览项目的落地实现。此次展览主题为“毫不犹豫:通往鸡公山的艺术路径”是对文化差异的回应。西方艺术家之间彼此交流不多,深入其中了解彼此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而在她10年前刚到中国,艺术家之间互相介绍,带策展人挨家挨户拜访工作室,使她很快就融入了中国艺术家的圈子。 在介绍展览主题时,她说:“正是因为中国艺术家之间的这种配合的关系,让我学会在这里走访很多地方,见见不同的人,尝尝当地的食物,一句不经意间的话后来可能促成大的合作。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在河南鸡公山国际艺术区做这样一个展览,我回答说这是’毫不犹豫’的选择。”
个人体验之外,“毫不犹豫”是对中国新世纪以来高速发展的描述,也是鸡公山国际艺术区在行业视角和运营理念上的比喻。在展览的前言中,亚历山大写到:“10年间,中国当代艺术在不断与国际交流的过程中发生了诸多转向,对新技术的追求、社交媒体的介入,以及世界范围内无所不在的互联网,致使1970到1990几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已经不局限于眼前的视角,他们将注意力放在更为宽广的国际范畴和宏观议题,正因如此,艺术创作的样貌和类型也更多样。”展览邀请的艺术家在绘画、影像、装置多个领域工作,涉及的方向包括地域文化、消费社会、网络生态等具有当代意义的话题,将鸡公山放在一百年来的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探讨时代变迁所带来的转型。
“毫不犹豫”展览内容包括绘画、雕塑、装置、摄影、影像等方式,艺术家的创作极其个人风格,在鸡公山国际艺术区呈现了一场内容多样的视觉艺术大餐。策展人亚历山大在这个展览上强调了“接地气”的合作方式。Olga Georgieva用绘画的方式在崔国泰的油画作品上画出红色的绳索和铁丝网,Olga用红色突出的绳索和铁丝网图像在崔国泰宏大历史主题的油画之间找到文化情境的全新关联。Gert Resinger和Anny Wass通过表演和拍摄剪辑的合作呈现了一首德语说唱的音乐电影,一个大的枪形底座展示着强势的立场;Franz Dude和Olivier Hölzl合作的影像作品用一个疯子的呓语对抗现实世界的种种,形式内容的输出配低分辨率的图像质量将我们带入半梦半醒的中间状态。
鸡公山国际艺术区的“国际”化进程
位于107国道旁,是鸡公山景区的必经之地,鸡公山国际艺术区将“国际”的名头落到实处。园区负责人王建伟上世纪80年代军校毕业,在他看来,那个时代就像“被压缩的弹簧突然放开”爆发出强大的活力,“解放思想”使改革开放一代人最受启发。2016年以来,王建伟接手艺术区的运营,从写生基地的基础服务将艺术区盘活。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做好文化产业管理,推动服务转型升级是今天竞争激烈的文化旅游领域必须面对的现实。”在艺术区运营的过程中,他不断与青年学生接触,发现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境下年轻人的思想前卫,这种“创造力的火花”极其珍贵。他试着理解当代艺术的理念,用开放的心态大胆尝试当代艺术在园区的实施。
2018年,艺术区与法国领事馆合作,邀请来自欧洲的艺术家在艺术区驻地创作,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此次邀请奥地利策展人亚历山大策划并得到奥地利驻华大使馆的支持,促成了“国际化”的方向上深度合作。展览当天,活动接收到观众的强烈反馈。正在园区写生的师生认为这是河南地区“最前卫、最先锋”的展览。同时,高规格的国际化氛围也受到了信阳市和鸡公山管委会各级领导的肯定。王建伟表示:“艺术作品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它的精神,物质生活满足不了的可以在文化艺术里得到反馈。中国观众的接受能力很强,鸡公山国际艺术区计划用三年的时间作为铺垫,让观众慢慢接触,适应当代艺术带来的视觉和理念的冲击。艺术没有国界,艺术是世界的语言,给我们一点时间,未来可期。”
艺术从大城市走向小城市,甚至乡村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大城市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在交通不断便利的背景下,地方艺术项目、空间所呈现的内容逐渐成为国家或者省级文化艺术机构的分支,博物馆内容逐渐细分,面向当地观众量身定制。此次展览受到奥地利驻华大使馆的大力支持,文化参赞阿诺德·奥布梅尔介绍说:“艺术从大城市走出去是全世界正在发生的潮流,奥地利大使馆非常愿意在传统展示空间之外做出新的尝试,文化艺术对年轻一代的影响不可忽视。这次展览中,我非常感谢艺术家和策展人做出的努力,有很多作品是为这次展览进行的专门创作,呼应了当地的文化历史。同时,主办方鸡公山国际艺术区在场地和物料方面对展览做出了很大的支持。如果有机会,我们都应该去看看当代艺术在青山绿水中的呈现。”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