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12月13日下午三点,在北京798艺术区迎来了艺术家杨广宇在京的首次个展 《匆匆那年——杨广宇个展》,此次展览由著名独立策展人艾海策展,梳理了艺术家近几年来的艺术状态,并一直在坚持自己在艺术中的探索和态度,他的作品有着寂静的忧伤,有些青春的痕迹,夹杂着那些年匆匆的回忆,把那些物,那些人,那些景,那些故事都融合到他的作品里。就像策展人艾海所说的一样,“艺术家选择的路都是铤而走险的,也是默默无闻的,更是没有尽头的。”《匆匆那年》无疑是艺术家近几年的轨迹总结,更是艺术家本人与自己的一次对话。
----------
匆匆那年
他的画,有强烈的,可供辨识的自我面目。
有多少人都知道那一句,“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对他来说,笔下的,画里的青春,如同始终等不来的“戈多”,可他的笔,却依然坚持寻找绮靡的情怀。
就算青春的本身就是一种崇高的信仰,也应该被允许一度失控,因为这更真实。青春有自己的标签,有不能被解读的迷茫、不能被理解的伤感、不能被扶持的理想、不能被包扎的痛楚、不能被消灭的抗争、以及不能被收容的悲愤……他把这些标签别在自己的胸口,迎风站立。
他的《一千年以后》,是现实与曾经的对峙。丛林中的女子与白骨化石默默相对,象一场陈年旧案,而他,就是那个始作俑者,他用笔,真切地绸缪了一场思考的邂逅。
在他笔下的密林中、空气中、倒影中、黑夜中、生命中,都有一种试图撕开帷幕见真章的念头,可他又刻意省略自己在现实体验中的一段履历,带着强行的策略调整,落入自我绘画的演义中。
艺术对人生进行种种考核,起初,艺术之眼对人生的呻吟絮语,视而不见,它不相信人生的基底,会有艺术的源泉。直到,那个运笔的人,走进它的视野。
有时,艺术显露出一种危险的挑战,因为现实毫无愧疚地重复,而对这样的重复,思想弃权,不再参与表决,缄默不语。
艾海
2014.12.12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