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12月13日下午三点,在北京798艺术区迎来了艺术家杨广宇在京的首次个展 《匆匆那年——杨广宇个展》,此次展览由著名独立策展人艾海策展,梳理了艺术家近几年来的艺术状态,并一直在坚持自己在艺术中的探索和态度,他的作品有着寂静的忧伤,有些青春的痕迹,夹杂着那些年匆匆的回忆,把那些物,那些人,那些景,那些故事都融合到他的作品里。就像策展人艾海所说的一样,“艺术家选择的路都是铤而走险的,也是默默无闻的,更是没有尽头的。”《匆匆那年》无疑是艺术家近几年的轨迹总结,更是艺术家本人与自己的一次对话。
----------
匆匆那年
他的画,有强烈的,可供辨识的自我面目。
有多少人都知道那一句,“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对他来说,笔下的,画里的青春,如同始终等不来的“戈多”,可他的笔,却依然坚持寻找绮靡的情怀。
就算青春的本身就是一种崇高的信仰,也应该被允许一度失控,因为这更真实。青春有自己的标签,有不能被解读的迷茫、不能被理解的伤感、不能被扶持的理想、不能被包扎的痛楚、不能被消灭的抗争、以及不能被收容的悲愤……他把这些标签别在自己的胸口,迎风站立。
他的《一千年以后》,是现实与曾经的对峙。丛林中的女子与白骨化石默默相对,象一场陈年旧案,而他,就是那个始作俑者,他用笔,真切地绸缪了一场思考的邂逅。
在他笔下的密林中、空气中、倒影中、黑夜中、生命中,都有一种试图撕开帷幕见真章的念头,可他又刻意省略自己在现实体验中的一段履历,带着强行的策略调整,落入自我绘画的演义中。
艺术对人生进行种种考核,起初,艺术之眼对人生的呻吟絮语,视而不见,它不相信人生的基底,会有艺术的源泉。直到,那个运笔的人,走进它的视野。
有时,艺术显露出一种危险的挑战,因为现实毫无愧疚地重复,而对这样的重复,思想弃权,不再参与表决,缄默不语。
艾海
2014.12.12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