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参展艺术家:刘雨佳、马思博、杨浩
策展人:赵婷婷
我们生活在同样的空间纬度,过着不一样的生活享受并感知着这一切。我们尝试分享、体验并试图去留住各种细微美好。此次展览包括了摄影,影像和绘画三种创作媒介,在三位艺术家的作品中试图寻找某个答案,可能是抽离于固有的物质现实寻求一种精神图像的表达,也可能是偶然间一个场景在持续释放的某种神秘,又或许仅仅是展现日常生活里微小痕迹。
刘雨佳
1981年出生于中国四川,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系。2009年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传媒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目前的创作主要集中于影像与摄影。近期展览包括:第三人,外滩三号沪申画廊,上海(2015);物体系,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5);光映现场,香港巴塞尔艺术展,香港(2015);城市客厅,2014年第十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馆,上海(2015)。
刘雨佳自述:
“第三人”这件录像作品跟“关系”相关。它存在于不同元素(动物,物体,环境)、事件以及偶然性之中。它来源于我的一个想法-简单、但是充满细节的情景可以持续的释放某种神秘与张力。它更象是一段段静默的画面而非“叙事”或者“情节”。在这个空间中一直都在发生着什么,但事件不会有任何逻辑性的推演。事件仍在不断的累积,但不会有任何叙事结构上的意义。
马思博
1979年生于天津,200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2002至2006年留学法国,就学并毕业于法国土伦国立艺术学院与法国尼姆国立美术学院。曾于法国巴黎举办个展:“there will be light”, Paris-Beijing 画廊(2013); “apparition”, Loft 画廊(2012);“Les solitudes”, Loft 画廊(2010)。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马思博自述:
在创作前,我经常留意于日常经过的地点与场所,移情于那里的寂静空间,并不禁然地被某种光线的明暗变化与冷,暖色的瞬间交替所深深吸引。
我在画面上设定好题材后,利用油彩这种粘稠性材料去涂抹画布表面,制造出平滑流动的光影层次和微妙的色彩变化。简单朴素是我一直要追求的风格:我对形体作了某些模糊处理,甚至画面是毫无笔触的,而更多地把视觉观看让位于空间的深化,不只是停留在再现的程度上,而是更多地寻求精神图像的表达。在弱化物体描述的过程中,精神逐渐抽离于固有的物质现实,随之显现的则是一种空无,一种发自内在的静寂。
“意境”对我来说是对物质性的超越,是对形而上永恒性的追思,也是我寻求艺术语言的中心意图。
杨浩
1991年生于平南,201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实验影像工作室。现生活工作于杭州。于2015年获Creative M50创意新锐奖银奖。曾参与的展览有:“250px³——春天来了Ⅱ”,三尚当代艺术馆,杭州(2015);“Creative M50创意新锐获奖作品展”, M50 Art Space, 上海(2014);“产生许可”, One Space, 杭州(2014);“12-1”摄影展, 艺术家邵一工作室, 杭州(2014)。
杨浩自述:
在这个摄影系列的作品中,通过胶片来展现日常生活里边微小的痕迹。这些痕迹平时难以觉察,然而我将这些事物赋予光,令它们能显露出来。这些物体能令我感觉到时间的流过——陈年的蜘蛛网、被掏空的甲虫,坠落的蝴蝶等等,它们象征着堕落、腐烂且疯狂的生活。
----------
成艺术
周二至周日,10am-6pm
电话:010-57626279 邮箱:info@chengart.net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创意广场B03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