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学术主持:黄专
开幕:11月1日16:00 黄专与张春旸对谈:马语
主办机构:今日美术馆2号馆2层
----------
前言
"马语者"张春旸
文/黄专
关于小说《马语者》的解读边界一定比作者设想的远为宽广,它或者被视为一部关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传奇,或者被视为一部中年男女危机期的偷情故事,或者干脆被定义为 “一部讲述自知、疗伤和救赎的小说”(英国《电讯杂志》评论 )。在我看来,《马语者》讲述的不过是一部关于语言的故事,或者说在人的语言交流发生障碍时,动物语言能否成为一种新的替代方式的离奇猜想,马只不过是这个猜想主题中一个奇迹般的喻体。
在远古万物有灵的时代,马和其它很多动物一样具有神秘的通灵功能,马的图像在不同文明的前史时代的出现就证明了这一点。后来,在各地经历过"绝地天通"的文明事件后,人开始代替各种神灵成为沟通天地的唯一主人,当人语成世界的唯一的统治性语言时,动物的通灵功能(或语言功能)就被即行废止,马和其他动物的文明命运一样:开始下降成为人征服自然和同类的工具,它们最高的"文化地位"充其量也就是作为人的英雄气概和胜利业绩的象征物。在进入现代化的历史之后,人对自己语言的自信仿佛突然打了折扣,语言符号和它所指称对象的天然统一不仅被遭到怀疑,语言还被视为所有邪恶的政治行为和权力制度的一个根本来源。
2010年,张春旸在怀孕期间开始了一批纸本淡彩作品的创作,它无意中离开了她以前作品中蒙克式的阴郁,呈现出一种少有的轻松和自在,而儿子的诞生仿佛给她带来了另一种生活和另一个世界,她开始以这个既无限封闭又无限开放的世界为母体开始了一个三种语言的对话:这就是她自己丶还无法言说的儿子和无法以人语言说的马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如此离奇,以至于我们只有通过无声的画面才能隐约猜度到这种对话的内容。裸女丶婴儿与马这一表现主义的经典题材在她的笔下也不再有马尔克式的粗率、康定斯基式的晦涩和夏加尔式的稚拙,它仿佛是神经质般紧张的思想旅行后的戏剧性放松,写意的水墨线条和清澈的色彩晕染提示了这组作品的意象特质,分裂的身体与思想、感官与理念在这种意象中获得了某种微妙的平衡。在张春旸的艺术中,这组转折性作品是对表现主义阴郁气质的一种符合她生存履历的修正。在接下来一组大幅同类题材的油画作品中,裸女、婴儿和马的意象不仅使张春旸的艺术越来越远离了对自我的沉迷和对瞬间感官印象的捕捉,而更具象征主义的寓意特征。这组作品像是一扇突然被打开的大门,遨游于城市、江河、峡谷、海洋和天地间的这组意象,似乎在寻找某种新的边界和极限,在自我成为一个新的生命寓言的载体时,她能够同时产生多少超越自身的能量?
在关于马和儿童的装置近作中,马不仅与女人和儿童共同构成了一个关于过去丶现实和未来的时间喻体,也成为记忆丶幻象和寓言世界之间的灵媒,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普鲁斯特曾借助一块"小玛徳莱娜"的点心提示了特定的物丶场景甚至滋味和气味等无意识知觉对唤醒人类记忆的奇特功能,它们甚至"是对整座回忆的巨厦的支撑",在支离破碎的现代生活中,"普鲁斯特最终启示我们的是:记忆可能是现代人的最后一束稻草"(吴晓东),张春旸的装置作品以木框承载着一个个物的记忆片断:与儿子共眠的枕头丶给儿子种下的第一次疫苗以及送给儿子的第一玩具,而使这一切染上梦幻和奇异色彩的仍然是那匹挥之不去的马,仿佛只有它才真正读懂了母亲与儿子之间故事的秘底,也仿佛只有通过它我们才能读懂张春旸作品希望传达给我们的那种天籁般的意境,而对张春旸而言,最重要的也许是,通过与马的对话也使她自己成为一个马语的倾听者,一个"马语者"。
2014.8.30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