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策展人:棉布
前言
这基本上是一个传说。无论是Burkhard Von Harder用尽了7年时间、拍了一部仅有德意志大地风光和美妙音乐的16个小时的电影《德国疤痕》,还是,我们在3画廊如何遇见、亲近、了解并决定在2014年的深秋时节,展览并播放这位对我们而言依然不尽的陌生、神奇的伟大的艺术家Von Harder的作品。我们甚至不能确定,这是中国在3画廊的荣幸还是整个时代的好运气?!
这是一部私人摄影机。它让我们看到并确定安德烈.巴赞(André Bazin法国战后现代电影理论的一代宗师,电影的亚里士多德)的《电影手册》的真正理论成就:电影是艺术,导演用它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德国疤痕》,它如此清晰的观念,沿着东西德柏林墙,低空飞行在德意志大地的上空,从捷克边境的德国森林深处,到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蓝色天空,经过春夏秋冬到达Von Harder的故乡Sylt岛,用疼感的疤痕隐喻,把冷战时期这一宏大的、抽象历史背景【铁幕时代 (1961-1989)】,都收纳进个人的凝望和沉思、浪漫的诺瓦利斯之路、神话般的的德国森林,和生态学的乐观主义之中。
这是一个体量巨大的心灵转化装置。那些漫长的单镜头,不遗余力的探索着德意志大地,伴随着影片的另一个重要的主体:音乐,是由Von Harder已故的、异父异母的兄弟克劳斯.维斯配乐并演奏,那一系列来自东方灵性的庄严、自省的音乐,这些镜头的缓缓前行,将大地和时间转化为心灵图景:精神、巨大的不安气氛,以及单纯到极致的爱。
这是一连串隐喻的空间。故乡的神话学忧愁(这是一个疤痕啊,我们早已失乐园了);安全生活的空想乌托邦(人类可以吗?二战,冷战,之后的中东战争,朝鲜战争,海湾战争等等,不尽的危险);人,诗意栖居的本质(对啊,冷战结束,美丽的大自然全回来了);德意志的历史和个人碎片的美学凝视:我们深爱影片中“切断所有的东西,世俗的一切……没有叙事,对抗,拒绝,仅仅给出道路的一瞥……精神的不安以及救赎(蓝色的-不受打扰的精神-总是触手可及)"。所以,这是一部诗电影,Burkhard Von Harder是出没在一连串隐喻空间里的诗人。
对于艺术家个体而言,这是他自身所携带的一切:精神、生命、不可预知的道路,自我的安慰,等等,一切——面对德国的过去,已然成为某种挥之不去的萦绕,艺术家Von Harder原本像一只敏感易受伤的小兽,很想前行,却无路可寻。在一个顿悟的时刻,茫然的命运之中,脑海里的直升飞机帮他还原了整体。是的,这部电影必定是在上天安排下出现的,他像一只飞鸟和德意志大地谈了一场恋爱,之后又消失在诗意的作品背后。
面对这部史诗般的电影,如果过于沉默,或许会造成误解;如果说些什么,或许会把他沉默如德意志大地的爱带入歧途。让我们看电影吧,并借用借用德国女诗人赫塔·缪勒(Herta Müller)的诗句/“每个人都是整个人类”——献给Burkhard Von Harder,以及每一个已经准备好前来见证的朋友们。
借着直升机的翅膀,
他俯瞰了7年,
他重构了大地的灵魂,
“但愿爱像割过的草地一样会重新生长出来……”
诗人棉布 在3画廊艺术总监
2014年10月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