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造动——2015亚洲艺术双年展

日期:
2015年9月18日 - 2015年12月6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9月18日
空间:
国立台湾美术馆

展览简介

策展人:黃舒屏

参展艺术家:伊旺·安米特Irwan Ahmett)蒂塔·萨利娜(Tita Salina)苏旺伸史蒂芬妮·苏约克(Stephanie Syjuco)芮娜·芭内姬(Rina Banerjee)艾尔文·雷米罗 (Alwin Reamillo)阿比查邦·魏拉希沙可(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阿努瑞德拉·贾加德瓦(Anurendra Jegadeva)布鲁克・安德鲁(Brook Andrew)张徐展周育正孙逊郭善景金氏彻平阮纯诗李文波克隆・阿纳丁(Poklong Anading)DAAR 去殖民建筑与艺术进驻胡向前阿亚德·艾卡迪(Ayad Alkadhi)强帕特·库斯维达纳托(Jompet Kuswidananto)风间幸子(Sachiko Kazama)阿图尔·多地亚(Atul Dodiya)李继忠玉仁集体(Okin Collective)拉葵尔·奥美拉(Raquel Ormella)反叛工作室(Studio Revolt)苏堤·克纳维查亚侬特(Sutee Kunavichayanont)姚瑞中失落社会档案室

第五届亚洲艺术双年展将于今年度9月19日正式开展,今年的双年展主题为「造动」,旨在反映过去几年来充满躁动氛围及社会能量涌现的亚洲现状,这波喧嚣正以亚洲自觉的意识形态凝聚成新亚洲的知识与艺术社群,推进着亚洲地区文化意识的变化,种种现象显示亚洲当代文化正处于生活治理体系的革新中,也在寻找新的秩序与关系,企图翻转社会权力配置。面对亚洲波澜起伏的变化,艺术家如何透过艺术的形式讨论当代生存系统,并参与亚洲当前生命史的建构,成为创作者的重要命题。

「造动」(Artist Making Movement)如题旨所示:艺术家的「创造性」及「能动性」,代表着亚洲当代艺术脱离过去被定义的静态名词转向了更积极作为的动词型态。这个进行式象征着亚洲当代文化的活性机能和艺术实践的态度,积极介入亚洲历史的新页创造。造动,作为一种开启、扭转、重组及建构的可能,从原来的位置移动出来,而形成一种打开空间、松动结构和开启缝隙的实践路径。在这样的创作状态和趋向中,艺术家角色所定义的创造性,不仅是艺术概念和美学对象的创造,更反映在他/她们作为一种行动媒介,在创造的过程中介入社会多种关系之中,形成中介及转化的功能,意图从个人的创造过程和社会环境发生互动,触发讨论,并希望从艺术行为和创造媒介的两种方式,与社会的动态发展产生密切的共构关联。而今日的亚洲,也正是在这种多边关系的建构与重组中形成当下的亚洲现实。

亚洲的多边关系造就了许多社会与文化环境的牵动,许多资源的开放分享和交流也意味着更频繁而复杂的权力关系深隐其中。艺术家在艺术形式上的造动,代表着自我与外在制度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抗衡及转化,透过艺术创造的媒介,形成公共性议题的讨论及响应,创作者以当代创作响应亚洲现代化历史的发展,更加迫切关注于亚洲问题现状的回馈和介入,着眼于个人生命或地方史观的知识建构,来凸显艺术家在亚洲现代化历史过程里所扮演的创造性角色及潜在批判力,重新翻视长久以来在巨型结构下种种被排除在外,隐而不见或被压抑的现实问题,以此组织自身感性经验,构造个人与世界之间超越现状的想象可能和关系脉络。

本届双年展在「造动」的主旨下,预计邀请亚洲地区约计35位/组的艺术家/创作团体,针对以下三大子题方向进行探讨:

「越界与流动:从被禁锢之处移动出来」,讨论亚洲地区多变而蓬勃发展的移动型态,其所产生出的「亚洲离散文化」因为跨国经济、环境因素、国际政策或者战争产生的流亡世代,包括移民、外劳、难民、无身分的漂流者等等。频繁的移动状态是亚洲区域关系及文化结构里影响波动的关键变量,这些移动包含劳动人口、资本流通、生活型态和文化交换,由这些移动所造成的社会内部结构的改变,正激烈地创造出亚洲与世界格局的新貌,并促使各地重新检视关于社会机制、信仰、价值观的内涵。

「档案与记忆:历史的翻造,真相及提问」:造动主旨里所谈的「档案与记忆」,是对于亚洲现状的进入(介入与书写),也是对于亚洲旧权力中心主义的远离,将亚洲的过去视为参考点,藉由档案的搜寻、考察、互相参照、叙事的再建构,艺术创作者挑战的是自我身分于当下政治气氛与社会状态的纠葛和焦虑,思考的是关于自我如何创造未来的历史。在亚洲艺术中的当代美学中,关于旧历史档案的翻造,对于真相的冲击和提问,作为许多艺术家反思亚洲现代史的形式之一。此美学形式的政治性,同样反映在艺术家重新考掘个人生命史的记忆叙事,田野历史作为正史的补充、质问或推翻。

「公共意识与微型运动:机制的反省与自我系统的建置」。个人自觉与自我创造的思潮,涌现在亚洲的青年世代,也反映在当前亚洲艺术的创作取向。艺术家们更关注在自我角色的社会性创造以及公众责任,在公共机制失效的状态下,个人化的自造能量开始凸显出来。这些趋向热烈回应这股新时代的个人价值,创作者以各种微型实践运动以及团体组织进行社会性的探勘,从文化行动的实践路径作为响应当下现实的美学意识。

「造动—2015亚洲艺术双年展」将于9月19日于国立台湾美术馆正式开展,展览作品将包含当代创作的多元性,囊括绘画、装置、影像、行为表演、建筑、创作工作坊等丰富类型。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