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转译的脑震荡——2000年以来中国新媒体艺术的方法与实践

日期:
2014年8月16日 - 2014年9月28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4年8月16日 15:00
空间:
成都当代美术馆
艺术家:
张小涛、周斌、朱 加
策展人:
蓝 庆伟、吕澎、陈秋林、马秋莎、缪晓春、邱黯雄、宋冬、汪建伟、王功新、王维思、吴俊勇、杨振中、张培力

展览简介

主办:成都当代美术馆

协办: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

学术主持:吕澎

策展人:蓝庆伟

艺术家:陈秋林、马秋莎、缪晓春、邱黯雄、宋冬、汪建伟、王功新、王维思、吴俊勇、杨振中、张培力、张小涛、周斌、朱加

8月16日下午3点,由成都当代美术馆主办、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协办的《转译的脑震荡——2000年以来中国新媒体艺术的方法与实践》展览将在成都当代美术馆开幕。展览由蓝庆伟策展,艺术史学家吕澎担任学术主持,将展出十四位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杰出新媒体艺术家的十八件作品,旨在呈现2000年以来中国新媒体艺术的方法与实践,同时与美术馆在上半年举办的法国录像艺术展览形成有效的对话,为观众系统了解中法两国的新媒体艺术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活动将从2014年8月16日持续到9月28日,所有观众可以免费参观。

中国本土的新媒体艺术大致发端于20世纪的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中期,开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新媒体艺术家。随着全球化语境的形成和新兴科技的迅猛发展,艺术家的创作媒介日益多元化,中国的新媒体艺术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并引起了国际艺术界的关注。正如MoMA(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录像部主任芭芭拉•兰登所说:“录像艺术在中国的活跃,是在西方新媒体艺术的圆周闭合之后划出的一个新圆的起点。”

《转译的脑震荡——2000年以来中国新媒体艺术的方法与实践》展出了近十多年间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出色艺术家们的新媒体作品。参展的这十四位艺术家既有像张培力等中国新媒体艺术发展道路上的开拓者,又有近年来涌现出的后起之秀,如吴俊勇、马秋莎、王维思等。此次展览与美术馆刚刚结束展出的法国录像艺术展《时空之间——艺术家作为叙事者》完美衔接,恰好诠释了2000年以来相对成熟的中国新媒体艺术家们是如何依照欧洲的“旧圆”画好这“刚刚起点的新圆”的。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