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艺术家: 林瑶瑶 陆叶 李龙 孟思特 聂英 钱丽丽 石震宇 谢冰鑫
空间站将于2011年7月23日到2011年8月21日举办小型绘画和装置作品展—— “斑点”,这是8位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艺术家的联展。
我们走访了一些毕业作品展,在种种宏大叙事大规模大主题的作品中,发现了这些有意思的小个案。同其他的年轻艺术家一样,他们依然走在所有艺术家都必须经历的重要时期,在发现自身艺术语言和发展技术面貌时,对他们眼前混沌而多元的艺术价值进行取舍,在技术上进入实质意义上的探索。一个集多种艺术胚胎于一体的观念成长期和艺术语言、技术控制的分裂提纯期。这些使得他们现阶段作品的探索方向显现出不同,却给观众提出了一个关于文学性在视觉艺术表现力方面的问题:思想表达的深度和观念表达的强度,是否会受制于对具象形象的表现?形象思维、文学幻想、多义、暧昧、隐喻——文学性的形象塑造是否会影响他们对思想和观念的提炼陈述?抽象绘画和具象绘画是否会被天然地分配到不同的视觉课题?能用语言文本表达的问题是否还需要通过形象传递?
具象描述、同义类比、叙事、形象刻画、心理描摹、虚无主体的本体论,语言结构主义、文化环境下文本的典型性表达等等这些文学性的特征在这些作品中均有不同方式的体现,他们如同伍尔夫眼前的那些“斑点”,普通生活的平常瞬间在某一天浮现于墙上,引发意识的自由流动,产生一系列幻想。它们开始流转、下沉、变化、掠过、消失——微小普通在我们感到即将接近真理时陷入了大动荡。只有自由真的存在时,那些飘零在我们面前的,脑海中携带着某种非法自由感的瞬间才值得被珍视、留驻。
任何对于艺术价值的绝对定义和终极标准的提纯,最终都将走向无题,除非具体到某一幅作品,我们才能给出一个相对清楚的答案。这如同语言结构与修辞结构融合之后产生的效应,无法用其他结论性文本代替;如同任何艺术形式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本身的反思(文学对文学的自反,艺术也通常自我反驳)。总有一些文本表述、形象思维方面的现象,躲过了对元语言的思考或定义,虽然这种躲避并不是主体刻意为之,事实上,元语言也不一定先天的就比其他方式更善于揭示真理。所以这些年轻的艺术家选择了抓住一种属于自身的思维方式,结合某种特定的表达形式,在不同角度,不同文化语境下去产生作品。如果说这样做的后果是对绘画元语言的放弃、混淆或者变异,也只是一种暂时的价值飘移,对他们自身来说,一条清晰坚定令人神往的视觉国度,也许会在某一天浮现眼前。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朱 伟
郭德纲每次演出最后总要唱一段《大实话》,其中一句:没有君子不...
2014.08.19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刘钢
每次去广州住店,我必选白天鹅宾馆。我对这家酒店的偏爱,源于它...
2013.11.04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