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兔”是非之外, 一位热心读者的来信
一石激起千层浪,2021开年就略显尴尬。石家庄人民在疫情中等待核酸,北京人民在核酸中等待疫情。恰在这个人民精神生活极度贫乏的特殊时段,两块瓜格外醒目,调动起各路网民内心中的热情与豪迈。
娱乐圈,郑爽妹妹代孕、弃子,舆论哗然。一直在公众视野之外的当代艺术圈亦因广州美术学院冯峰教授涉嫌抄袭米菲兔形象的绘画作品而沸沸扬扬。正如冯峰本人所说,这一个事件成为了一个很多人关注的大课堂,只是课堂次序有点乱,而且老师没来,因为他拉稀了。
关于此事件的第一个争论焦点是冯峰画作涉嫌抄袭米菲形象。正方提出证据为米菲形象与冯教授作品对比。单从形象上来说除了嘴部替换成鸭子图案,颜色不同,大体基本相似。反方观点为,冯教授开篇画命名为“有人说我很像米菲”即在暗示形象的来源。而对大众文化图像进行挪用、复制、调侃是后现代创作上一种常见的创作手法,并无不妥。
米菲兔,诞生于1955年,是荷兰画家迪克·布鲁纳创作的经典动画人物。图片来源:http://www.miffy.com.cn
简单来说,是否抄袭是本案第一关口,涉及到艺术家创作的合法性。当然这个合法性分为两个层面:法律层面和艺术人格层面。法律层面上讲,即使法庭裁决艺术家侵权,艺术家作为公民违背了知识产权法,当然要受到相应处罚。但是如果作为艺术家要挑战某种权威或共识,并以牺牲自身利益为代价,至少在艺术人格上不但不会有损,更是文化英雄的特征。此例不论从哥白尼到杜尚到安迪·沃霍尔无不如此。
那么我们就要进一步考察的是艺术人格的问题了,即艺术家是否对商业社会有严肃的批判性和反思?这个方面,又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笔者在此不做结论。我的观点是,即使法庭裁决艺术家此行为是抄袭,在理论上并不伤害作者的艺术人格;而反方的支持者所说艺术家的多年研究主题亦不能确立艺术家艺术人格的正义性(因为带有主观肯定的前提)。
事情似乎变得更加难以琢磨了?
在从事件被微博名为“这个瓜我吃定了”的网友发出后,《南方人物周刊》即推出文章为圈内人士的辩护。其中几种观点令笔者口吐鲜血,七窍生烟,愤怒不已。
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冯峰的‘抄袭’争议没有被大众看到,这个作品反而是失败的。观念艺术最重要的是挑衅,要挑衅观众对于某一观念的固定认知,继而引发一系列的讨论,在不同的争议的发酵当中,艺术作品的价值会达到最大化。”看罢,实在是如鲠在喉。
如果仅从挑衅和引起讨论的轰动效应来讲,艺术圈又完败娱乐圈“代孕“事件,怪不得王思聪转发微博后很多业内人士兴奋不已地喊道可算出圈了!看出当代艺术是多么边缘的一种存在呀!而很多从业者又是有一颗多么不甘寂寞的心在夜晚骚动!
冯峰作品“鸭兔“
观念艺术,并没有一个可靠的实体为依附。即使有一个物体作为艺术品存在,而它的价值并不在“技术”而在“观念”。一个酒架、一把椅子,生活中的现场之物被艺术家通过命名、阐述、篡改亦可为“艺术”。但这仅仅是一种手段上合理性。
因为要区分一把椅子是椅子还是艺术品,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去判断和甄别。即便如此,并不意味着用了这种修辞手段即为一件好的艺术品!好要看艺术家的创造力和作品映发出来的魅力。博尔赫斯说:“第一个把眼睛比喻成星星的人是天才;第二个这么比喻的就差很多;现在再如此比喻就烂大街了。”
反观杜尚的“小便器”(《泉》)或安迪·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Brillo Box)至今几十年的历史,不得不说很多“圈外人”不熟知的诡异修辞其实已经是光鲜不在的老时尚了。不要画地为牢。
王思聪微博的转发评论让冯峰的“鸭兔”发酵
把100年前简化的条例纹丝不动地照搬当成不二法门,并不是创造者,而是当代艺术的搬运工。总之,仅仅应用欧美五六十年代兴起的“先锋艺术”的风格手段并不能确定就是艺术先锋。反方有一种观点更令人匪夷所思。关于“版权是在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语境下出现的,古代没有版权,机械化大生产使得复制变得越来越容易,损伤到创作原样式者的利益,利益又与资本捆绑在一起,因此资本推动了版权问题的提出。”
实在是出离愤怒了,放开此次事件所涉及的复杂关系不论。怎能如此看待版权?因为“资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所以版权不应该被尊重?这是什么逻辑?
小A有个老婆小B长得很漂亮,有一天小C看上了小B动手摸了小B。小A大怒,小B理直气壮的说:“你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你的老婆这么漂亮,应该给大家分享出来才对!”
版权这个事没有可讨论的,谁付出谁有权利,才是鼓励创作性的文明世界。很多细节(如时效、范围、价格等等)可以讨论,但这个前提不容置疑。正像反方所说,你侵犯了别人的利益,窃取别人的成果,形同偷窃。
Brillo Box(Soap Pads)1964
图片来源:https://www.moma.org
说实话,此次事件艺术圈的回应非常令人失望。不仅论点乏善可陈,而且充满一股腐朽腔调和傲慢的权威。各种例证和术语在小范围内传播。自命为师,顶着教导大众落后的审美能力之重任宣讲布道。殊不知,仅仅粗看微博,几乎把专家们的论点一网打尽了。事实证明观众没那么蠢;演员也没那么聪明。反而是一部分人华丽的词藻、圆融的技巧、诡辩的思路让我不得不叹息伟大的实用主义和文人人格居然集聚在21世纪的肉体里。
往话外扯一点,并非仅指本事件。如果艺术是自由的,是否艺术没有边界?关于此,我没有论证,我有结论:不是!让你的“自由”滚远点;因为它伤害了每一个人的“自由”。
退一万步,可以同性恋,可以群P,可以反对对抗政党和宗教。
退一万步也不可以:模仿灾难中死去的小孩,不可以亵渎尸体,不可以做人皮作灯笼。不论你编出任何天花乱坠,花里胡哨的狗屁大道理!
因为伤害了人类最基本、最朴素、最神圣的情感!别自以为是!艺术家?!你首先是个人!不是两条腿的畜生,你挑战和激怒的是什么?你以为自己是盗火者?不过是无知无耻马戏团里的侏儒小丑。
不可以!混蛋!
马塞尔·杜尚《泉》(1964年复制品)
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容易,在文化多元化,个人文化人格的塑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时候,也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和令人尊重的艺术家。但艺术圈也确实存在很多问题:缺乏创造力,教条主义,晦涩混乱,泥沙俱下。我想这是艺术界应该好好反思之处。千万要不得“自我专家化”,把群众当成需要教化的对象。在艺术界您是权威,如果在医学界医生都把非业内人士当成教化对象,您就是“群众”。政治界官员自我权威化,您就是“群众”。在一个领域你是专家,并持有专家的傲慢,那在另一个领域你也许就是群众,并被傲慢地对待。如此与当代艺术自由之精神明显违背。
2015年,一艘从土耳其偷渡前往希腊科斯岛的橡皮艇倾覆,至少12人遇难。3岁男童艾兰的遗体在沙滩上被发现,照片震惊世界。艾未未之后模仿了遇难小难民“沙滩男孩”
而当代艺术赋予每个人独立创造的权利,却把阐述的权利指派给少数人,有阐述能力的人。原本倡导多元,平民化的艺术反而离民众却越来越远。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是时代赋予艺术家的责任和要求。
回到此次事件,回到微博。好像分裂的美国民众一般,正方反方激烈争吵,谁也说服不了谁,极其分裂。除了一些泄愤的键盘侠客务处释放的激情,也有艺术界应该好好反思之处。
保持开放、加深了解、展开对话,我们的工作也许可以做得更细更好。
最后,也希望社会对艺术家保持一定的宽容度,可以批判,不要谩骂。有时候他只是很平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