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我们不仅可能是刽子手的受害者,而且刽子手就是像我们这样的人。——乔治•巴塔耶(George Bataille,《反思刽子手和受害者》,1991)
「香港 早晨」是杨诘苍在香港公共机构举行的第二次大型个展。第一次的大型个展名为「玄妙玄实」,是2001年在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的展览,与这次展览一样,亦是作为法国五月节的活动之一。这两次展览正如它们的展览题目一样都截然不同。十四年前,杨诘苍展示了他在欧洲十年来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千层墨」系列和一些更为早期的水墨创作,主要体现艺术家的自我观察和自我升华。而这次的「香港 早晨」则是聚焦在现今的世界和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中的立场,参与性是展览的主旨。
一方面,从自我观察到积极参与的过程,描述艺术家个人发展的轨迹。在邓小平主政的1980年代中、后期,作为一位年轻艺术家,杨诘苍从文化的边缘一下子晋身到文化中心的西欧。他第一次在西欧的出现是在1989年5月参加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行的「大地魔术师」展览。杨诘苍身处那个全然陌生的世界,当时他以一种后退的策略回归到自我观察和重新创造自我身份的实践。在西方艺坛活跃十年之后,杨的态度有所改变:自我观察被参与性作为艺术创作最重要目标的这一观点所代替。具象的作品和录像代替了以往的单色水墨画,他的作品现在更与一些实际时空的关键内容有关。
另一方面,这个从边缘到中心,从个人到世界的途径也跟一个正面(官方)的历史场景有关。杨诘苍抵达欧洲时,正是柏林墙倒下和冷战时期结束,全球一体化的扩大,所有民族独立国家把权力交给联盟制度、联合体系和经济垄断集团的时期,这个时代不能不让人更关注个人参与性的重要性。艺术家态度的转变是与一个改变冷战后世界的事件同时,「9•11」发生。
让我们具体观赏他展出的作品。「十一日谈」(2010-2014) 这件由十四屛组成的绢本工笔重彩画,描述一种类似个人立场和参与性来作为这个全球化的世界平衡的主要因素。「十一日谈」看似是叙述性的作品,其实不然。它的灵感来自于意大利小说家薄伽丘的著名小说集《十日谈》。杨诘苍的「十一日谈」便是吸取了这部中世纪著作的寓言意义。杨以不同种类的动物、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互动,置于一个天堂版的环境之中。艺术家通过作品展现了一对对个体形式各异的互动交流,包括充满新鲜和好奇的初识、快乐的交流和欢愉的交配。界限、差异和偏见在这里毫无踪影,而平等的互动、关怀和爱则无处不在。艺术家以中国传统山水画为样式描绘出来的景色表现的是一种普世而永恒的自然风光。杨诘苍所创造的这片保证公平交流的幻境,让我们转而反思如今这个所谓全球化的世界。只不过,他的「世界」是建立于平等、互敬和关爱原则之上的。「十一日谈」以寓言的手法呈现了一个乌托邦,一个久远的梦。但是,就如同薄伽丘的《十日谈》这一部故事集以黑死病为背景一般,杨诘苍这一感官天堂的幻象,诞生于如今不乏严重危机和冲突的时刻。无论是平等、尊重、关爱,还是和谐皆是不稳定的。一旦大与小、强与弱、顶端与底层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这一切都将被不公、歧视、冷漠和侵略所取代。「十一日谈」提醒我们,尽管所有的生命千差万别,却共同生存于这个世界上而且变得不可分割。和谐,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一个权力游戏。不要怀疑,一切的美好和可能都是由这一平衡的不稳定性所决定的。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每一个独立行为不断更新这一平衡的定义。
在这次展览中,这种独立的个人行为,以两部不同的录像表现出来,而艺术家本人即是这些行为的执行者:在「锣」(Gong) (2010)中,他用自己的头颅撞向铜锣,得到的回响使画面振动,同时也振动着观众的想象。最终,艺术家的影像恢复到一种绝对静止的状态,重拾完美的平衡。同样,这部作品中画面先是不断振动,最后归于静止。如同禅宗所说的——公案终会使人顿悟。艺术家的这些行为旨在启发一种更深层次的洞悉,禅宗公案般地先打破原有平衡的方式来重新建立起崭新通透的平衡。
同样,「Oh my God」和「哦 屌」(Oh Diu ) (双联 2002年)两部录相也有异曲同工之能。杨诘苍在两幅巨大画布上不断用一种近乎暴力的形式重复书写这两句话:「Oh my God」和对应的广东话「哦 屌」,两套录像则记录了艺术家一边书写一边叫读这两句话。这种通过书写和声音干扰性的不断重复,似乎语不惊人誓不休的作法,让观者、听者也改变着对作品的观看和观察方式。
「仆街」(2014) 和「跑吧」 (2014)两组水墨作品也以近似暴力的手法同时打扰着观众。杨诘苍用一种非常直接也可以说是赤裸裸的方式展现给观众我们早已遗忘的事实:一些被刽子手捆绑着的受害者和嚎哭的儿童。图象取材自早年越战的照片,逃避汽油弹袭击中孩子们狂奔一幕。这里,杨诘苍的「香港 早晨」也隐寓着电影「早安越南」,他要提醒大家,香港在越南战争中所扮演的极其重要的角色。香港邻近西贡,当年是新闻媒体和记者向世人报导、评述这场战争的平台。这两组看似简洁的几条墨线,却引伸出极其复杂的现实,保留这种现实的图象与提出一种具有批判性的平台,同时也是一种反抗的行为。
杨天娜(Martina Köppel-Yang)
海德堡,德国
2015年4月30日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