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策展人: 白小刺
艺术家: 邓春儒,李程,肯•摩尔森(Ken Malson),杨光,钟秦阳子,刘玮,赵强,许浩宇,李钊
世界正在扁平化,与任何一个历史趋势一样,扁平产物正在逐渐成为阳光与空气的同构,它无处不在,无论是市井小民还是超脱隐士,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消费模式,都不可避免地浸润其中。
在科幻作者的笔下,这个过程极其宏大,整个太阳系的三维世界以光速向一个叫“二向箔”的中心二维跌落。
在自由贸易主义者眼里,扁平化的过程是地球上出现了以“沃尔玛”为代表的供应链整合权掌控者,出现了全球尺度的“农超对接”。
在政治研究学者看来,全球各地的“柏林墙”还在继续坍塌,普世价值迅速漫漶了意识“墙根”和威权“沟壑”,意识形态领域一马平川。
全球的技术宅是更能感受到“平”时代的辽阔境地,开源的apache让信息仓库门户大开,免费的Android则是免费的轮子,而google在让信息大道平整如镜。
那么,在艺术工作者的眼里的,平时代到来改变了什么?电脑和网络正在改变美术馆之于艺术史的权威,特别是视觉艺术正在从真实的美术馆空间里撤退到以屏幕为载体的观看体验中来,一切都扁平化了,在美术馆里的徜徉,寻找,前后平移,阴影的变化,光照的强弱……渐渐被鼠标和触控板所替代,而且这种观看空间的平面化还在继续演变,开源系统android的出现,让这种平面演进往碎片化的方向发展,手机、pad、甚至电视也加入到这场艺术观感的革命中来。
美术馆通过保存和展现以往的创作,从而对艺术品提供了一种象征性的价值,反复地展出,组织观众,完成对艺术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确认,而“平时代”的艺术品价值已经超越了美术馆系统,通过鼠标的点击和微博的转发数量,确认了另外一种艺术价值,艺术观众的朝拜对象不仅仅是实体的美术馆,而有可能是象google project这样的网站。
那么,艺术作品所要面对的对象从美术馆门口排队买票的人,变成电脑前面拿着鼠标的人的时候,他的艺术观念会发生多大程度的改变?这次展览我们邀请了活跃于深圳视觉艺术领域的多位艺术家,他们用油画、摄影、插画、装置等艺术语言来回应“平生活”的话题。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