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6月11日下午5:30, 《新文化身份—中国当代艺术展》将在悉尼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此次展览是国际知名策展人程昕东先生再次把中国的当代艺术推向全世界展示。作品展出了中国炙手可热的二十三位现代艺术家的创作。本次展览由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由北京画廊协会协办,得到了中国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以及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的大力支持。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程昕东首次将中国当代艺术推向法国。此后,2007年在俄罗斯国家美术馆举办了“中国当代社会艺术展”,2008年在希腊国家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北京--雅典,中国当代艺术展”,2009年在古巴国家美术馆策划了“北京--哈瓦那,中国当代艺术展”,2012年在台北松山文创园策划了“北京798印象中国当代艺术展”,2013年在中东欧四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塞尔维亚,策划了“中国--东欧,中国当代艺术展”。
展览简介
《新文化身份--中国当代艺术展》这个展览介绍二十三位前卫艺术家,他们都在寻找“自我”这个概念下工作。他们年龄的差距完全不重要,他们在童年时经历的不同事件使它们分为几代人。他们以不同的视觉图像来探讨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的文化身份。
二十世纪初,伴随着1919年的“五四”学生运动而产生的“新传统”潮流与红金鱼、竹子、牡丹以及烟雨之中的青山这种学院派的东西分道扬镳。很多艺术系的学生到欧洲和美国去,带回了新的技术,比如布上油画,以及新的题材。但是这个时期是短暂的。这个时期也是动荡的,并且伴随着新革命的到来,一种新的艺术概念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苏联引进的“社会现实主义”很快就成为学院里效仿的样板。这种影响使得中国的艺术出现了运动中的肖像,对普通大众的表现,在以前的绘画中他们是从来不会出现的:模范工人,农民,士兵从此成为大幅画面上行动的主角。宣传性的艺术也有它的美学价值。
只是到了七十年代末期,在中国开放的同时,艺术家比较晚地同西方当代艺术有了联系。在国外出版的艺术杂志和展览画册开始悄悄流行,年轻的大学生们发现了差不多半个世纪来远离他们的众多潮流。1979年,一小群人勇于涉足这个领域,他们开展了“星星运动”。从此,在当代艺术这个称谓下,两个流派凸显出来。直到今天:一个可以称作“传统流派”,主要是延续古典的题材和技巧,卷轴画、构图规整的风景画:另一个,在“星星画派”之后产生的,从此可以更准确地被称为“前卫的当代艺术”。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艺术家的到来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在每一次当代艺术界的交流中,他们越来越多。对他们最重要的一次承认是上世纪末,1999年威尼斯的双年展上,二十多个中国艺术家参加了这次展览,他们引起普遍的关注。通过他们个性化的探索,世界发现了中国的另一副面孔,同习惯的看法相去甚远。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复杂的情感:对过去的怀念及它所带来的痛苦、重新发现自身的伟大而产生的自豪感。现时的竞争,未来的疑问,中国进入一个现代的全球化世界。艺术家们用重新发现的诗意和色彩来表现这些复杂的情感。
参展艺术家:卜镝,俸正杰,方力钧,栾小杰,文秋,师建民,高瑀,高慧君,黄岩,金德峰,罗氏兄弟,李永斌,王宁德,王广义,翁奋,魏广庆,杨勋,严隐鸿,俞洁,朱伟,赵灵,薛松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