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点击放大
“时代记忆——上海油画雕塑院建院50周年专题雕塑展”将于2015年12月5日下午3点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拉开帷幕。
展览遴选了42件上海油画雕塑院艺术家创作于各个时期的雕塑精品,通过各个时期典型的作品反映了一段与时代记忆密切对应、与艺术发展史密切对应、相对完整的中国当代现实主义雕塑史。
时代记忆(节选)
江梅
今年适逢上海油画雕塑院建院50周年,特别推出这样一个兼具历史性和艺术性的雕塑专题“时代记忆——上海油画雕塑院建院50周年专题雕塑作品展”,既是对上海油雕院现实主义写实雕塑创作脉络的一次较为完整的梳理,同时也是希望社会公众通过这样的梳理而对这一段独特的雕塑历史,对于这些充满着时代的记忆和温度的雕塑作品,有着更深入与全面的了解。
这些雕塑作品的作者都是上海油画雕塑院建立时就入院的第一批艺术家,其中既有中国现代雕塑的奠基人、享有国际声誉的雕塑大家张充仁先生,毕业于国立艺专的李枫、陈道坦,也有应芊芊、王大进、李唐寿、伍时伟、严孟雄、张一波、卢琪辉、赵志荣、唐世储、严友人、吴慧明、王志强、刘巽发等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第二代雕塑家。
展出的42件作品,除了张充仁先生的作品创作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绝大部分作品均创作于1950年代至1980年代。文艺为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的主旨,苏联模式影响下的西方现实主义雕塑表现手法(其中也有对民族艺术语言的借鉴与融合),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工农兵等题材的表达与反映,为建国后至文革时期的创作赋予了特殊的时代色彩和艺术气息。
改革开放以后的作品,虽然有此前风格和样式上的部分延续,但新的时代精神和文化环境显然给予雕塑家新的创作灵感与激情,对普通人生活与情感的表现,对人本与人性的发掘,对雕塑形式语言的自由追求和自觉研究,在他们的作品中也都有生动而精彩的反映。因此,这次的雕塑专题策划某种意义上具有一定的“断代史”的概念。从早期欧洲古典写实雕塑技巧,到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模式,到苏式与民族艺术的结合,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对于现代形式语言的吸收,这些在20世纪中国的现实主义写实雕塑创作上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序列。
其中,张充仁先生上个世纪40年代以欧洲学院派雕塑技法创作的作品《齐白石》既是专题中的一个亮点,同时也为整个专题展开做了很好的铺陈。大型组雕《井冈星火》(共九件)是本次专题重头戏,创作于1970年代早期,由当年上海油雕院全体雕塑创作人员合力完成,组雕人物众多,气势宏大,场景壮阔,艺术手法精到而凝练,具有纪念碑式的气概,不仅集中体现了上海油雕院那个时期的最高雕塑水准,同时它也是那个时期国内革命现实主义题材雕塑的典范之作。由于宣传不足,也由于原作后来遭到损毁,这组重要作品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幸运的是当时拍摄的高精度作品照片以及全套文献保存了下来。为了留住经典图像,也为了将来的艺术史研究,上海油画雕塑院组织当年参与创作的雕塑家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才智和精力,再现这组雕塑的神韵,复原出一组九件《井冈星火》小稿,为新中国雕塑史留下了可资参照、研究的珍贵实物范本。
半个世纪以来,上海油画雕塑院的数代雕塑家们创作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参与了中国雕塑发展的历史进程,他们在不同的时期均发挥了各自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为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次的雕塑专场撷取了其中具有独特价值和意义的历史时段的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特殊时代的艺术风貌、社会价值取向,以及身处其间的艺术家们的情感经验与创作状态。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胡湖
“姐夫拍”红了,很多人问我有什么秘笈。霸道姐夫邪魅一笑,吐出...
2014.09.17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