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是次大型个展展出艺术家于2019年至2020年间创作的最新作品,以及2015年至2018年间的精选作品。《日课》提出一种对杨氏绘画的广泛解读,其实践跨越四十载及无数风格,始终建基于对与艺术家共存的人、自然和事物的细密观察。绘画乃杨氏的日常实践,是一份内外成长的耐心功课,更是一份想像力的功课,以呈现表象以外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内在世界之丰饶。
展览的焦点作品《摩星岭》(2020)是一幅四米半宽的三联历史绘画。作品蜿蜒穿越众多不同的场景,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之间形成不可思议的联系。1950年的摩星岭是国民党士兵及家属难民营所在。1950年6月的秧歌舞事件中,一个左翼团体挥舞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闯进摩星岭,一边大跳流行一时、代表中国共产党胜利的“秧歌舞”,挑衅了国民党村民,导致数十人受伤。事件后,殖民地政府迁拆了难民营。
流离失所、暴力与不安的暗示弥漫于三联画中。杨氏编排了精心布局的场面调度,从黑夜过渡到白天、从室外过渡至室内。《摩星岭》左边画幅显示了难民村的俯视图,一直向下延伸至大海,一条谨慎的人龙沿着黑暗的山脊蜿蜒而行,未知是在执行任务还是逃亡。中央画幅部分显示了一家跌打医馆的内部及街景,一位白发老人正在治疗一名脚踝受伤的年轻人,一名穿着深色大衣的男子在背景重覆出现徘徊,其存在不祥且动机不明。右边画幅则见一名穿着安全背心的非洲妇女正在揭开帷幕,正在以水喉往幕后喷水,清洗原由无从考究。在最右边的是一辆警车,两名年轻人被捕,从警察的冬季制服和被拘留者的服装,可以推断出这是1966年天星小轮加价暴动的场景。艺术家舍弃了线性叙事和统一的时间性,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碎片化的画面,上面布满了各种各样的细节和故事、在他生命中出现的以及虚构的人物。这是一幅提问多于回答的绘画,对历史绘画实践的一种扭曲,切合这个我们无法掌握真相而过剩讯息把我们的存在压倒的当下。
远离大历史,艺术家的其他作品把我们的目光引向微小的日常生活,并捕捉了这个城市中广泛存在的事物,体现于亲密、轻快、慵懒、退缩及沮丧的时刻。《抽口烟二》(2020)捕捉了温柔与关怀的片刻:当老人蜷缩在轮椅上,含着不会点燃的香烟,另一人自己点上一根香烟时,二人分享了片刻的喘息空间和新鲜空气。天台上可以欣赏到城市的辽阔景色,一群野鸽如惊弓之鸟往上腾升。鸽子的自由与受困于轮椅和忧愁的老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炒王》(2020)展示了一家大牌档,员工正在稍息,而修理工则在厨房里劳动着。厨师伸展着手指关节,他的注意力集中在肩背,神情坦然地直视着观众;右边的另一名工人则横躺在长凳上。休息时间很短,来吃晚饭的人群很快就要来了,画面前方的食材已准备妥当。杨氏以恩惠和关怀的姿态,想像他人喘息、发白日梦和逃逸的时刻。这些余裕的时刻,尽管短暂而不可即,却于一成不变的日常中划出一条裂缝,为工作的单调和必要带来缓冲,且最重要的是,对未来幸福的应许。
艺术家对平凡生活里的超凡表达于《写生笔记》(2008-2020)得以彰显。这以32屏画幅组成的庞大装置,描绘了艺术家从坚尼地城的工作室的窗内窥视的公园场景。这组画作显示了艺术家对环境的敏锐观察,当中的植物、城市景观和人们形成了生活经历的拼贴。艺术家记录了多年来他一直在窗内凝视,目睹了洋紫荆树从一棵小树长成一座花塔,为公园的行人提供了遮荫。成长中的洋紫荆树、衰老中的居民以及周围社区的高速士绅化,都是杨氏艺术创作谦卑而生机勃勃的土壤。
杨氏孜孜不倦地描绘了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日常生活,给予他们往往被剥夺的漠大关注和描写。他的画作以不同的切入张开了多个刺点,戳穿我们平凡无感的存在的迷雾;它有如一面私密的镜子,凄美地揭示着我们固定的感知中的盲点。在《日课》中,杨氏引导我们,观看是自我发现的终极举动,也是给予同情、乐观和希望的最慷慨的礼物。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