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艺术家: 宋冬 尹秀珍
前言
自2002年《筷子》展在前波画廊首次展出至今,每次想到宋冬和尹秀珍,我都会点一份中餐——虽然有点儿夸张,不过这是事实,他们的智慧、幽默以及筷子这个主题的各种变化,影响了我看待将食物从碗碟送入口中的这种常被忽视、但是功能十分完美的器具的方式。可以肯定,今天最常见的那种无处不在又大量耗费的一次性筷子,确实没有什么给人以灵感之处,但精心制作的筷子却能发挥这样的功用。正如2002年《360度》摄影系列中可以看到的,尹秀珍当时有孕在身,但是现在他们的女儿已经快十岁了,而且想必也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继续步父母的后尘。看到她迅速地成长,与她父母在当代艺术界越发突出的地位相并行,这是一大乐趣。
有关刀叉这个主题的系列展览不会有什么效果,因为有可能不用刀就可以吃掉某类食物,或者不用叉可以吃掉另一类食物。无论夹起一粒米,还是相当大的一块食物,两支筷子就足够了。最早吸引宋冬和尹秀珍关注这一主题的,恰恰是这一特性,这成为他们之间长期的个人与职业关系的象征。从《筷子》进而到《筷道》,以及他们为我们画廊2007年在北京草场的首展《网》而制作的体量巨大的一双筷子。
自2002年以来,宋冬和尹秀珍举办了大量展览,在纽约、北京以及其它地方的美术馆和画廊展出。与此同时,他们的作品也变得越发有难度,不过从未背离与家人和朋友之间深刻的个人关系这一灵感来源。就这方面而言,这有点令人感动地老套。这种变化也可以通过2002年的出版物与当下展览的图录相比较而看出,后者以其双螺旋环活页夹而与众不同。早期的图录被剪切、粘贴,品质上保持刻意的手工制作,与为了同时呈现宋冬和尹秀珍各自作品而巧妙设计的新版本有所不同。它也被视为他们创作的“筷子时代”的总结,重新发表了巫鸿2002年具有开创意义的文章、唐冠科未发表的文章以及田霏宇的新解读。
宋冬和尹秀珍,感谢你们继续保持极大的热情,让《筷道》持续下去。我期待就像你们第一次看到彼此为展览制作的作品时一样感到意外!
茅为清
2011年5月于纽约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刘钢
每次去广州住店,我必选白天鹅宾馆。我对这家酒店的偏爱,源于它...
2013.11.04
朱 伟
郭德纲每次演出最后总要唱一段《大实话》,其中一句:没有君子不...
2014.08.19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