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策展人:黄燎原
用影像说话的灵媒
文 / 郭芳
以即时性、流动性与协同互动为核心的艺术语言正在成为雷本本这一阶段的创作方法。对于保持艺术创作的自然状态,她有着强烈的自律意识,很少使用快速剪接,而是运用长镜头固定机位,或者几乎难以察觉的镜头运动方式,避免了无节制的"干扰性刺激",她似乎不愿在创作中强调作为创作者的特权,也放弃了对观众的强制性操纵,希望调动观众在观看绘画和阅读诗歌中积淀的审美经验,构成新型的叙事与感受模式。
2011年下半年开始,雷本本往返于北京和福州两地生活及创作,这次展出的三部录像作品《夏末》,《礼物》,《乡愁》及一组图片摄影《梅》都是这期间拍摄的。《乡愁》是雷本本2014年她的女儿即将诞生之前制作完成的,这部与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82年的影片同名的作品,是向这个伟大导演的致敬之作,也是为女儿精心准备的见面礼。谈及“乡愁”,本本认为是作为一个(无性别的)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再一次追问。这种类似存在主义哲学的终极问题在当今的当代艺术领域几乎已很少被人触及,这类创作试图抗拒市场话题、流行语境的存在,也不去理会“权利意识”、“个人政治”、“文化身份”这种大而标签化的问题,转而孜孜不倦的回首经典,拷问创作者的初心。借助个体工作的合法性和生活体验所诱发的艺术生产力,试图揭示一个新世界,那个万物皆有灵,一切的契合共振仿佛都有其自在的频率。正如她影像作品中的声音部分,很少为了作品单独配乐,而是从平常积累的大量声音素材中随机挑选,直到找到一种浑然天成的契合。《乡愁》中的全部音效正是来自于塔可夫斯基的同名电影。
雷本本说她影像创作的感受更像是发现一种客观存在的本来状态,以及生命中流淌的隐秘节奏。她认为“生活中的戏剧感妙不可言,上帝才是真正的导演。艺术家的使命在于发现与呈现,艺术家只是人们与这个世界对话的灵媒。”雷本本试图改变作者与观众一贯的“主动-被动”的观看关系,转向另一种启发和参与性发现的灵性回归。她的视觉语言并不是逐渐走向简约主义,而是为了传达一种源自艺术家日常生活里平淡真实的经验所衍生出的审美观,它是一种为了揭示超越性的精神境界所开创的诗性叙事的视觉语言。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