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缅北战事

日期:
2015年10月28日 - 2015年11月25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10月28日
空间:
杨画廊

展览简介

缅北战事

艺术家:张玥、包晓伟

参展策展人:崔灿灿

开幕时间:2015年10月28日

展览时间:2015年10月28日-11月25日

地点:798艺术区创意广场

ABOUT THE WAR IN NORTHERN MYANMAR

Artists: Zhang Yue, Bao Xiaowei

Curator: Cui Cancan

Opening: 2015.10.28

Duration: 2015.10.28-11.25

Avenue: Originality Square, 798 Art District

视频预告链接:

http://v.qq.com/page/v/y/q/v0170xhk0yq.html

上前线│崔灿灿

我们这拨出生于80年代的人,也算受过苏联文学的毒害,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篇革命经典,经典到大多数人都可以背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因虚度年华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人类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直到很多年之后,我已经到了青年时期,读到《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的全篇,才知道这段话的深意。在我周围,这种吹得很大的,过于浪漫的革命献身主义,有些格格不入。但它却极富煽动力,让我时常想起,像是被子弹穿过,又没留在胸膛的一个窟窿,这种缺失或许就是所说的情怀。

接近冬末时,我和张玥几个人,半夜游荡,无所事事,接近空虚时,就想备感空虚。喝酒是一项,毕竟那时,脱离现实,敢于幻想,说些吹的很大的话,摸摸胸膛的窟窿,还是能让一天始于平庸,止于辉煌。

三月,张玥和包晓伟去了缅甸果敢的战场,在喝酒的第二天。那晚,最后的话题就是上前线,没人知道酒后的自我抚摸,能在日光下变成现实。他们从昆明转到南伞,坐着摩的,穿过弥漫着像爆竹味道的边界,那是子弹和炮火的气味。他们住在金三角的果敢难民营里,那里有茶农、烟农、退伍或现役的战士、毒贩、妓女、赌场老板、人贩子以及等待被买卖的女孩。白天,帮难民搭房子,搬运、分发物资,给小孩做玩具。晚上,除了枪声和炮声,张玥都会给难民,吹上一段口琴《友谊地久天长》。

漫长的45天里,他们被抢过劫,见到死亡,认识很多为一口大米争抢的男人,知道战争的残酷与人的渺小。那种吹的很大的东西,在现实里变成恐惧、悲悯与无助。四月,张玥和包晓伟返回北京,他们带着照片和资料,希望换些大米。六月,带着五万斤大米,他们重返果敢,分发给六千多户难民,没有什么比活下去更重要。

这是个工作室里永远没有的故事,也是艺术中没指引过的方式。他们所经历的情感、生命与斗争,远比活着的形式更重要。他们疯狂,真诚,而又分裂,不想在现实中碌碌无为的生活,却又不知除了在艺术中虚度年华,还能做些什么?没人想真的平凡,很大程度上我们需要靠那些吹的很大的话,来让自己保持热情与希望。让自己在成功或是一帆风顺时,仍觉得自己善良,卑微,一事无成,也能为此心情黯淡,绝望,眼泪汪汪,从中汲取堕落的勇气和抗拒生活的力量。

至少,在那段时间里,张玥和包晓伟在这个可能性被淹没、复杂性被简化的时代,重建了自己的生活。

特别鸣谢:(黄予、欧阳昆仑、周彤)

-----

张玥

1985 出生于中国山东济南

作品收藏

作品已被中国、德国、瑞士等国内外的收藏家与美术馆所收藏,如乌里·希克和白兔美术馆等。

个展

2014 「不明真相」杨画廊,北京,中国

群展

2015 「六环比五环多一环」单向空间 ,北京,中国

2014 「不在图像中行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4 「Coho Salmon 00001」白兔美术馆 ,悉尼,澳大利亚

2013 「写生张玥工作室」北京季节画廊,北京, 中国

2012 「慢活:当代艺术一种」荔空间,北京, 中国

2012 「叙事句/当代艺术邀请展」扉艺廊,广东,中国

2011 「XXX—下一个十年的当代艺术」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艺术项目

2012 废墟博物馆,北皋一号,北京,中国

-----

包晓伟

1983年生于吉林

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第三工作室

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展览(部分)

2015 「5+1=6 北京5-6环间行政村艺术家调查项目」单向空间,北京,中国

2015 「一起飞-石节子村艺术实践计划」石节子美术馆,甘肃,中国

2014 「4AA4」澳大利亚4当代艺术中心,悉尼,澳大利亚

2014 「无畏无疆」中华世纪坛,北京,中国

2013 「用艺术反对转基因」唐人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