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不安”,还在继续
文/房方
“太阳花”已告一段落,而“占中”尚未落幕,就在此刻,作为历时两年有余的巡展“亚洲不安之旅”将再次登陆台北,在秋刀鱼艺术中心呈现12位中国大陆及台湾艺术家的新作。
一系列“突发”的禁映事件使独立电影成为2014年夏的热议,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而独立电影的“业者”往往在私下交流着不同的感受,作为亲历者他们最有发言权。邱炯炯和雷磊就是这种“老影人”,分别创作了多部纪录片和动画片,活跃在国内外的“独电”圈儿。而本次展出的《痴》与《宁都》系列同与发生在1950年代中国大陆的社会事件(如“反右”、“大跃进”)有关:《痴》以“右派分子”张先痴的个人命运为主线,展开了对整个毛时代的“历史清算”;《宁都》则更像对家族史的田野考察,搜集了“当事人”(雷磊的祖父)在大跃进期间的个人记忆(口述及日记),并用橡皮泥这一传统的动画片制作材料,“捏造”了一系列富于想象力的视觉形象。
烟囱的《黑雪人》与《末日-看病》都脱胎于他的“地下”漫画。 《黑雪人》里的雪人不再洁白可爱,而是一个脏兮兮的醉鬼,无所顾忌、放浪形骸。 《末日》描绘了核爆后生灵们的境遇,令人捧腹更令人不寒而栗。李继开和陈飞的作品都与“夜”有关: 《白夜和盲孩子》表现的是“白夜”中“失明”的男孩儿,游走于城市的废墟,颇富诗意;《夜游神》刻画了黑夜中洞悉万物的“女鬼”,背着爱人的骸骨穿行在潮湿的原始丛林,具有一种特别的“画面感”,在惊悚影片中似曾相识。
鞠婷的绘画很具“可识别性”,她用刻刀在层层迭迭的丙烯颜料中留下绚烂而锐利的“伤痕”,这种感性的方式最开始与她学习木版画的经历有关。她还用具有多重含义的简短文字为作品命名,将画面推入另一重想象,正如这两件新作《颜色知道答案》和《白》。
“独木”与“残荷”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中都具有着象征意义,这两个主题分别在张晖与黄敏俊的绘画中常年地重复着,观众最好在构图、笔法、色调的微妙变化中,去细细品味那些时间的滋味。同是“玩偶”,在林家弘和陈颖的作品中却各有不同。前者用多年来延续着的卡通形象,不断装入细腻而鲜活的个人体验;后者秉承的则是一丝不苟的照相写实画风,而这一次她的视觉魔术所“变出”的是《两个玩偶》所隐藏的青春记忆。
韦嘉、宋琨是大陆中生代艺术家中最擅“人物画”的,他们的作品已不只一次在台北亮相,曾在林舍、谷公馆等机构多次展出。 《你看你看我的脸》完成于2013年,具有韦嘉近期绘画的典型特征,看似随意的笔触组织起耐人寻味的人物造型,荒诞矛盾的“情节”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性,将观众从现实引入到关于历史和人性的遐想中。 “给备受争议的青蛇女神献花”是《给小青献花》里设定的剧情,“女戏子妆花了的脸,科幻、官能、耽美”,通过绘画,宋琨得以从雾霾枯燥的现实中穿越,在潜意识和想象力的时空里,重返古代。
2014年,“不安”继续与亚洲相伴,而本次展览将再次以艺术家的视角,作为见证留下一个文化的切片,藉以反思我们的世界到底怎么了。
房方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