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东成西就,不是电影!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发现计划第一回展

日期:
2015年5月9日 - 2015年5月19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5月9日
空间:

展览简介

主办:今日美术馆、和平国际艺术中心

协办:新星出版社

总策划:成歌东

策展人:汤宇、祝云业

参展艺术家:雷徕、栗子、刘辉、申树斌、王国召、王玮洁、徐畅、许峰、许琦、于林、张文彬、祝云业

感觉的乌托邦

——写在“东成西就”展之前

以无厘头的语言逻辑、荒诞的故事和夸张的桥段塑造出来的“东成西就”作为展览主题,是一次思维方式和价值意义上的重新反拨。一开始总以为以“东成西就,不是电影!”作为展览主题太过于调侃和不严肃。可能在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背负了太多沉重,而不得不戴上面具生活,就像患了意义强迫症一样,读书、工作甚至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追究其意义所在,将神经紧绷。其实生命本质就在于活着,然后尽可能地活得更好,那么偶尔轻狂调戏一下正儿八经的人生也是不错的。

八零前后的这代人可以说是较早也较全面地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进程对于个体的作用。他们能够在知识系统的形成阶段开始了解到全球的信息与文化,他们或多或少地有一些集体性的生存经验,也能隐约体会集体无意识背景下的社会形状。当他们逐渐成起来之后,却遭遇到一个更强烈的时代,这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聚合,微博、微信、APP等新的社交生活方式,生活的时空被割裂成碎片或片段。碎片化和多样性打断了他们对于世界的线索化的理解,也造就了个体视线的迷惘与焦虑。他们面临观察方式的改变和知识构成的重组,面临着个人漂浮的游离状态。

在这种情境下能坚持长年累月做一件简单又朴素的工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东成西就”计划第一回展选择就是这样的艺术家,他们都使用架上绘画的语言方式进行创作,从“图像与象征”、“个体与空间”、“废墟与景观”、“语言与触觉”等不同维度描述个人生存经验,回应当下的现实处境。

图像与错位

视觉图像塑造了一个媒介主导的现实和屏幕构筑的世界,图像成为建构和理解当下社会文化状态的必然手段,也是许多艺术家创作的源泉和依据。在刘辉的绘画中,孩童与生灵等本应是生命力的象征却成为欲望与伤害的载体,在超越现实的图景中,对象的体征与表情指涉着惨痛的现实、欲望的呐喊,你无法定义他们的所指,却能在相近的图式中感受到令人难堪的压抑与拘束。对于徐畅而言,作品以孩提时代的照片和玩具作为载体,通过记忆、图像穿插于作品中,以写实的技法营造出逼真的场景,实则成功的塑造了一个错位的视觉童话。

个体与空间

如何用画面承载空间一直是绘画讨论的话题,艺术家热衷于将公共空间与自身建立一种私密的情感关系。在雷徕的画面上,很难寻找到某种确定性的信息,他通过模糊的形象和笔触将真实空间进行抽象的扁平化处理,成为一个被色彩、线条和形式构成的绘画空间,个体的生命得以在绘画所寄托的空间中无碍的穿行。栗子习惯于在画面空间中制造冲突,正负形的混杂与几何线条对空间的分割,物象在空间中的组合关系,增强了画面表达的仪式感,就像记忆中某个神秘的仪式瞬间,传递出虔诚的精神性。许琦则用单纯的色调和几何关系来捕捉日常状态下某个的安静的片段和角落,人物的缺席并不妨碍她传递出质朴情感,空与静的画面透露出一丝浅浅的忧愁与疏离。

废墟与景观

无论是观看的景观世界,还是心理层面的废墟造境,都是在讨论的人类文明与自然的关系。申树斌的《虚境狂欢系列》中废墟造境与动物的狂欢互为背景,以一种强烈的反差塑造出人性与动物性混杂的精神废墟和末世寓言,如果与环境对立而不自知,自我建构的世界终将演变成一片废墟。于林未通过荒诞的图式的逼真凸显个人寓言,他的《等待系列》中隐含着某种宏大叙事,很像梦境或想象中的某个场景,断壁残垣与英雄塑像的距离感,孤寂宏大的造境,没有生命,只有灵魂在默默的观看。张文彬将个人的成长经验诉之于风景样式,《唐山唐山系列》中大地被风化的横切面呈现出的肌理、纹路和色彩等,在彰显对象物质性的同时也将其象征化。他塑造出的景观被风化,无法让人沉醉,却令人颤栗。

语言与触觉

以语言表达作为诉求的表达方式是温和的,并没有释放出明确具体的意义指向,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体记忆和感觉逻辑上的真实。王国召的绘画是不断对语言的提炼和寻找的过程,对象亦人亦景无关紧要,在意的是过程中的琢磨与推敲,他不去追求那些所谓的精准和到位,而是试图在笔触笔笔相生中将绘画语言的模糊性和个体的独到之处凸显出来。王玮洁《被融化的系列》中有着女性对物的迷恋与情感,女性更擅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和转瞬即逝的美好,在咖啡色、天蓝色、浅白色等色彩的变化与流淌中,似乎画面也卸下负担彻底解脱。祝云业回归到绘画最为原初的心理过程——从感觉本身出发,或多或少的借用图像和符号作为媒介方式,将情感衍生的欲望与臆想内心世界的纠结诉诸于色彩与笔触之中。

从他们的画面上大致可以推断出他们工作方式:一,观察方式的改变与工作方式的回归,从图像的选择到思维的过程乃至笔触痕迹的考量都带有一种日常化或是个人性的因素。二,不管是对社会存在的追问还是心理空间的重建,都是在混杂的文化现象和信息碎片化时代之中寻求个体存在的认知,带有一种强烈地自我保护的意识。三,由外向视角转而进入内向的观照,从在场感的狂欢以及互为对象的公共性参与,转而展现的个体生命的痕迹。用绘画语言去回应新的视觉经验的冲击,将绘画的手感和模糊性凸显出来,这其实与“东成西就”计划希望在当下寻找到一些不一样的艺术特质的初衷是一致的。在充斥着碎片和影像语言的今天,图像的准确性和强制记忆给人们的大脑带来了冲击,影像的控制超越了主体本身,这些艺术家做的正如清理古化石的碎片一样,去掉那些多余的尘土,感觉的乌托邦理想才会逐渐显现。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