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杨诘苍:还是花鸟山水画

日期:
2014年5月19日 - 2014年8月10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4年5月18日 14:30
空间:
墨斋INK STUDIO(北京市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艺术区红一号B1)

展览简介

由墨斋举办的杨诘苍新作展《还是花鸟 山水画》即将开幕。此展览将展出杨诘苍的一系列既不安定又独具美感的作品。权利、暴力与恐惧是杨诘苍绘画的核心;同时,艺术家也重视形式的超越、自我的升华以及博爱的表现。杨诘苍引人入胜的精湛技巧,让人紧张甚至恐惧,亦使人感到极度缺乏人性的荒谬与超然。

杨诘苍的艺术实践追求极致和参与,这使其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独树一帜。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西班牙画家戈雅(1746-1828)创作了《战争灾难》和《狂想曲》系列版画。至此,欧洲艺术家便习惯于将评论社会愚事和灾难视为己任。相反,中国的水墨艺术家始终坚守儒、释、道的信仰,作品与之相应地体现出诗书画相结合的特色。作为当代艺术家,杨诘苍拒绝了中国传统身份而选择了社会行动者的角色。

此前,杨诘苍将唐、宋和元代佛教壁画中浓丽的用线与工笔、花鸟画法相结合,创造出描绘战争、屠杀、恐惧、毁灭、财富和权力的画面。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曾在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及2013-2014年“古法今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当代水墨艺术大展”中展出的《会叫的风景》系列。本次画展展出的作品都是艺术家的最新之作。作品沿袭了之前的画风。《还是花鸟画》临摹了希特勒的花卉作品。《芥子园》之一隐喻着死亡的风景。《紫光土》则来源于《十一日谈》系列作品,描述了动物间跨越物种的情爱。

杨诘苍在笔墨的表现性上同样才华横溢。他在作品中运用了写意的技法,这与传统中文学,如诗歌中的比兴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次展览中,杨诘苍用这种方式创作了各类作品,有些作品是尖锐的片段,有些是战时的个人图象,还有些是艺术家本人的训告,如《不许动作》、《什么都很重要》及《鞭》。主要作品《战后1914-2014》描画了一位丢盔卸甲的落魄士兵和他的战马,背景是消失在远方的遭受炸毁的城市。一对雕塑作品《花少年》和《铁拐李》展现了一个青年满怀希望,又遭到严重残害的不同状态。今年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一百周年,正如作品《战后1914-2014》名字所强调的,我们可以把整个展览看成是对避免大规模灾难和暴力的警示,自然本身是中立的,希特勒所画的花卉也是花卉,反映人类愚行的风景依然是风景。

早在学生时代,就读广州美术学院的杨诘苍就秉承了“异己分子”的立场,这与文革期间青年造反派的风气息息相关。毕业之后,杨诘苍试图退出艺术界,转而参禅学道。这段经历促成他之后求简的画风。从1988年移居欧洲至今,杨诘苍仍频频往返于巴黎和海德堡。1989年,他参加了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前卫艺术大展”,并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参与了“大地魔术师”的展览的现场制作。之后,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际重要展览。仅以近五年为例,其中包括“以退为进”(外滩美术馆,上海,2014年)、“古法今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当代水墨艺术大展”(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2013年-2014年)、“原道”(香港艺术馆,香港,2013年)、“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2年)、“世界属于你”(格拉斯宫,弗朗索瓦皮诺基金会,威尼斯,2011年)、“Hareng Saur”(比利时、根特美术馆,2010年)、“里昂双年展”(里昂,2009年)、“谁会惧怕艺术家?皮诺艺术收藏展”(迪纳尔博物馆,迪纳尔,2009年)。

过去五年中,杨诘苍还在各大美术馆举办个展,如:深圳华美术馆(2012年)、雷恩当代艺术中心(2011年)、 The Associazione Culturale Cantiere d’Arte Alberto Moretti-Galleria Schema (2009年)。今年,他还将在德国汉堡Phoenixhalle举办个展“杨诘苍:我常做坏事”。收藏杨诘苍作品的公共机构包括香港艺术馆、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深圳画院、广州美术馆、美国斯坦福大学坎托艺术中心、伯克利艺术博物馆、福冈市美术馆、汉堡工艺美术馆、墨西哥城现代艺术文化中心、华盛顿世界银行、洛克菲勒基金会、法国文化部。私人收藏包括弗朗索瓦皮诺基金会、瑞士尤伦斯基金会、台湾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及台湾诚品画廊。

林似竹博士(Britta Erickson)是墨斋的艺术总监和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现居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帕洛奥图。林博士作为独立学者与策展人曾多次为华盛顿赛克勒美术馆(2001-2002)和斯坦福大学坎特视觉艺术中心(2005)策划重要展览。2007年,她参与策划了以水墨艺术为主题的成都双年展。此后,又作为特约策展人筹划了2010年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上海:城市中的艺术”展。林女士还是香港“水墨会”和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顾问委员会成员,以及《典藏国际版文选》和《亚太艺术杂志》编委成员。2006年她荣获福布莱特奖学金,以在北京调研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林博士在斯坦福大学获得中国艺术史博士学位。杨诘苍是林似竹博士出品的纪录片《墨咏》中十位专题艺术家之一,艺术家的工作和生活也将成为画展之后学术出版的主题。该出版物由林似竹博士担任主编,并定于展览闭幕六个月后出版,由艺术出版社D.A.P.在美国发行。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