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无•空:当代艺术的一种思想维度
7月5日至8月2日,东京画廊+BTAP推出由魏祥奇策划的“无•空:当代艺术的一种思想维度”展,受邀参展的6位艺术家是王光乐、王雷、李华生、张羽、姜吉安、梁铨,展出纸本水墨、综合材质作品共6件。
东京画廊1960至1970年代致力于推动“物派”艺术,其追求一种东方禅悟式的、直觉的“纯粹经验”,在西方当代艺术观念中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2003年东京画廊+BTAP邀请栗宪庭策划了“念珠与笔触”展,对一种时间性、意念性的观看和工作方式进行了梳理,然而在参展作品中并没有得到最准确的印证。
自2013年始东京画廊+BTAP启动了“新朦胧主义”的展览项目计划,在于探究东西方未来艺术的道路和方向。“无•空”的主要策展理念,在于重新检索和审视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内向性的语义结构,一种源自心灵沉静的精神的修炼过程,既是一种行为的记录,也是一种入定的情性状态。其与“新朦胧主义”将构成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和理论空间的观照,如何阅读和阐释身体与绘画,是我们对知识结构和文化视野的重新发现,超越语言媒介的局限,完全进入一个思想的领域。
“无”相对于“有”,之中存在着“形”的多寡之辨,《道德经》称“大象无形”,然而“无”中仍留存有“形”的影迹。在佛学和禅宗理论初识之际,我们曾用“无”来翻译和比配“空”,但最终东晋时代的佛学者指出了“空”指的是所有现象都没有“自性”,没有自性才是唯一的存在,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只能用内心去体会。换而言之,“无”对应的是一种残留极少视觉的观看,而“空”则是一种纯精神的体验抑或是超验。在这里我们就不应该将参展作品简单化地理解是“抽象艺术”,而应该以一种东方式的思维观念去“静对默识”,才能最终获得新的观看体验。
在王光乐、王雷、李华生、张羽、姜吉安、梁铨的作品中,这种带有行为意识的创作活动仰赖的是自我的理性和自觉,谨小慎微的缓慢工作状态使勾线、拼贴、按捺、涂刷、编织成为一种深度体验自我情感、生命的仪式,在静寂的时间向度中让身体超越世俗生活的羁绊,与自然中的微风一般纯净和明澈。因此,我们在面对这些作品时所需要的就不仅仅是眼睛,更是要唤起一种带有自省式的思想状态,在空灵中用心去感受自己的一呼一吸,摈除沉重肉身的诱惑,发明本真。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