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艺术家肖珊珊的个人展览《物是——记录人与物件的对话关系》12月6日在乐峰广场正式拉开帷幕。开幕式在简洁独特的空间以及鸡尾酒环绕的轻松氛围中举行,肖珊珊向现场嘉宾简述了她的创作理念与思考过程,并引导在场观众展开关于人与物件之间的讨论。
肖珊珊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硕士毕业于法国第戎国立高等艺术学院,现在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在东西方艺术教育的双重背景下,肖珊珊发展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在以轮廓为视觉语言的实验性创作中,运用作品与公众对话,利用作品空间与社会公共空间进行对话,并将反馈回来的结果转化为艺术品的一部分。在她看来,创作的过程与结果之间存在着极其有趣的状态,作品最终呈现的方式与视觉效果充满随机性;从而使艺术与生活之间存在多样交叉,在公共空间,艺术将回到现实中,以生活化的面貌呈现在观众眼前,提出公共问题。
展览分为A、B、C三个区域,分别展示油画,雕塑,影像,以及艺术家手稿等不同形式的作品。A区空间,大幅的画作被高低不平摆放着,看似凌乱实则暗藏玄机;立体的综合材料雕塑仿佛穿入了墙壁,膨胀的色块与黑色的背景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无论是在质感与空间感上都显得极其不协调甚至有些突兀,这正是艺术家独具匠心之处,令观众可以在视觉冲突之中观察并找寻关联。B区的手稿展示则真实记录了艺术家的思考与创作过程。C区正中央播放着一个类记录片式的影片,在有些颠簸的镜头中,各式各样的物件被添加到购物车之中。这些物件在生活中扮演的是怎样的一个角色?在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中它们与人产生了怎样的对话关系?它们的特质与功能是否折射出主人的性格、状态、需求与偏好?这些都是艺术家留给观众去思考的问题。三个展区展示着截然不同的艺术作品,却又浑然一体,观众在观看作品的同时,将自我感受投射在展览空间中,为整个艺术品的完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肖珊珊希望通过这样的艺术表达,引导人们重新关注自己身边的物件,重拾被忽略的生活感受,挖掘被遗忘了的人与物件间的独特记忆。
在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年代,乐峰广场作为商业空间,同时作为一个公共空间,很好地承托起整个关于人与物件,生活与艺术,艺术与商业的公共话题,观众围绕着艺术话题进行思考,并将思考结果反馈回艺术本身。乐峰广场对艺术的开放态度让艺术作品走出了美术展馆,来到了群众之间。当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商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时,商场已不再是单一的消费场所,而是植入了艺术的文化体验中心,为消费者带来精神层面上的多重感受。
(注:展览将持续到2014年12月21日,艺术家肖珊珊将于12月13日在乐峰广场举行“物事——讲述你与物件的故事”分享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各自关于“物件”的故事,欢迎感兴趣的观众前来参加。)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