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正在发生——表演艺术在当代社会

日期:
2015年7月17日 - 2015年8月21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7月17日 20:00
空间:
KCAA(空当代艺术机构)

展览简介

参展艺术家:邓菡彬&曾不容(表演艺术家)贺勋、孟阳阳、萧文杰、张伊名、戴陈连、吕志强、那林呼、韩小焓

2015年7月17日,展览【“正在发生”:表演艺术在当代社会】,将于晚上8点在KCAA空当代艺术机构拉开帷幕,这场从开幕时间的制定就不走寻常路的展览,以“表演艺术”作为展览的核心表现形式,相信会给酷热的北京带来一丝艺术的清风与凉爽。

“表演艺术”(Performance Art)一词经常被译为“行为艺术”,然而它的疆界并非局限在行为或观念本身。作为一门诞生于1950年代的激进艺术种类,它回应了戏剧、美术、音乐等独立载体在面对战后社会问题时所呈现出的筋疲力尽的状态。当独立的艺术门类无法自给自足地展现满目疮痍的当下的时候,表演艺术,或“当代表演实践”便产生了。

邓菡彬&曾不容为此次展览的表演艺术家,贺勋、孟阳阳、萧文杰、张伊名、戴陈连、吕志强、那林呼、韩小焓,这些青年艺术家也将在展览现场创作作品,并成为展览即兴发生的一部分,以此种形式阐释着“一切都正在发生”,强调表演艺术的“瞬间性”之中所包含的多种艺术特质。

展览中表演艺术的主题是“婚姻”,一个古老而世俗的话题,却关乎每个人的立场和存在状态。在当代社会,婚姻的组合方式变得纷繁复杂,同性婚姻,形婚,无性婚姻,还有各种为了便利的婚姻,由此辐射出的话题,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在展览中,聚焦的是“婚姻作为一种潜在的政治行动,其表演维度可以在多大的层面超越契约性?”换句话说,婚姻作为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的社会规训系统的一部分,它在当下的存在合理性是什么?不同于暴力机构或学校、单位等存在于公众视野中的社会机制,婚姻对人的规训通过隐秘的、个体之间的作用力传播,它直接作用于无保护的身体,绑架它,规训它,升华它,生产出驯良的羞愧的填充罪责感的身体,继而自动衍生驯良的意识。婚姻是一种身体政治,最直接的例子即对忠实或背叛的底线意识,总在身体,不在大脑。一个人能犯下的所有不可原谅的错误里,百分之九十是有关智性的,是大脑判断的失误。而有在婚姻里,唯有身体犯下的错误才是真正严重的,不可撤销的——这即是婚姻体制独立于其它意识形态生产工具的原因。

展览对婚姻进行了解构与重组。解构婚姻的第一步可以从扩大它的适用人群开始(这也是同性婚姻受阻多年的原因)。让每一个人都是已婚者和让所有人都是未婚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此,在此次的展览中,观众进入现场的入场券是结婚证,观众可以在美术馆的“教堂”里现场选择和任意人或物件表演一场虚拟的婚礼,可以是异性,同性,照片,写着名字的纸条,仙人掌,宠物,酒,手机等等,每个人都将和自己的“同伴”合影并领取结婚证明,之后经过自选的一条隧道来到主展区,和表演者以及所有其他“新婚”人士交流,最后以特别的形式离开空间。整个参与过程分为仪式、拍照、表演展和回顾四个步骤,所有细节都需要身体的实际参与才能发生。空间里发生的故事以爱德华·阿尔比的荒诞派话剧代表作《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为底本,尝试解构原剧本中努力营造的叙事连贯性,将文本分解为若干个极具生活质感的片断。在展览的每一天中,力图通过表演者的承担,探索一个场景所蕴含的各种可能性和意味。

此次为期一个多月的展览期间每周六晚7点至11点都将有夜场演出,并于8月1日下午3点即将举办KCAA Talk 【邓菡彬对话唐佩贤】主题为“表演艺术与行为艺术的区别”,最后于8月21日晚9点举办展览闭幕式,最终形成一次长达八小时的晚九(九点)朝五(五点)的跨夜表演。此次展览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多维度的解读表演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生发的无限可能,而展览中所发生的一切,都将处在与参与者(观众)的互动和随时生成的偶发过程之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展览开幕式当天,KCAA空当代艺术机构也将进行一场惊喜蜕变,正式变身为空当代艺术基金会(KONG Contemporary Art Foundation),并将于7月17日晚6点举办发布会宣布这个艺术界的重大消息!

KCAA郑重邀请您一起来现场见证华丽蜕变,并希望您在此次展览中收获更多惊喜!

----------

【展览具体活动时间安排】

7月份活动:

7月17日 -18:00 KCAA空当代艺术机构变身【空当代艺术基金会】新闻发布会

7月17日- 20:00 -22:00【 "正在发生":表演艺术在当代社会 】正式开幕

8月份活动:

8月1日下午3点【KCAA Talk 】邓涵彬对话唐佩贤 主题:“表演艺术与行为艺术的区别”

8月21日 21:00 -8月22日 05:00 闭幕式 + 完整的通宵表演

7月17日至8月21日之中的每一个周六都将有夜场演出,时间在19:00-23:00

----------

关于艺术家

邓菡彬,男,1979年5月生。北京大学与伯克利加州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余秋雨教授。纽约大学访问学者,合作导师理查·谢克纳教授。现为海南大学戏剧影视系副教授,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工作室特约研究员,英国华威大学访问副教授,国际表演研究学会会员。著有《当代戏剧交流语境的危机及应对》等书。曾应邀为第八届上海双年展“巡回排演”做专题艺术讲座。

曾不容,女,1988年5月生。北京大学学士,纽约大学表演研究硕士。曾为中国文联中青年编剧高级研修班最年轻的学员。现为英国华威大学-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艺术学院三校联合项目国际表演研究硕士在读。小说《从未抵达》获王默人小说创作奖,在国内外刊物发表。

邓菡彬和曾不容2009年在北京联合发起成立“戏剧骨坊”,创作和排演实验戏剧和表演作品。联合著述《当代表演艺术的发生:1920年代到现在》已与北京大学出版社签订合同,将于2015年年底之前出版。

在本次展览之前的主要联合作品:

2015年3月 表演艺术作品《你的碎片》(The Fragments of You),纽约Pratt Manhattan美术馆,参加“富兰克林熔炉”40周年纪念大展

2014年12月 表演艺术作品《临界点:对阿布拉莫维奇<明/暗>的重演》,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

2014年11月 社会实践艺术实验影像作品《Citi自行车是笔好投资?》和《给地铁乘坐者的无政府主义指导》,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

2014年10月 (参与)长时段场域特定表演作品《CEGOS(盲)纽约:一次艺术性的街头干涉》,纽约第五大道(从NOHO到中央公园)

2014年8月 实验戏剧+表演艺术作品《杀死M先生》(与张伟栋合作),北京蓬蒿剧场,参加第五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

2013年6、9月 实验戏剧作品《无人认领:M先生是对的因为他没有讨论以下问题》,北京蓬蒿剧场、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参加第六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

2013年 7-8月 实验戏剧作品《非常悬疑Ⅱ》(与王子川合作),上海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参加第五届上海先行青年创意戏剧节

2013年8月 指导学生戏剧作品《常规与例外》,北京9剧场之TNT剧场,参加第十二届北京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获“最佳舞台美术奖”

2012年10月 指导学生戏剧作品《故去的亲人》,上海师范大学礼堂,参加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获“校园戏剧之星”等奖项

2011年4月 指导戏剧作品《同学会》,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2010年7-8月 实验戏剧作品《交叉跑动之娇妻腻友不得忠孝两全》,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

2010年4月 实验戏剧作品《交叉跑动之主角在楼上》,北京9剧场之凹剧场,参加“青年导演N计划”

2009年10月 实验戏剧作品《交叉跑动之有关误解与错过的小故事》,北京蓬蒿剧场

2008年4-5月 实验戏剧作品《不是海鸥,也不是犀牛》,旧金山、伯克利、斯坦福

----------

活动亮点

1、KCAA空当代艺术机构即将在7月17日晚6点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变身为【空当代艺术基金会】。

2、此次展览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艺术”展,并与不同新锐当代艺术家联袂合作,现场即兴创作作品,是一场非常值得期待的展览。

3、这场特殊的“表演”主要围绕“婚姻”这个话题展开,并以仪式感超强的形式使观者介入展览互动。

注:【仪式的主要流程如下】:

第一步,进入此次表演展的入场券是结婚证;

第二步,参与者可以在美术馆的“教堂”里现场选择和任意人或物件表演一场虚拟的婚礼,可以是异性,同性,照片,写着名字的纸条,仙人掌,宠物,酒,手机等等,每个人都将和自己的“同伴”合影并领取结婚证明;

第三步,之后经过自选的一条隧道来到主展区,和表演者以及所有其他“新婚”人士交流;

第四步,最后以特别的形式离开空间。

整个过程分为仪式、拍照、表演展和回顾四个步骤,所有细节都需要观众身体的实际参与才能发生。

4、展览期间8月1日下午3点,还将迎来KCAA Talk 【邓涵彬对话唐佩贤】主题为“表演艺术与行为艺术的区别”,继续深化展览主题。

5、展览闭幕式是一场完美收官,于8月21日晚9点最终形成一次长达八小时的晚九(九点)朝五(五点)的跨夜表演。

【参与本次活动】

参与本次活动请联系艺术香蕉微信号:yishuxiangjiao

展览地点:KCAA(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草场地艺术区红一号院C4)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 10:30am-6:30pm(节假日除外)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