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策展人: 鲍栋、谢安宇、房桦
艺术家: 白梅、陈睿、冀文龙、李明、李易纹、林斐斐、林志彬、刘宝慧、刘科、马佳伟、彭柳、阮慧琳、王波、王冲、王海龙、吴晗、肖天平、张一弛、张振学、周铭
何香凝美术馆主办的“新视觉′2011:条条框框的生长——第八届全国美术院校油画专业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将于2011年9月10日举行展览开幕式。展览由鲍栋、谢安宇、房桦共同策划,从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九大艺术院校中,挑选出20位年轻艺术家,共展出65件作品。
在展览中“条条框框”有三重含义。一是隐喻抽象的美术学院制度,我们不仅是把其视为“限制”,更把这种“限制”理解为创造的基础,一个基本的认知及实践框架。二是形容具体的创作方式。在当代艺术展览模式的影响下,组画与系列绘画的方式已经成为学院内常见的创作方式,与原来的主题创作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值得关注与讨论的现象。三,在这种创作方式或曰生产方式下,一种新的美学也在建立的过程中。与在一张画上做尽文章的方式不同,组画与系列画拓展了绘画的修辞,并带了场所性。这表明新兴的美术馆制度已经成为学院教育的一部分,一种知识背景。
历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一直在关注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和成长。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关注的眼光向于毕业生的外部生存环境衍生,以城市内部研究中的个人体验方式,探讨都市社会与毕业创作之间的关系。艺术院校的毕业生是城市文明的发展和技术发达后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群体,他们的眼光扫描着城市的角落,我们通过他们的视觉文本来解读城市,概括城市人群对物质世界的反应。展览呈现出“一个装备了意识的万花筒”,如果我们也用一种闲逛的眼光来看待这丰富的体验结果,那么“万花筒”一词倒也可轻松勾勒出本届毕业展作品留给我们的视觉样本。
为凸显展览学术价值,我们以研究和访谈的方式对当下拥有学生与艺术家双重身份的现象做探讨,结合当下流行的网络交流方式将这个过程置于空气中(代号为On air活动),以网络的即时性流通和虚拟空间为介质,呈现出我们对特定群体的艺术生态考察,也反映出现代社会中技术发展和各种感官刺激之间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将“人群”与“网络”的互动和关联贯穿于整个展览活动,借此体现美术馆展览与其公共性的深化。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朱 伟
郭德纲每次演出最后总要唱一段《大实话》,其中一句:没有君子不...
2014.08.19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周婉京
此文出自研究者、艺评人周婉京的《2018北京独立艺术空间调查...
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