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外交办公大楼2层官舍•會空間
文/舒可文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隋建国和申玲的艺术实践显然有各自的线索,在会空间里将他们的个展设置为双个展,首先不是根据工作结果,也不是作为对比,而是根据一种目标。在这个目标中,人之所为,不指向制造,而是偏向于将他们的工作当作一种叙述的行为,来倾听。
作为雕塑家,隋建国在近几年有一个清晰的观念转变,通过他的工作方法,他一再强调,对待他所处理的种种物料,“尽量减少人的干预,让材料重建自身”,强调的是,在工作中明确地意识到人是这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有一组木片,在隋建国的工作室里从天花板悬下,貌似与放在主位的作品不大有关,这些木片原本是在雕塑时用的支架,作为辅助材料似乎没有独立的意义,是因为观念的转变让他重新面对它们。两年时间里,虽然不在隋建国所计划的工作序列中,但在木片被用做支架,被卸下,被收集,被重组的日积月累活动中,这些木片的物性和组织形式逐渐显现了新的秩序。日积月累不只是积累内省的能量,还在于在行动中生成秩序。此秩序包含着人与物、与事的共处中的造化。刚巧,会空间有一组窗棱像是在遥远地侯着这些木片,邀请它,在这里重新组织一种内外、上下的呼应目光。
申玲的绘画针对的是另一种物的世界,非赏物也非感物,她以物的身位潜入其中,似乎只在一种短时印象中片刻有效。
申玲借自《浮生六记》的题记,主要是取随笔的家常和随意,但人永远不可能在桩桩件件的迹象里找到自然的目的。尽管如此,所有可堪记录的片刻,其意义并不停留在自身酝酿发酵或派生象征,而在绵绵不绝中向细碎时光敞开。
隋建国的“理物”,采取了与“物理”相反却不相悖的叙述方式,理物让物不会停留在材料的物用之中,理,作为一种叙述动作,不只期待物的秩序生成,也在叙述中生成一种礼的重量和能力。
艺术作为一种解放的力量,总会伴随着创造者的焦虑和矛盾的处境。会空间,作为一个会集的场地,让会集于此的人和事、矛盾或焦虑,在沉思或交谈中相互再语境化。
會,本为其上下相合之形,借器盖上下相合这一形象,形容合拢聚集的动作,递进引申,即是天工与人力之会,古今之会,也为领会、相融之愿力。
隋建国,被誉为“在观念主义方向上走得最早也最远的中国雕塑家”,他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在整整二十年的时间中,他游刃于官方立场的造型观和历史观之间,同时又将雕塑带入一个全面反省中国现代性的艺术实践中,具有时代标识的意义。无论是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品,还是近十年来创作的“中山装”、“恐龙”等“视觉文化研究”的经典形象,都善于在中国本土的知识谱系和文化经络中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式,具有强烈的知识分子气质,流露出严肃的社会批判立场和人文道德指向。此外其创作还跨涉影像、公共行为等领域,也极具实验性。
申玲
中央美院油画系教师。申玲对油画材料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和近乎天才般的自由支配能力, 油画所特有的表现力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申玲擅长用强烈的色彩,人体的热烈和人心的愉悦, 她都可以用纯粹的色彩进行淋漓的传达。
-----
官舍•會空間,北京燕莎核心区內,一间深入展示当代艺术,传播当代文化的灵动空间。12小时开放,晚餐后可以去看展览的地方。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