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OCAT研究中心发布会暨《世界3》丛书首发座谈会

日期:
2015年1月29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1月29日 14:00
空间:
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甲59号文化大厦20层)

展览简介

OCAT研究中心发布会暨《世界3》丛书首发座谈会

自2013年4月起,OCAT 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开始为期两年的筹备建馆工作,至2015年6月开馆。作为OCAT馆群计划中的北京分馆,OCAT 研究中心从筹备开始即正式定位为一个艺术研究中心,以艺术史的研究出版、图书文献和展览交流为主要职能,同时也作为OCAT馆群在北京的展示窗口。OCAT研究中心由北京世纪华侨城提供资助。

从2005年至今的十年中,OCAT从一个独立的艺术中心,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现为OCAT深圳馆)为起点,发展成为一个在国内拥有五家分馆的大型艺术机构,包括OCAT深圳馆、华•美术馆(深圳)、OCAT上海馆、OCAT西安馆和OCAT研究中心。馆群总部设于深圳。

OCAT研究中心的发起与创立,一方面是应OCAT馆群整体计划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将过去OCAT十年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出版和展览项目做了进一步的深化与延展,主要研究对象包括自上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艺术的视觉艺术实践,也包括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流派、艺术展览、艺术思潮、艺术机构、艺术著述及其它艺术生态,它还兼顾与这一研究相关的图书馆、档案库的建设和海外的学术交流。

OCAT研究中心分为行政部、研究出版部、公共项目部、图书文献部和展览部五个工作部门。

一,行政部,负责OCAT研究中心运营的行政事务与后勤保障;

二,研究出版部,负责收集研究情报、拓展研究网络、制定OCAT研究中心的年度研究、出版、展览计划;

三,公共项目部,负责“OCAT年度讲座”、学术研讨班、机构推广与专业教育等活动;

四,图书文献部,负责建设和管理OCAT研究中心的公共图书室、文献库和与其相关的公共教育活动;

五,展览部,负责策划和执行OCAT研究中心的展览项目。

OCAT研究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有:

一,“年度讲座”,每年度邀请一位具国际影响和相当专业成就的专家和学者做一系列关于其最新研究成果的公开演讲报告,2015年度演讲人为法国哲学家和艺术史学家、现任教于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EHESS)的乔治•迪迪-于贝尔曼(Georges Didi-Huberman),演讲主题为“共振:图像、情感与共同体”(COMMOTIONS : Images, emotions, and communities)。

作为一个致力促进艺术史研究的开放性项目,“年度讲座”旨在为探索当代思想境遇、重审当代艺术实践潜在历史的研究提供一个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推动国内思想界和艺术界直接接触到国际前沿的学术动态,并借以建立和深化二者间的交流与沟通;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1953-)

法国艺术史学家、哲学家, 现任教于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EHESS)。作为一名艺术史学家,于贝尔曼的研究范围包括古代、中世纪和现当代的视觉艺术;以及艺术编年史、精神分析学、人文科学和哲学。

迪迪-于贝尔曼著有50多本哲学、影像理论著作,主要包括《直面图像》、《影像藐视一切》、《歇斯底里症的发明》、《幸存的影像》(L’image survivante)(商务印书馆即出,2016)、《蛾子》(Phalenes-Essais sur L’Apparition,2)(商务印书馆即出,

2016)等。迪迪-于贝尔曼重在将古典艺术概念,尤其是文艺复兴以来的绘画概念、影像构成概念的现代化,进行细节的再解读,试图建立一种有别于文字阅读的影像阅读的一般性规则。但他又与那些纯粹的艺术史学家有所区别,偏向于哲学意涵的阐释。

迪迪-于贝尔曼还是一位活跃的艺术策展人,他策划的重要展览包括“印记”(蓬皮杜中心,1997)、“一地寓言”(法国Fresnoy-Studio当代艺术中心,2001)、“阿特拉斯:如何肩负世界”(马德里索菲亚皇后艺术中心,卡尔斯鲁厄ZKM媒体中心,2011)、“成人的鬼故事”(巴黎东京宫,2014)等。

二,“学术研讨班”,每年度举办4-6场的主题学术半公开研讨班,旨在艺术史学史与思想史的脉络中重新审视艺术史的对象与经典方法。2014至2015年计划举办的研讨班有“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系列和“OCAT十年(2005-2015)”系列;2014年已举办“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研讨版第一期:瓦尔堡的遗产”(2014年10月12日)和“OCAT十年(2005-2015)研讨版第一期:文献热”(2014年12月14日);

三,“展览项目”,计划每年度举办3个学术研究展。2015年的展览计划为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策展的“记忆的灼痛”(la memoire brule,2015年6月27日至9月27日)和“OCAT十年(2005-2015)学术回顾展”(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

四,“中国当代艺术家文献研究计划”,2014至2015年度的文献研究和整理计划为艺术家隋建国;

五,“出版计划”。OCAT研究中心的出版计划主要分为“OCAT艺术与思想丛书”(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出版)、“《世界3》艺术史理论丛书”(与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合作出版)与“年度展览”图录共三种。“OCAT艺术与思想丛书”2015至2016年度计划为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系列,计划出版《幸存的影像》(L'image survivante: histoire de l'art et temps des fantômes selon Aby Warburg)、《夜蛾:幻象随笔II》(Phalenes-Essais sur L’Apparition,2)、《乔治•迪迪-于贝尔曼中国演讲录》三种;“《世界3》艺术史理论丛书”2014年度的出版计划为《世界3:作为观念的艺术史》(2014年12月出版),2015年度出版计划为《世界3:开放的图像学》(2015年12月出版)。

OCAT 研究中心(OCAT INSTITUTE)

OCAT研究中心(OCAT INSTITUTE)是OCAT在北京设立的非盈利性、独立的民间学术研究机构,是OCAT馆群的有机部分。它以艺术史的研究丶出版、图书文献和展览交流为主要功能,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自上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艺术的视觉艺术实践,包括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流派、艺术展览、艺术思潮、艺术机构、艺术著述及其它艺术生态,它还兼顾与这一研究相关的图书馆、档案库的建设和海外学术交流。它也是OCAT馆群在北京的展示平台。

OCAT研究中心旨在建立一种关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历史研究”的价值模式、学术机制和独特方法,它的学术主旨是:知识、思想与研究,它提倡当代艺术史与人类精神史、观念史、思想史和视觉文化史整体结合的学术研究传统和开放的学术研究精神,关注经典艺术史著作的翻译出版与现当代艺术史与古典艺术史研究的学术贯通。

OCAT研究中心将于2015年6月正式向公众开放。

----------

OCAT研究中心发布会

暨《世界3》丛书座谈会

时间:2014年1月29日(星期四)下午2点-5点

地点: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文化大厦(人民大学东门以北)

嘉宾:尹吉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世界3》编委

沈语冰,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世界3》编委

黄专,OCT当代艺术中心&OCAT研究中心执行馆长,《世界3》主编

主持:董冰峰,OCAT研究中心学术总监,研究出版部主任

主办:OCAT 研究中心

支持:北京世纪华侨城实业有限公司

发布会流程:

2:00-2:05pm 董冰峰介绍到场嘉宾和活动安排

2:05-2:45pm 执行馆长黄专介绍OCAT研究中心及2015年度项目计划

2:45-3:00pm 媒体提问

3:00-3:15pm 茶歇

3:15-4:30pm 《世界3:作为观念的艺术史》座谈会(尹吉男&沈语冰&黄专)

4:30-5:00pm 媒体提问

----------

十年

OCAT成立于2005年,迄今已历十年,OCAT原为何香凝美术馆下属的艺术机构,2012年4月正式注册为独立的非营利性美术馆,并构建了布局全国的当代艺术馆群。它是由中央企业华侨城集团赞助的新型的艺术机构。馆群总部设在深圳,目前已建和在建的有OCAT深圳馆、华•美术馆、 OCAT上海馆、OCAT西安馆、OCAT研究中心(北京馆)。

十年来,OCAT顺时而兴,历经了中囯当代艺术变化最为巨大的时期,在华侨城集团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中,在各界持续不断的关注、帮助下,它秉承独立性、专业性、公益性的办馆宗旨,以综合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学术研究、展示和与国际当代艺术平等交流、互动为目的,通过展览、学术研究、交流、教育、出版和国际艺术家工作室计划等项目,力图建立起立足于本土的当代艺术的新型而独立的艺术运行机制,并努力使其成为在中国具有国际水准的民间艺术机构。

OCAT以当代视觉艺术的研究与展示为主体,辐射实验戏剧、音乐、影视、设计、建筑等综合艺术领域, 整合国际国内各种当代艺术资源和多层面的艺术交流活动,它尤其强调对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的研究和与国际艺术史、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界的学术交流,通过保持与国际当代艺术的广泛交流,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论与制度建设。OCAT希望成为中国独立艺术的代名词。

OCAT现有的馆群架构如下:

OCAT深圳馆:是OCAT中最早成立的艺术机构,也是馆群中的总馆。其前身为2005年成立的OCT当代艺术中心,长期致力于国内和国际当代艺术和理论的实践、研究和交流。

华•美术馆:2008年在深圳开馆,是国内首家设计主题的专业美术馆。

OCAT上海馆:2012年正式开馆,是以媒体艺术与建筑设计为学术定位的专业美术馆。

OCAT西安馆:2013年正式开馆,以当代绘画及装置艺术为其学术定位的专业美术馆。

OCAT研究中心(北京馆):2015年正式开馆,主要从事当代艺术史及艺术理论的文献收集、研究、出版及交流,是以艺术史研究为主要目的的学术机构。它也是OCAT馆群在北京的展示窗口。

值此十年庆典之际,我们拟举行以“OCAT十年”为名的一系列庆典活动,通过活动对外宣传OCAT的学术理念、全面介绍OCAT馆群和OCAT十年来的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促进OCAT今后的发展,另外,借此答谢各界对OCAT的帮助和与各界建立新的学术交流关系。

活动将在2015年全年在深圳馆、华•美术馆、上海馆、西安馆、北京馆分期举行。深圳馆、华•美术馆、上海馆、西安馆、北京馆分别在全年选择一个展览项目作为“OCAT十年”的庆祝内容。深圳馆以“耿建翌个展”作为庆典项目,华•美术馆暂以展览“圆” 作为庆典项目,西安馆以“与绘画有关•二”作为庆典项目,上海馆以“皮埃尔收藏展”为庆典项目。活动将以OCAT研究中心(北京馆)2015年10月开馆活动为中心展示,活动项目包括“OCAT学术回顾展”、研讨会等。

【主要项目回顾】

OCAT从开创至今,围绕艺术的创作和思考而展开其策展和研究工作包括:

深圳馆:“创造历史:中国20世纪80年代现代艺术纪念展”“国家遗产:一项关于视觉政治史的研究”,包括隋建国、汪建伟、王广义、张培力、舒群、徐坦、谷文达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个案研究展”,OCAT青年计划中的“从电影看:当代艺术的电影痕迹与自我建构”“小运动:当代艺术中的自我实践”,以及“捕捉:以OCAT为主体的思考”“万物有灵”、深圳雕塑双年展、“新作展”等;

华•美术馆: “本能:荷兰设计与时尚的语境”“What’s Next三十乘三十创意展”“感知增生——中法媒体艺术交流展”“收藏——中岛英树”“社会能量”“移花接木”;包括蒙古齐、卓思乐的“回顾展”系列,以及包括韩家英、李永铨的“历程展”系列等;

上海馆:“断章取义——杨福东作品展”“不在此时——杨振中作品展”“第?代”青年艺术家群展 “海陆空——重访录像艺术的空间性” “借镜之道——李小镜与罗杰拜伦摄影展”;“久违的现代——冯纪忠与王大闳建筑文献展”等;

西安馆:“与绘画有关”“书与法•二”、夏季项目、《文 明》第二回:榆林展、“定数——谢扎德•达乌德个展”。

这些项目既包括了对艺术家个体实践的考察、研究、出版和展览,也包括对于艺术课题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展示。

同时,OCAT也一直积极推动当代艺术与公众的互动。2006年,OCAT的三件重要藏品——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参与的“深圳华侨城段地铁壁画工程”事件,实现了在地铁这一公共空间里展示中国当代艺术原作的创举。2007年开启的“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以“无墙艺术博物馆”的理念,在上海浦江已实施了八年,参与艺术家包括隋建国、汪建伟、林天苗、谷文达、爱德文•斯瓦克曼、刘建华、王广义、徐震(没顶公司)、姜杰。

近年来,OCAT尝试通过分展区在城市公共空间推广当代艺术,引起社会各界对于公共空间问题的关注。OCAT表演、OCAT放映、OCAT图书馆、“我们在参与”讲座、D-TALK系列设计论坛、创意坊、课堂在美术馆、OCAT西安对话、OCAT西安周末等多样化的项目都在致力于艺术的公共性表达。这些公共艺术项目,为艺术与公众的对话寻找一个共同的基点和有效的途径,并为进一步探讨公共艺术在建立有本土特色的公共机制中所扮演的角色等问题提供了实践基础。

【OCAT各馆简介】

OCAT深圳馆(OCAT Shenzhen)

OCAT深圳馆是OCAT成立最早的机构,也是馆群中的总馆。其前身为OCT当代艺术中心,长期致力于国内和国际当代艺术和理论的实践和研究。从2005年开创至今,OCAT深圳馆一直围绕着艺术的创作和思考而展开其策展、研究和收藏工作。

OCAT深圳馆的展览项目既包括了对艺术家个体实践的考察、研究、出版和展览,也包括对于艺术课题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展示。除了OCAT展览以外,OCAT深圳馆多样化的项目包括了OCAT表演和OCAT放映,分别呈现在艺术、舞蹈和戏剧领域中的表演实践和讨论,以及纪录片、影像和电影的放映和讨论。OCAT图书馆利用OCAT展览、表演和放映,以及来访学者的各种情境,以在OCAT深圳馆的图书馆为地点,不定期地组织演讲、对话等思想生产的实践活动,并将其中的部分发言进行编辑和出版,为不到场的观众提供阅读的文本和研究者提供研究的素材。在OCAT深圳馆,围绕展览项目所进行的出版往往成为与展览既互相交织,又彼此独立和平行的一个平台。出版物的构思、编辑和设计也可能成为围绕着展览而展开的一项创作。年轻的实践者和具有前沿性的思考和工作在OCAT深圳馆一如既往地占据着重要的地位。OCAT青年计划就是为此而开设的,邀请活跃的艺术家、策展人和批评家来呈现他们最近的工作、思考和想象。

开馆时间:10:00~17:30(逢星期一闭馆,免费开放)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恩平街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南区F2栋

网站Website:http://www.ocat.org.cn

豆瓣Douban:http://site.douban.com/ocat/

微博Weibo:@OCT当代艺术中心

微信WeChat:搜索帐号OCATShenzhen

Facebook:OCT Contemporary Art Terminal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user/OCATShenzhen

电话Tel:0755–2691 5007 / 2691 5100

华•美术馆(OCT Art & Design Gallery)

华•美术馆是国内首家以设计为主题的美术馆,于2008年9月1日在深圳华侨城正式成

立,现为OCAT馆群中的设计馆。

华•美术馆以关注和推动设计的交流、发展与研究为主要方向,致力于通过展览、教育、收藏、研究工作,实现公众与设计、艺术和文化的链接。

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旧仓库改造而成,六边形钢结构重叠组合的玻璃幕墙在旧有建筑外构筑一个独立表皮,在新锐的建筑外形下保留了过去建筑的历史和意义。

紧邻华•美术馆,设有600平方米的华•艺术沙龙,其中室内面积250平方米。作为主展馆的延伸,华•艺术沙龙集艺术商店、书店、咖啡厅为一体。通过小型展览、讲座、工作坊、放映会、现场演出等形式,打造互动交流平台,畅享艺术、设计与生活方式的融合。

开馆时间:10:00~17:30(逢星期一闭馆,节日期间照常开放)

门票:全票15元/人,半票8元/人,每星期二为免费参观日。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深南大道9009-1号

网站Website:http://www.oct-and.com

豆瓣Douban:http://site.douban.com/118057/

微博Weibo:@华美术馆

微信WeChat:搜索帐号oct-and

电话Tel:0755– 33993111/ 33993222

OCAT上海馆(OCAT Shanghai)

OCAT上海馆作为OCAT首家深圳区外分馆于2012年9月29日正式成立,以媒体艺术与建筑设计为定位方向,通过展览、学术研究、交流、教育、出版和国际艺术家工作室交流等项目,致力成为一所具有前瞻性和社会触觉的,活跃、互动、开放的文化机构。

OCAT上海馆所在的建筑是建于1930年代的中华实业银行货栈,16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原样保留了原有建筑的肌理和结构。OCAT上海馆还将在华侨城苏河湾建成一座8000平方米的美术馆,而现有空间将作为前期展厅使用至2015年。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四、周日10:00-19:00

周五至周六11:00-21:00 ,逢周一闭馆。

免费开放。

地址:上海市闸北区北苏州路 1016 号 OCAT上海馆( 地铁8 号线曲阜路站 2 号出口 )

网站Website:www.ocatshanghai.com

豆瓣Douban:www.douban.com/people/71610939/

微博Weibo:@OCT当代艺术中心上海

微信WeChat:搜索账号ocatshanghai

电话Tel:021-6608 5180

OCAT西安馆(OCAT Xi’an)

OCAT西安馆于2013年11月开馆,它致力于当代艺术,其使命是整合当地及国际资源,以国际化的水准来呈现并推介中国当代艺术,同时支持多样化的、立足西安的文化交流项目。

OCAT西安馆共有三层,包含两个展览空间和一个活动中心,由专业策展人及艺术工作者组成的小型团队进行管理。我们的展览项目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无论参观者是初次接触当代艺术,还是想深入了解活跃在当代艺术界的艺术家们,都能得到满意的收获。

通过展览项目,OCAT西安馆成为国际艺术界的一员。我们的项目关注当代艺术实践,尤其那些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同时思考西域沿线文化多样性的作品。曾经有人说,东方与西方在古代的西安相遇。今天,OCAT西安馆正力求通过呈现走在时代前沿的当代艺术实践延续其融合之气。

开馆时间:10:00~17:00(逢星期一闭馆,免费开放)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北池头一路南段

豆瓣Douban:www.douban.com/people/84266506/

微博Weibo:@OCT当代艺术中心西安馆

微信WeChat:搜索账号ocat-xian

电话Tel:029-85529445

OCAT 研究中心(OCAT Institute)

OCAT研究中心是OCAT在北京设立的非盈利性、独立的民间学术研究机构,是OCAT馆群的有机部分。它以艺术史的研究丶出版、图书文献和展览交流为主要功能,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自上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艺术的视觉艺术实践,包括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流派、艺术展览、艺术思潮、艺术机构、艺术著述及其它艺术生态,它还兼顾与这一研究相关的图书馆、档案库的建设和海外学术交流。它也是OCAT馆群在北京的展示平台。

OCAT研究中心旨在建立一种关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历史研究”的价值模式、学术机制和独特方法,它的学术主旨是:知识、思想与研究,它提倡当代艺术史与人类精神史、观念史、思想史和视觉文化史整体结合的学术研究传统和开放的学术研究精神,关注经典艺术史著作的翻译出版与现当代艺术史与古典艺术史研究的学术贯通。

OCAT研究中心将于2015年正式向公众开放。

地址:北京朝阳区金蝉西路OCAT研究中心

邮箱Email:info@ocatinstitute.org.cn

微博Weibo:@OCT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微信Wechat:搜索帐号ocatinstitute

电话Tel:010-67375418

----------

《世界3》艺术史理论丛书

《世界3》是由OCAT研究中心(OCAT Institute)组织编辑,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艺术史理论丛书,主要刊载艺术史理论及与其相关的语言史丶心理学史丶哲学史丶文化史丶宗教史丶社会史与思想史的前沿性研究课题和译文,也对相关学术课题的国际资讯、图书丶展览和研究机构进行报道与评介,年刊将通过为这一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提供出版平台,力图为这一领域新的汉语思想模式和知识形式的形成创造条件,并为汉语学术界提供与国际同学术刊物的交流机会。

 

《世界3》之名来自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Carl Popper),“世界3”指自然世界、精神世界之外以物质形态存在的知识世界(在本丛书中,尤其指以作品丶图书等形态构成的艺术世界),它具有客观性和自主性的双重特征,既是人类开放性和批判性理性创造的产品,也是人类文明和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以这一概念命名的艺术史理论丛书《世界3》,旨在凸显艺术世界的这一理论品质和特征,也在于宣示一种开放的学术立场和态度。

编委会

巫鸿,芝加哥大学教授

范景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刘禾,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尹吉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汪跃进,哈佛大学艺术史与建筑史系教授

邵宏,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沈语冰,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

黄专,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董冰峰,OCAT研究中心

编辑部

主编:黄专

主任:董冰峰

编辑:欧阳潇、周琳、黄文璇、范白丁(特邀)

编务:张还予

《世界3:作为观念的艺术史》| 目录

黄专总序

专题研究

1.(英)E.H.贡布里希: 阿比•瓦尔堡最初的老师和学业(1886—1888)

2.(美)巫鸿:阅读缺席: 中国艺术史的三个时刻

3. 邵宏:设计批评的历时形态

4. 沈语冰:论作为观念的艺术史:迈耶•夏皮罗和他的现代艺术研究

5. 鲁明军:绘画、认知与艺术史——论乔纳森•克拉里的视觉考古学

理论焦点 Theory and Criticism

赵文:启蒙装置中的“姿态”——以“启蒙的概念”为中心

前沿动态

1. 范白丁: 寻找艺术史之路——“艺术史名著译丛”介绍

2. 欧阳潇:瓦尔堡的遗产:首期“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研讨班”纪要

机构概要

范白丁: 伊塔蒂别墅——花园里的文艺复兴研究中心

书评

1. 张坚:德语艺术史的人文理想—波德罗的《批判的艺术史家》

2.(美)埃舍•比耶曼评《人文主义者的梦想家园》

3.(马来西亚)孙松荣:影像思想的当代性: 从菲利浦-阿兰•米肖的《瓦尔堡与活动影像》谈起

《世界3》丛书总序

黄专

我们决心创办一本以探讨艺术史理论、观念和方法为宗旨的丛书,我们知道我们的选择是一种双重冒险,一是因为这门学科的知识状况,二是因为我们的学识和能力,后者无需解释,所以我们只谈谈前者。现代学科意义上的艺术史发端于18世纪的徳国,如果需要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座标,那就是温克尔曼1764年出版的《古代艺术史》。这门以解释艺术图像为己任的历史科学诞生在启蒙主义和科学主义在西方刚刚兴起的时代,但真正形成自己独立的学派和研究方法则要等到差不多一个世纪之后,通过布克哈特丶沃尔夫林丶李格尔丶徳沃夏克丶瓦尔堡丶潘诺夫斯基丶贡布里希这些巨匠的努力,艺术史才达到了它自有史以来的一个高峰,也为人文学科带来了巨大的荣耀和光辉。今天,艺术史正处于它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十字路口,这一方面根源于现代艺术中的各种创新运动,当艺术史将它的对象从古典世界转向当代世界时,它就会发现无论从历史观念丶知识形式还是研究方法丶研究边界上艺术史都开始面临着来自研究对象自身的挑战,那些维系古典艺术史研究的内在形式丶作品风格和图像意义不断外化为社会丶政治丶意识形态等外在范畴,现在,甚至连“艺术”这个概念本身也变得越来越似是而非;另一方面,战后各种解构主义的知识运动和新媒体(信息技术、控制论、尤其是数码媒体)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视觉文化” 研究(visual culture)在挑战西方人文主义的学术传统的同时,也直接形成了对艺术史发展的外来冲击,这些冲击和挑战使艺术史学面临着自它诞生以来的一次最深刻的知识危机,各种形式的“新艺术史”和艺术史“终结论”既是对这种危机的回应也是它的主要表征。“终结论”针对的不仅仅是艺术史已有的范式和准则,而是作为人类理性记忆形式的“艺术史”本身;它所带来的危机因此也不仅仅是学科制度和学科形式的危机,而是艺术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存在的合法性危机。

和其他门类的历史学一样,艺术史是人类理性记忆的需要,也是这种记忆机制的一种主要形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如果我们把这句古训用来比喻我们的艺术史学,那我们就可以说它既是一门关于记忆知识的科学,也是一门关于观念丶思想和方法的科学,更重要的,它是一门交叉性的人文科学,自诞生之日起,艺术史的命运就与人类其它学科的发展息息相关:宗教丶哲学丶政治学丶语言学丶心理学丶人类学丶考古学几乎都或多或少地与艺术史这门学科的起源和发展保持某种亲缘关系,艺术史的研究具有瓦尔堡睿智地发现的那种“文明的整体性”,所以,跨界不是这门学科的需要而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我们相信,和所有科学形式一样,批判性的反思和开放性的讨论也是艺术史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最直接的动力,《世界3》所力图展示和推动的就是这种理性力量,作为一套理论丛书,它希望在一种开放的理论气氛中讨论与艺术史的当代危机和发展相关的所有问题:艺术史研究中的古典遗产;艺术史的文献学范围及釆集方法;古典艺术史与当代艺术史研究的不同特质和关系;艺术史研究的各种历史观念丶理论方案和具体方法;与艺术史研究相关的制度丶出版和展览;艺术史的学科边界以及它与其它人文学科复杂而有机的关系,它也将包容经典艺术史和新艺术史所能涉及的所有课题。简言之,这套丛书是关于艺术史自己历史的反思性刊物,或者说,是一本艺术史学史丛书。

当然,我们更关心的是艺术史在中国的命运和现实。20世纪初,艺术史学就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现代学术的一种,它的命运也与大多数其它现代学术在中国近现代的命运一样,一直伴随着民族战争丶政治运动和启蒙思潮而不断沉浮。在王国维丶梁启超丶顾颉刚这样一些现代学术先驱的倡导下,在姜丹书丶吕澂丶陈师曾丶滕固丶余绍宋丶俞剑华这样一些艺术史学者的艰苦实践中,艺术史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也曾有过卓越的开端,而在以后将近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中,中国也出现了几代具有卓尔不群的思想品质和学术素养的艺术史家,他们是这门人文科学在中国生存和发展的直接动力。但坦诚而言,无论是古代研究还是当代研究,作为一门历史科学,中国艺术史在文献整理丶问题意识丶研究方法,尤其是对中国艺术“独特性”的理解上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艺术有其独立的品质和历史,也自当有其独立的研究方法和路径,即使作为一门现代科学我们也无法忽略这种独特性,中国艺术史研究者应该在现代学术环境和研究方法中去发现这种独特性而不是削足适履。海外从“汉学”(Sinology)到“中国研究”(Chinese studies)的学术史环境也成就了一批批卓越的中国艺术史家,他们不仅是沟通西方艺术史传统与中国艺术史的桥梁,也是中国艺术史研究的一个当然部分。但可惜的是,直到今天在中国艺术史研究领域本土和海外两股学术力量的沟通和合作的成果还乏善可陈。更重要的是,在面对艺术史的共同危机时,这样两种力量还没有展现出对探讨学科问题丶学科方法和学科前景的共同兴趣,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我们的丛书也希望在推动艺术史领域的中外交流进而推动中国艺术史学的学术进步上略尽绵力。

这套丛书是为那些相信知识和理性的批判力量可以改变我们世界的读者准备的,尤其是为那些希望在艺术史的研究和思考中获得这种力量的人准备的。

“世界3”是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40年前在他的哲学名著《客观知识》中提出来的概念,它是指由人在历史中创造出来又作用于人的再创造的知识世界,它是以物质形态编制和保存于我们的大脑丶书籍丶机器丶图像之中的观念丶语言丶艺术丶哲学丶宗教丶制度丶法律的世界。波普尔认为,人类的进步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和社会反馈过程,这一过程的支配性机制是,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世界2)通过“世界3”作用于自然世界(世界1),作为中介的"世界3"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双重品质。简言之,它是人造的而又独立于人的客观知识世界。这个理论不仅把我们从上帝和“自在之物”这类神性世界的范畴中解放出来,而且解释了人如何自己创造自己并且不断进步的历史机制,即一种通过"世界3" 寻找问题和试错性解决问题的机制。

《世界3》是一套以艺术史理论与观念为对象的中文学术丛书,丛书名援引"世界3"这个概念表明了它的学术态度和志趣,即它希望在与其他“世界3”成员的开放性关系中研究艺术史的起源丶现状丶发展和方法。

《世界3》不仅致力于艺术史内部各领域的研究,如美术史丶建筑史丶影像史丶设计史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还致力于艺术史与文化史丶哲学史丶宗教史丶语言史丶思想史丶观念史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世界3》对各种观念形态和方法保持开放的接纳态度,它相信理论研究领域和在人类生活的其它领域一样,只有持续保持理性的批判姿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丶増长智识和获取进步。

“研究”(research)即“探寻”(search),我们希望和所有艺术史的研究者一起走入这条探寻之路

2014年10月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