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策展人:鲍栋
偏锋新艺术空间荣幸地宣布将于2015年1月27日展出与艺术家梁硕合作的首次个展——托普歐樂居。
在这个展览里,梁硕利用展厅建立了一个拓扑空间,观众进入展览,就进入了这个拓扑结构中。
主题“托普歐樂居”其实是一个花招,一个故意显摆出修辞的修辞。这种过度的、矫饰的趣味,带着自得其乐的努力炫耀,因毫不掩饰的媚俗而获得了某种反讽效果——这或许就是梁硕称之为“渣”意的美学。
不过,把“Topology”翻译成“托普歐樂居”并不是胡来。正如徐光启用上海方言把拉丁语“Geo”翻译成“几何”,既在语音上符合,也在语义上相通。梁硕用他的“渣”趣味重译了“拓扑”这个洋词汇,是为了在汉字上特意显出一种本土化的媚俗洋气,于是“托普歐樂居”看起来像是一个到处装饰着假模假样罗马柱的楼盘名字。
当然,梁硕的工作并不只停留在美学或文化趣味上,他更在意的乃是一种工作机制:在条件性中去呈现出可能性。条件性包括特定的空间、具体的材料、限定的预算和时间等等,而可能性则是未知的,是需要被条件所激发才能遭遇到的。
这个新改造的展厅空间结构给了梁硕一个具体的出发点,作品的基本空间构架及展示策略(很大程度上是展示与观看的关系)都来源于此。在这个展览中,他希望能建立一种空间的延续性及观看的反身性,试图让展示方式本身成为展览的内容,把观众自身的体验变成观看的对象。
延续性是一个典型的拓扑学问题,但在梁硕这里,除了构造面与空间的延续性之外,对艺术生产方式的完整结构——即艺术系统的延续性——的呈现,也是他工作的维度之一。
在给定的工作时间与预算下,梁硕选择了轻型的建材与软装饰材料来搭建他的拓扑空间结构。而在更具体的搭建方式上,他即兴抛洒木条落在木板上,由偶然形成的分割线来裁切板材,再依据板材的边缘匹配逻辑拼接、延展为立体结构。
在这种机制下,梁硕获得的是一种具体的自由。自由不是浪漫主义化的“随心所欲”,反而是必须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控制才可能获得的状态。遵从事物自身的属性并遭遇事物本身的偶然性,通过机制的强制设定来生产偶然性,以生成无法预知的结果。
实际上,趣味与机制,或者说自我与自由,又在梁硕这里构成了某种互相抵触,而又互相推进的关系。
关于艺术家:
梁硕,生于1976年,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02-2007年任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2005-06年荷兰皇家艺术学院驻留艺术家,2009-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居北京。近期重要作品亦展于空间站(中国北京,2014);军械库艺术展(美国纽约,2014);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上海,2014),上海世博会纪念馆(中国上海,2013);格罗宁根美术馆(荷兰格罗宁根,2013);偏锋新艺术空间(中国北京,2012);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北京,2012);Gertrude当代艺术中心(澳大利亚墨尔本,2012);Mueso Pietro Canonica(意大利罗马,2012)和卡斯特罗当代艺术中心( 西班牙,2011)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