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野毛山假象》
文/魏子涵
对某些人来说,
山顶是一个用来征服的地方。
对那座山来说,
它是下雪的地方。
——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 《一只狼在放哨》
关系性不止是一方通行,更是一个双方向的相互关系。不同关系的形成也是基于有着各自不同的立场和视角。事物的存在意味被转换为视觉语言,形成一个巨大信息库然后被人类利用。其本质是「看」与「被看」。生活中的景观在我的理解中有两条路:人类用视觉语言去表达感情,以及视觉语言背后所暗示的关系性。
图片
前言
文/肖瑞昀
魏子涵个展呈现了一个移除人类的动物园世界,将“关系”植入到了作品叙事中。
在动物与人的视角之间、在虚构故事与真实的场景之间,魏子涵在作品中进行了一次有效的转化。从动物的角度而言,动物园与人类生活环境似乎是两个界限分明的空间。当我们的视角脱离人类,而是跟随着展览中12只猴子的眼睛,从空无一人的动物园逃入同样四顾无人的人类空间,这样一些视觉图像将引导我们思考: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是什么呢?
“人类中心主义”使得我们习惯将动物视为他者,作品《逛动物园是一件正经事》(動物園を見てまわるのは真面目なことだ)将主观视角发生转换,同时提醒我们的是,人类和动物正在共同塑造彼此。人们普遍认为人类与动物是“垂直”的进化关系,魏子涵作品则呈现了“水平”的相互关系,不仅取消了人类的主体地位,并且“以动物为切入基点表达对这一关系性问题的认知。”1
魏子涵的另一个系列《情动的味道》(情動の匂い),聚焦于动物的形态、局部或是周遭环境。动物以视觉、触觉乃至味道等细微之处唤起我们的情感,形成了每个人档案式的感知记忆库。在后现代理论中,动物与人的二元关系在逐渐打破。当代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认为,人类没有属于自己认知的“本能”,而是借由模仿各种动物的特性以习得“本能”。2《情动的味道》某种程度上也回应了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人类与动物本来的差异性,根本在于人类的匮乏。动物本身的视觉奇观与感观刺激,弥合了我们作为人类的部分想象、情感与欲望。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