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新水墨青年艺术家

日期:
2014年9月30日 - 2014年10月8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4年10月1日 15:00
空间:
今日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
策展人:
夏可君、贾方舟

展览简介

新水墨新青年(第二回)

展览时间:2014-09-30-2014-10-08(北京)

2014-12-24-2015-01-04(上海)

开幕时间:2014-10-01(北京)

2014-12-24(上海)

展览城市:北京

上海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 朱屺瞻艺术馆

学术主持:贾方舟

主办单位:今日美术馆、朱屺瞻艺术馆、享悦艺术机构

协办单位:南京六尘艺术馆

策展人:孙磊

参展艺术家:丁蓓莉 郝世明 何振华 贾秋玉 金泽友那 李戈晔 赖静 马兆琳 石荣强 孙鑫宇 谭雷鸣 吴思骏 王牧羽 王濛莎 阎盈汐 颜海蓉 赵丽娜 张湘溪

北京站:

开幕酒会:2014年10月1日(周三)15::00

展期:2014年9月30日——10月8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 今日美术馆

电话:010-87760821 58760600

上海站:

开幕酒会:2014年12月24日(周三)15::00

展期:2014年12月24日——2015年1月4日

地址:上海市欧阳路580号 朱屺瞻艺术馆

电话:010-87760821

由享悦艺术机构、今日美术馆、朱屺瞻艺术馆联合主办的“新水墨 新青年2014——新水墨青年艺术家作品展(第二回)”各项工作已于日前全面启动。本次展览将分别于2014年9月30日和2014年12月24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和上海朱屺瞻艺术馆隆重举办。著名批评家贾方舟先生担任学术主持,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副教授、青年批评家孙磊先生担任策展人。展览将展出18位青年艺术家独具特色的水墨作品。

瞬息万变的时代深深影响着“70后”、“80后”一些富有创造力、勇于探索的优秀青年艺术家,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观点和语言图式来突破传统的藩篱,创造出一系列更符合当下人们审美情趣与精神需求的绘画图式,他们的作品更加符合水墨的时代演进。

“新水墨 新青年——新水墨青年艺术家作品展”,是享悦艺术机构推出的旨在发现和推动优秀青年水墨艺术家发展的长设性展览,每年固定举办一回,每回两站。“新青年(第一回)”,分别于2013年11月、2014年2月在北京和上海成功举办,受到了众多艺术家及收藏机构的广泛关注。

----------

新的逻辑——手工思想

——新青年•新水墨展(第二回)

文/孙磊

在艺术场域中,关于“新”的逻辑早已是一个极为陈旧的话题了,但换一个角度,我们从中可以获得一个特殊的线索,一个关于“新”的线索,尤其在中国画系统中。就像西方艺术、思想、文化中一直具有一个“后”的线索一样,从“现代”到“后现代”;从“殖民”到“后殖民”等等。而在中国,从“文人画”到“新文人画”;从“水墨”到“新水墨”等等。考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关于“新”的逻辑实际上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比如,“新国画运动”,而新文化运动有一面核心旗帜就是《新青年》。由此,一个持续的展览使用这样一个具有旗帜标识的题目,无疑有着极为鲜明的具有文化指涉力的意图。也就是说,它不仅仅要在艺术场域中发生作用,还应该在整体文化尤其是当代文化中获得其应有的反应和意义。

不错,众所周知我们的当代文化形态极为复杂多样,而自福柯以来对社会各个层面的碎片式现实的思考也越来越趋于繁杂化,从一个水墨的角度来探究一种文化的生发与衍变,实际上是从细微的具体思维与技术方式出发,从可触可感的“本体”出发,建构一种充满可能性的力量,因此,这力量同时也充满事实的确凿性。也就是说,有关“新”的逻辑在水墨场域中是一种不断变化不断推进的事实。

“新”在中国艺术史中是一个具有“转换”意味的逻辑,“新”所依据的恰恰是它所修饰的主词,而主词又恰恰是应经被定论了的“传统”,更新传统并不意味着反传统,这里没有西方艺术史进程中以“颠覆”逻辑为线索的绝对性条件,而是把“新”当做一种重新审视重新承接的力量,并在拓展与扬弃中获得新的活力与生命。因此,关于“新”的转换在今天恰恰是对80年代以来中国水墨画在新文人画与实验水墨为主体探索基础上的兼容并蓄,它所承担的也恰恰是“碎片时代”的水墨艺术处境化的自然变化,这是一种必然的责任。

有责任必然要有方法。德勒兹在谈论绘画的抽象语法时,将绘画建构生成的机制归结于视觉与手工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一幅画的形成,实际上是眼睛与手的定位关系的形成。以眼睛为主手为附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原有以视觉审美意识为主体意识的表达机制,它的不断延展与深入造就了越来越经典的形式语言的极度完善,在西方走到审美极致时就进入了绝对的抽象,一种绝对的精神理想被绝对的形式化了,走到这样绝对的极少主义抽象之后,审美经典化的道路就无路可走了,换句话说,眼睛主宰手工的时代也就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将聚焦点放在了手上,手是一种泛指,意味着某种动作,具体的行动,某种思维行动,而非眼睛视觉化的行动,一种以行动手工为主体,眼睛为辅的视觉意识,一种依靠思想建构的行动力成为核心。此后,行动绘画与抽象表现等方式成为新的模式的初始阶段,大量行为化的装置、影像、行为艺术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出。直至今天,以思想与观念为核心的当代艺术才呈现出巨大的生机与可能性。

事实上,眼睛与手的关系在中国水墨画的表达中一直是相辅相成的,中国艺术传统始终没有将眼睛为主的审美方式作为第一方式,而是将充满情景之心的吐纳付诸于手的工作,所以中国画的学习首先是从手开始的——临摹。但它也绝不是唯手至上的,它强调手工与心的精神化融合,“胸有成竹”不是在眼睛里的,而是在心与手的行动过程中的。真正建立起一个关于眼睛的视觉审美为主的标准,实际上是在近代写实与写真的理念在中国美术中以革新的面貌出现的时候,尤其以徐悲鸿先生为主导的写实性学院教育在中国的建立,极大地促成了强调眼睛视觉化的审美意识,当时是对原有语言思维程式化的艺术表达进行了有效的反思,这种反思主要针对的是传统绘画过于忽视其表达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其材质技术的局限性,甚至它们带来的一系列的艺术方法论上各种问题。而心与手的结构并没有因此而被失去,相反在今天它又进化成为一种手工思想,从思维意识与方法的角度深化了心与手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不仅在强化了传统的情境之心,同时将一种思想与观念植入手工,形成一种有效的思想方式(脑与心)——视觉方式(眼睛)——工作方式(手与语言)的表达模式,无疑这是一种明显的极具当代性的表达模式。这种模式进入水墨场域本身就是一种“新”的变化,就是一种“转化”,就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手工思想对当代水墨或新水墨而言是一种趋势,它试图在心、思与手之间建立一个自然性的关系,让水墨回到真正、真实、人性的生活与存在中,所以新一代年青画家的绘画无论是从传统还是从现当代的角度来看,都更微观巨细,更个体化、个性化,更注重自我的识别度,注重内在的声调与节奏,强调个人的现实处境与精神处境,强调自然而然,这些都是思的态度、心的感悟、手的贯通所带来的。因此,我认为它更值得期待。

2014年9月于京华

展览相册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