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苏笑柏个展

日期:
2013年1月16日 - 2013年2月17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3年1月16日
空间:
艺术门画廊

展览简介

策展人: 陈浩扬

艺术家: 苏笑柏

香港-艺术门隆重宣佈将於2013年1月17日(星期四)为苏笑柏举行香港首次个人展览。由陈浩扬策 展,从20幅新作品的装置呈现出一个中国文人传统寝室的氛围。观众可以从精心策划的场景及画家 的灵感素材亲身感受其坚不可摧的创作过程。 现居德国已超过20年的苏笑柏,於1949年出生於湖北省武汉市,1984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 修班学习。1987年,苏获得了德国文化艺术奖学金,前往德国杜多尔多夫国立艺术学院学习,师从 多位艺术家,Gerhard Richter、Konrad Klapheck及Markus Lüpertz。同时,苏正努力摆脱他所学 习的传统理论及技法;对艺术的结构及语言提出质疑。 在苏笑柏2002年回到中国后,他从中国传统的漆器得到一个新启发。从此,他作品定性为非一般的 视觉艺术,将历史和传统,收集於画布后的油漆,油彩,麻布及木板;以现代的模式和传统的媒介 与大自然牢牢相扣。 苏笑柏的新作是其独特风格和采用漆创作的典范,作品缓和的构图演示了人类本性的理念,与自然 浑然一体。受文学启发,苏笑柏的艺术作品取名於中国动乱的历史时期,本次展览打破了在强烈的 西方语境中赏析艺术的惯例。在制图、形式、时空和性质方面,苏笑柏作品的佈局与建筑、室内设 计、雕塑、傢具佈置、书法、自然和物质性产生撞击。在此环境中,苏笑柏的艺术品不仅仅只是挂 在墙上的二维物体,而是为了激发深度思维而展示的实体。 艺术门创办人林明珠表示:「我一直对苏笑柏充满了敬意,他是中国着名的艺术大师,很激动能在 香港举办他的首个个展。我们旨在在中国文人文化的语境下展现他的作品,促进对苏笑柏艺术和创 作过程的交流。」

苏笑柏

苏笑柏於 1949 年出生於湖北省武汉市,於 1969 年毕业於武汉工艺美术学校。1984 年,苏进入中央 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学习。1987 年,苏获得了德国文化艺术奖学金,前往德国杜多尔多夫国立艺术 学院进行研究生学习,并从 1992 年开始,旅居德国。苏笑柏近期的重要个人展览有: 《苏笑柏作品 展》 (2011) ,奥赛画廊,中国, 上海; 《苏笑柏个展》 (2010),Raketenstation Hombroich,德 国; 《色彩王朝》(2009),兰根美术馆,德国 。苏的作品也曾於北京,上海,台北,新加坡,柏 林,杜塞尔多夫及莫斯科等地的博物馆及画廊多次展出。

陈浩扬介绍

策展人陈浩扬主要於香港及上海工作。2007年至2009年任上海外滩三号沪申画廊总监,其后於奥沙 画廊(Osage Gallery)担任总监至2011年。陈曾经与包括陈劭雄、顾德新、李杰、林一林、林明 弘、小泽刚(Tsuyoshi Ozawa)、汪建伟、颜磊在内的艺术家合作策展不少展览。他於美国巴德学 院(Bard College)策展研究中心取得硕士学位。

艺术门

林明珠小姐於1993年开始在香港举办展览并推广中国当代艺术与设计。目前已在上海开设两处 艺术空间:画廊与特别项目空间,不久前亦於香港开设了新画廊。艺术门亦会在上海开设一间 新的设计画廊及於今年在新加坡吉门营房开设新的艺术空间。 艺术门20年来一直呈现高质量的艺术展览,不断推广中国艺术,倡导对其哲学、理念与审美的 重新审视。由早期开始极受欢迎的巡迥展《激醒:中法艺术的碰撞与融合》(2004-2006),艺术 门最大特点在於通过独具匠心的展览,促进跨文化的艺术交流,与国际上具影响力及有潜力的 艺术家合作。合作的艺术家,如蓝正辉、李天兵、王冬龄、张洹、郑重宾及朱金石,重新演绎 传统,融汇跨界元素,展示当今的中国。展览计划中亦包括与国际艺术家合作的个人展览,激 发中国及世界的跨文化对话及交流。 艺术门不懈地推动设计在中国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加以推广,也力邀全球各地艺术家前来驻场创 作。对比窗(Pearl Lam Design)展示国际知名设计师和新兴设计师的作品,包括 André Dubreuil、Maarten Baas、Mattia Bonetti 及 Studio Makkink & Bey。我们鼓励这些设计 师的跨界融合,将中国传统艺术与传统工艺制作技术糅合,创作出能反映其在华经历,或展现 中国文化的新作。

香港艺术门 作为亚洲最具活力的艺术画廊,艺术门致力於推广中国及国际当代艺术与设计,画廊坐落在香 港极具潜力的当代艺术中心之腹地,340平方米的空间位於香港着名的历史建筑毕打行,毗邻 Gagosian、Ben Brown 及Hanart TZ 画廊。 作为艺术门在上海画廊展览计划的拓展和丰富,香港画廊将同时推广艺术和设计的展览,并将 继续支持如曾建华等的新兴艺术家。此外亦将举办国际知名艺术家的个展,包括将於今年展出 的Jenny Holzer及Yinka Shonibare。 香港艺术门将秉承一贯的理念,与资深策展人合作,推出新兴艺术家及艺术界大师的至高品质 展览,促进东西方跨文化和多学科的艺术交流。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