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刘唯艰首场香港个展

日期:
2012年11月23日 - 2013年1月19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2年11月23日
空间:
马凌画廊(香港香港仔兴和街25号,大生工业大厦13楼)

展览简介

艺术家: 刘唯艰

马凌画廊(Edouard Malingue Gallery)即将举行上海艺术家刘唯艰之首场香港个人展览。刘唯艰以敏锐的触觉观察及捕捉常见的事物及场景,并将其转化成一种具感染力而奇异的艺术语言,渗透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独特氛围,引发观者连串思考。刘唯艰将亲临11月23日(星期五)举行之开幕酒会。

刘唯艰于1981年在中国湖南省出生,2005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居上海。他的作品主要以身边物件为描绘对象,如乡村道上悬墙的邮箱、草地旁的垃圾袋、宾馆内的烟灰缸与灭火器,甚至窗户旁的饮水机。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无数次,却又常被忽视的事物。然而,刘唯艰独特的视角与选材天赋,往往驱使观者重新审视眼前这些物件的存在。

每年夏天,刘唯艰都会花约两个月的时间,在随意挑选的城镇或乡郊道路上徒步。他表示,在路途上并不会非常刻意地挑选某件物件作出细观,反而是让各种标志和城市片段在他面前显现自身,让他能捕捉其最真实、最自然的一面。当然,他亦是有意识地选择绘画对象,并透过截取不同的室内外场景,呈现他对于所身处的时代之观点。

刘唯艰笔下每件物件或每个静止的瞬间,均沐浴在阳光或刺目的人工光线之下,就像一幅幅静物画,进一步吸引我们注目。同样地,他以静物画家的角度出发,与现实保持距离,透过主观角度描绘事物,但画中却无任何主观性和情感的痕迹。每一个描绘对象都是独立存在、单纯为自身而存在的。在他的作品中,似乎找不到任何象征性的意义或隐藏的故事。这种从现实角度出发、缺乏浪漫主义的画风,被刘唯艰称为「反现实主义」。

若观者试图寻找画作背后的意义,或将描绘对象置身于丰富的故事情节之中,刘唯艰的作品恐怕会令他们失望。这些作品只是赤裸裸地将事实呈现在观者眼前:画中各式各样的事物共同建构当下的现实世界,却又如此不着痕迹。除《我们俩》中描绘地上的人影外,刘唯艰其他作品均没有「人」的存在,增添了作品的神秘气息。这些关于城市生活的马赛克,令人不禁联想到现实世界的忧郁和疏离。

刘唯艰发人深省的作品在艺坛上声誉日隆。他最近的展览包括在路易.威登香港旗舰店艺廊举行的《再见故乡 - 刘唯艰个展》(2011年)、在意大利都灵Pinacoteca Agnelli举行的《中国发电站 - 第四站》(2011年),以及于上海香格纳画廊举行之《触角 - 刘唯艰个展》(2010年)。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