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策展人: 李振华
艺术家: 杨振中
2013年8月17日至2013年11月17日,OCT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馆将推出建馆后的第三个展览《不在此时——杨振中作品展》,这不仅是该馆在新媒体艺术与当代建筑的学术方向上迈出的坚定步伐,更是进一步与本土艺术亲密结合的表现。
杨振中1968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生活并工作于上海逾十五载,早已与上海的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连续十几年来坚持与徐震等艺术家们独立策划了十场以上极具影响力的新媒体当代艺术展,不仅大大活跃了上海的新媒体艺术的氛围,自身的艺术也由此迈向国际艺术舞台。其作品不仅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上海双年展、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里昂双年展等国际大展,亦被纽约MOMA,英国IKON美术馆、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瑞银集团等重要公私艺术机构所收藏。
《不在此时》这一展览也是杨振中首次与国内公共美术馆合作的个展,囊括了从其九十年代末起至今创作的录像装置、单频录像、装置等十余件作品。其中既有《鱼缸》(1996)、《上海的脸》(1999)、《我吹》(2002)等其早期代表录像装置;亦有其最近几年的新作:如雕塑《坐在墙角的红色维纳斯》(2010)、机械装置《快感穿过肉身》(2012)、录像作品《梦游疗法》(2007)、《考试》(2012)、《直线》(2012);更有其为此展览特别创作的大型空间装置《栅栏》(2013)、《闯入》(2013)与《V》(2013)。这些作品的聚集清晰勾勒出杨振中创作的部分轨迹与脉络,并充分展现出其艺术媒介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及内在的一致性。
杨振中创作的主题之一,便是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强化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矛盾与错乱。这种社会偏差被艺术家以一种戏谑调侃的方式来处理,营造成为某种看似纯粹或有趣的游戏场景。
其作品的另一个核心主题,便是对空间的感知以及在政治和心理层面的空间利用。以空间装置《闯入》为例,该作品被设置成一个包罗万象的人行横道线,那种常见于交叉路口的黄黑条纹充斥于空间,让观众们穿梭其中。而进入空间的观众在产生空间错觉的同时,也会对空间感知产生重新认识的可能性。杨振中渴望表达对社会空间(包括物理性和概念性的空间)的深刻理解,也因此希望观众可以参与和互动到作品中来。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览主题的中英文语义并不一致,这也激发了展览的多重可能性。英文标题“Trespassing”是对空间传统意义的无视,而中文标题“不在此时”则暗指了时间的概念,从而造成主题对应语义的错位和缺失。但双标题展览依然能带来互补性:“Trespassing”让我们出现在本不该出现的场域。我们失去了确切的时间,却得到了相应的空间。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