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肖芳凯•醉花阴——深圳巡展

日期:
2014年10月26日 - 2014年11月25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4年10月26日 16:00
空间:
深圳桥舍画廊(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A4栋115-116)
艺术家:
肖芳凯
策展人:
赵力

展览简介

策展人:赵力

艺术家:肖芳凯

开幕时间:2014.10.26 16:00

展览时间:2014.10.26-11.25

展览地点:深圳桥舍画廊(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文化创意园A4栋115)

T:0755-86233209 E-mail:Bridgegallery_shen@163.com

赵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史博士,博士生导师)

浸润于中国文化传统和西式美术教育之后的肖芳凯,很早就确定了以园林為自我的画题。為此,他曾经多次下江南,徜徉于苏州各名园之中,用眼睛去实地观察园林,用心灵去嗅闻歷史气息,而不是一味地“掉书袋”,或者去转述美术史上的那些经典图式。起初他笔下的园林,既有歷史文化的承载,又有造化野趣的格调。画家也热衷于将文学化的意境转化為主观性的视像结构,从而强化了自我的精神诉求和观念表达。之后的肖芳凯,对於“荒败”之园林的描写,隐含了画家本人的歷史态度和当下认识,他努力建立歷史与现实之间的自我言说,以针对当代文化价值意义进行深入讨论。在“荒败”园林之后,肖芳凯出现了创作上的自我调整:他更致力于自由地主体抒发和画面表达,逐步放弃了关於园林的整体性表述,而是通过看似“随手拈来”有目的地解构园林以达成全新的视觉感受。“光影”,已经转化為控制画面层次或者情绪空间的有机方式。也就是说,“光影”已经不是自然界的合法逻辑,而更像是肖芳凯的个人“戏法”。在他本次展览的作品中,光源总是不固定的,受光的部分不是自然阳光中的所谓“阳面”,也不是古典绘画中的冷暖关係,却是為了突出画面叙事重心的刻意设计。肖芳凯甚至採用了“逆光”的光源,让大部分景物沉浸在阴影之中。事实上,画家的光影戏法更像是舞台性的戏剧手段,其目的就是打破现实中的园林逻辑,通过自由地整合形成可控制的画面层次,进而对应于观赏者的“入境”转化成情绪化的、有感染力的情绪空间。“笔法”,已从创作手法提升為创作方式,它不再纯然的技术手段而是创作力的核心内容,是情绪、精神、生命的流动痕跡。正如肖芳凯稍早的作品,画家对於“笔法”的认识仍停留在“绘画性”的表述层面,即“笔法”是实现和服务“绘画性”的方式手段。如今,肖芳凯开始关注“笔法”自身的独立价值,由此并积极引入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法”观念。所谓的“积极性”,恰恰不是肖芳凯照抄照搬中国文人画传统或者进行“以书入画”的浅层尝试,而是画家将“笔法”理解為自我创作的核心负载,强调的是从“内心”到“画笔”再到“笔底画面”的畅快传递,强调的是破除法则和真情流露而不是引入法则却被法则所束缚。色彩,也出人意料地活跃起来,与笔法相得益彰地形成了斑驳陆离又微妙变化的感受。从一开始肖芳凯就大量使用中间色调,在“荒败”园林的创作期更推崇近乎黑白灰的单纯画面,画家意图藉助这样的顏色关係暗示出歷史和记忆,激发观赏者的“怀古”之思绪。然而在经过“怀古”、“思古”的阶段之后,肖芳凯意图建构起面向未来的视觉意义,亦如画家关於“逆光”表达中所流露出的那种期待和盼望,于是当我们视线移动的时候,画面的各种复杂关係和各种微妙感受总是令人陶醉,并引发出了在场的欣慰和美好的寄予。

肖芳凯先后于2013年10月在台北青云画廊、2014年4月在北京桥舍画廊举办了《醉花阴》的个展,此次在深圳桥舍画廊的展览为其第三次巡展。参展作品从2012年至2014年,不仅可以看到艺术家较之之前创作的变化,也能看到艺术家在一年间创作上的细微区别。

----------

肖芳凯

1976年生于江西大余

200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获硕士学位

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个展

2014 [醉花阴],桥舍画廊,北京,深圳,中国

2013 [醉花陰],青云画廊,台北,台湾

2012 [辛卯集-肖芳凯作品展],桥舍画廊,深圳,中国

2011 [辛卯-杂记-肖芳凯小幅作品展],桥舍画廊,北京,中国

[景与境]第二回展,7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10 [景与境]第一回展,桥舍画廊,北京/刘海粟美术馆,上海,中国

群展

2014 [Art Taipei],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展览大楼,台北,台湾

[艺术北京],农业展览馆,北京,中国

[可见之诗•中国油画风景作品展],中国油画协会,潍坊,山东

2013 [Art Taipei],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展览大楼,台北,台湾

[慢摇摆],桥舍画廊,北京,深圳中国

[十全十美:青年油画艺术家十人展],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北京,中国

[风景的故事—当代油画八人展],桥舍画廊,深圳,中国

2012 [“最绘画”-中国青年油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9 [中德交流展-东西对话Ⅲ:“误解的建构与解构”],柯布伦茨、柏林、耶拿,德国

["城市领袖"北京国际文化艺术沙龙第二回展],国际贸易中心,北京,中国

2008 [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景物-人物:王岱山、肖芳凯双人展]第二回展,保利大厦,北京,中国

[“视野-形象” 北京国际文化艺术沙龙第一回展],国际贸易中心,北京,中国

2007 [今日美术馆年度提名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罗中立奖学金展],重庆美术馆,重庆,中国

[新视觉’07:感性的形式与趣味],何香凝美术馆,深圳,中国

[景物-人物:王岱山、肖芳凯双人展]第一回展,桥舍画廊,北京,中国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