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何一沙个展——读《九歌》

日期:
2015年3月6日 - 2015年4月6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3月6日 16:30
空间:
白夜艺廊

展览简介

展览地点:四川成都窄巷子白夜艺廊

艺术总监:何多苓

策展人:赵子龙

《九歌》是《楚辞》的名篇。原为汉族神话中的一种远古歌曲名,战国楚人屈原据汉族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多数篇章描写神灵间的眷恋;早在中国古代,人对狐仙的崇拜是独一无二的。作品中的狐仙作为《九歌》中神仙的化身频频出现。

----------

何一沙:以灵性阅读世界

当我们谈论艺术时,时常会不可避免地思考:是什么让我们如此迷恋艺术,以至于我们肯将自己仅有的时间付著其中。我想,或许因为艺术是一种阅读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得以站在比自身生命更宽广的时间轴上看待世界、理解世界。尽管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改变“向死而生”的命运,但努力去知晓我们一生在世界中所处的维度,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慰藉。所以,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命”是追寻远逝诸神之踪迹;昆德拉说小说是为了“勘探被人类遗忘的存在”。遥望星空是为了确认生命的坐标,但这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生的经历和修养,且个中味道,只能自知,难怪一谈灵魂,有人贬为“虚妄”,有人誉为“超越”。

我之所以被何一沙的作品吸引,是因为它们散发着某些我一直所追寻的信息。它们如同一把钥匙,一束光,邀请我们在精神荒蛮化的时代里重新关注那些我们以为不重要的问题,帮助我们去还原被肆意简化的世界。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2011年何一沙创作的作品《破碎之后》——一批用陶瓷做的蛋壳,这些破碎的蛋壳表面描绘着凤凰的纹样。这是一件意味深长的作品,当观者面对这些蛋壳时,不再像以往那样带着一种风雅的心态去把玩花纹和釉质,而是一种敬畏感:我们不知道从这枚蛋中飞出的是怎样巍然壮丽的生灵,不知道它去了哪里,但我们知道它就在这个世界的某处,在我们肉眼的视觉之外。何一沙将“陶瓷”这种长久以来被我们视为“工艺”的艺术形式,转换为一种带有信仰意义的“圣物”——我们既可以从中读到一系列关于“生命”的暗示:道家所说的“生生不息”,佛学所言的“生命轮回”,基督所言的“复活”;这些蛋壳如同基督留下的十字架和圣杯,瞬间就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维度和逻辑,同时也检验、唤醒了这个时代的人对精神世界的“灵性”。

我将何一沙的作品描述为“朝上的艺术”,她以艺术为载体向我们分享了真正的财富——“相信有天国”的世界观。正是这种世界观使得她能够以灵性阅读世界,能够从看似日常之物中获得隐秘而珍贵的信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何一沙是我所见真正在信仰层面而非文化层面上理解人类文明的艺术家。何一沙自幼时起便接受中国古代文化的熏陶,听老师讲述上古神话故事并作画;小学高年级时又听父亲讲述基督的故事,从一开始就将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神话传说与上帝七日创造世界的描述纳入了同一个观念体系,并未陷入不同教义、不同文化的偏执和争论中,而是对所有思想体系中的造物主致以尊敬、谦卑和感激。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她的作品中看到的不是“教义”,而是包容的、独立的、有性情的、有温度的神圣感;以及对这个布满是非冷暖的世界极大的善意。从对文化的包容到人性的豁达,何一沙完成了内心秩序的建构,对神圣的敬畏,对世界的善意,对生活的自由与逍遥,彼此不乱地体现在她的处世、为人、艺术中。

此次在著名的“白夜”,何一沙向我们展现了她一直用心创作的陶艺作品《九歌》以及一系列关于《楚辞》的水彩绘画。《九歌》可谓是《楚辞》中最为瑰丽、真切的篇章,其中蕴含着一个上古先民心目中的有着天、地、人、神四维度的世界,一个今日我们已无力触及的世界逻辑。凭着自身独特而完整的世界观,何一沙开始以艺术的方式重新解读、还原某些被遗忘遮蔽的信息,将《九歌》从“文学”恢复为“世界”,使得因意识形态而断裂的精神谱系有了重新延续的可能。在这些陶艺作品中,何一沙以装置艺术的思维审视“陶瓷”这一古老符号,将其视为一种包括了中国古代“五行”观念的材质,萃取出更为复杂的思想,这本身是对“陶艺”在观念上的推进。传统陶艺之所以难以进入当代,是因为始终无法突破陶瓷的固有概念;当陶瓷固化为一种“精湛技艺”的时候,其原本具有象征意义的观念密度被大幅削减,最终由形而上的“造物”沦落为到世俗玩味的用具。何一沙以一种仪式化的方式对此作出了改变。本次展览中的陶瓷作品《山鬼》巧妙利用了陶与瓷不同的材料质感,使二者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关系:同出于大地,陶有山川之苍茫,而瓷有生灵之圣洁。同时,无论陶瓷,均不过分具备细节而仅存意象,以陶瓷贯通了中国水墨的气质,形制虽小而有泱泱大气,仿佛沟壑间有大风来往。此外,这种立体摆放让人想起源自上古的“礼”——那些借助日常之物模拟宇宙秩序的仪式,诸如“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太牢之礼”“以四神守四方”等等,将现代艺术中的装置艺术概念与之进行了碰撞和融合。

从《破碎之后》到此次的《九歌》,我能够感受到何一沙为她自己所建的世界里,始终有一种喜悦感,这种喜悦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情绪,而是一种生命与造物主重新建立关联之后的幸福、欣慰、安心。曾几何时,《九歌》被认为“悲歌”用来承载流放远方的悲苦,而何一沙将这种“忧伤”转化为“其身仍在天地中”的自足,将孤独的苦闷阐释为与神灵相遇相处的坦然。从她描绘“山鬼”“司命”那种清新、艳丽的色彩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笔下的神灵神秘但不可怖,而是在高贵大气之余带有自由、善良的气息,神性与人性交融,而这也暗合着基督思想中的“人神和解”。如果说一个人究其一生的修养是为了确立个体与世界、生命与宇宙的关系,那么何一沙已经慢慢朝向了令自己信服的答案,而这正是她所从事的艺术对于我们这些观者的启示。

赵子龙

2015.3.3

赵子龙

当代艺术评论人,策展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担任《艺术时代》副主编,《德美艺刊》副主编;参与创办艺术品电商“爱艺客”,现致力于艺术资产化、金融化工作,担任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艺术家事业部副总经理,主要负责“艺术家公盘”的筹备运营工作。

----------

何一沙

1984年出生于成都,现居住北京。

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陶瓷艺术专业 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9年毕业于英国威尔士大学卡迪夫艺术学院(University of Wales Institute, Cardiff) 陶瓷艺术专业 获艺术硕士学位

现在于中央美术学院任职

展览经历:

2012年3月 “完美瑕疵”女性艺术家画展 成都岷山饭店

2011年8月 芙蓉新落——女艺术家九人展 成都白夜艺廊

2011年8月 “仲夏十夜”青年艺术家十人展 成都文艺之家

2011年1月 “四川制造”高校艺术作品展 四川博物院

2010年12月 首届新星星艺术节 新会展中心 成都

2010年11月 第三届ICMEA国际新秀陶艺家竞赛入围决赛 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群 咸阳

2010年10月 第七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展 浙江美术馆 杭州

2010年2月 英国伦敦2010国际陶艺展(Ceramic Art London 2010)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伦敦

2009年9月 英国威尔士大学卡迪夫艺术学院陶艺硕士生毕业展 于威尔士首府,卡迪夫

2008年1月“节拍”——何一沙个人陶瓷艺术作品展 于景德镇乐天陶社

2006年6月 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展 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

学术刊登

2014年6月 “站在国际视野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民航》

2013年5月“沙梭的赤子之心”——《新民周刊》上海

2010年3月 “Cermaic Art London” ——《Crafts Magazine》(《手工艺杂志》)英国

2010年4月 《Ceramic Review》(《陶艺回望》) 3/4月刊 英国

2008年2月 “缀在易碎的花尖上的露珠”——《新民周刊》上海

2006年6月 “唐朝舞伎”——《青年时报》 杭州

展览相册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