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他再画——笠夫个展”第二单元“水油体”单元

日期:
2014年12月16日 - 2015年1月15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4年12月16日
空间:
深圳1618艺术空间

展览简介

12月16日,“他再画——笠夫个展”第二单元“水油体”部分展览将在深圳1618艺术空间拉开帷幕,该单元将展出笠夫的抽象水墨和油画作品约50幅,展期持续至 2015年1月15日。

笠夫是深圳画家,从小受家中长辈耳濡目染,对绘画有极高天赋。近十年来,他更是抛开一切回归到孤寂清冷的画室中,绘画从一种兴趣、习惯,转而成为他探索世界、认识自我内心的触角。刘礼宾认为,笠夫的作品多基于“自在”,因此能打破题材与媒材的局限,“笔下之物,动静之间;墨油之体,抽具无间。”

他的油画,有后印象派的自由个性,又带着表现主义的激烈表达,而题材则为超现实,多是描绘梦境,让人找到了窥视这位八尺男儿内心世界的途径。无论是坐卧行走,画中的人物多带着平静的表情,犹如参加完热闹的宴会以后,回味着仅余的恬静心绪。很多人称艺术家是造梦者,因为他们可以在作品中创造一个完整的世界。那么笠夫这位造梦者必是仁慈、悲悯的,经历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后,他选择了宁静作为注脚。当然这种宁静不是死寂,而是如漫无边际的冬天雪地一样,底下潜藏着生死枯荣。若要了解,只能亲自前来,用手拨开水墨和油彩的云雾,直抵画家心田。

在闭关“修炼”的那段时间,笠夫曾饥渴地学习东西方的绘画技法和文艺知识,从敦煌壁画到“元四家”,从表现主义到抽象派,他无所不学,而他这一单元呈现的作品,正是将所有的门派壁垒打破之后,所呈现的大成之作。笠夫的抽象水墨,往往是“预谋”与“神来之笔”的结合体,通过水、墨、综合材料的相互碰撞形成不同的肌理、纹路,湮成独特的氛围,这是光有笔墨经营所难以达到的,这也让他的画面细节亮点频闪。

中国艺术市场正处于朝阳般的上升期,1618艺术空间选址中国艺术版图中相对平静的深圳,且落户秀丽清幽的深圳湾畔,正是为了在深耕本土的基础上辐射四境,探寻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文化的蓝海。1618艺术空间将与艺术品市场各环节合纵连横,倡导“生活艺术化”理念,向观众推介优秀当代艺术家。1618艺术空间还同时推出珠宝高级定制,艺术衍生品设计、开发等服务,满足藏家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

----------

“他再画——笠夫个展”研讨会嘉宾观点摘录

11月16日,“他再画---笠夫个展”在1618艺术空间拉开帷幕。第一单元展出的近70幅画作及创作手稿,几近全方位地呈现了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开幕式后,策展人刘礼宾与评论家皮道坚、杨小彦、杭春晓、张新英、胡斌等就笠夫的艺术进行了讨论。

刘礼宾:笠夫杂学很多东西,比如岭南画派和中国的传统画法,他也写书法,画一些速写插本,同时也创作油画。但是,无论什么画种,笠夫都不像学院派画家那样着笔、构图,直接触及最本性的东西。他看待动物、植物,乃至这个世界的形形体体,都可以用视觉手段表现得很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所以说,笠夫的画剑走偏锋,也表现出非常执著、纯真的东西。作品中既有文气,也夹杂着野性。

皮道坚:中国美术史上的绘画有分为两大类:文人画和院体画,文人画家绝大多数都是“素人画家”(此称谓源自法国,即没有接受过专业美术院校训练,凭直觉和直觉作画的艺术家)。前人评画,比如李可染说的“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就是说作画者一定要胆大,才画得好画。“所要者魂”指的是艺术作品要有精气神;中国人评画讲究“六法”,六法的第一条标准就是气韵生动,即画如其人,人要有精气神的,画也一样;作为一个素人画家,笠夫先生这两点品质都具备了。

我觉得笠夫先生除了艺术上有天分外,对媒介的悟性也很高;他的一些没骨小动物画得很生动,没骨的山水气息也非常好。笠夫先生的画里面也体现了他的阅历,我看了很喜欢,他从事绘画的时间还不长,年龄也不大,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想,他的艺术会越来越精进,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杨小彦:传统的中国美术教育体系分类精细,这种分类与艺术的现实之间产生了隔阂,造成一部分学生的创作观念和热情缺失。素人画家如笠夫,遵循内心冲动进行创作,正如他自序中所说“终于某一天意识到,我必须去追寻内心真正的感受”。

第一次看笠夫的画,本能感觉画得很好,因为他的创作与内心冲动相关。我琢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我看他的画,知道他肯定喜欢写字,他的字是狂草,介乎具象和抽象之间,酣畅淋漓,有没骨的效果。而且,笠夫也是一个诗人,他生活在远离群体远离成功学的个人时空里,这才是一种真正的绘画创作状态。

杭春晓:虽然笠夫是一位素人画家,但初见笠夫的画,我觉得他应该接触过非常传统的绘画经验,这种传统经验并非指唐宋元明清时期所构建的,而是形成于晚明的一整套知识系统。比如董其昌提出的“以淡为宗”,在笠夫的画中得到传承。笠夫在一些偏素性的纸面上去画,而素性的纸由于矾的应用,使得墨在纸上流出后,容易形成白的、透气的点状松透感,而这种松透感恰恰是比较早期的绘画传统,由明代所构建的传统绘画经验。而这种绘画经验在近代所构建的绘画经验中,往往被忽略了。

“素人画家”这个前提身份背景,并不能先入为主地决定绘画的形态。在近年来世界范围的策展趋势中,业界越来越强调对原先的思想边界进行重新检讨。在笠夫的画面中,不仅仅看到传统绘画,也看到他对80年代形式主义所构建的语汇,有些画面中那种累积的色彩所形成的感觉非常好。笠夫的“素人画家”身份背后,隐藏着他试图与成长背景的话语系统进行对话。

胡斌:在现今社会的分界系统当中,人被当作一个主体,我们强调人对于其他物种的驾驭、对自然的征服,在中国传统当中是没有这样的分别的,人和动物、人和山水是融为一体的。笠夫的作品回归了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把动植物赋予人的情感表现出来。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这种世界观与西方强调的用科学眼光去剖视大自然的思考方式很不一样。

中国传统绘画非常强调诗书画印的一体化,但是近几十年来,在西方现代教育体系的影响下,绘画分科日益细致,导致许多画家的综合素养不高,笠夫的绘画重新拾起过去的传统,但又不是完全的照搬传统,他写现代诗,或者半文半白的诗,无意识中打破了很多界限。

张新英: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让许多人生病了,笠夫原本是一个媒体人,处在资讯发达的前沿。他又是一个敏感而细腻的人,由外而内的这两个条件,让他病得更重,以至于他必须要找到一种方式去治愈自己,所以他选择了绘画。他的治愈之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他辞职,回到画室,他首先要弄清“我到底是谁,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当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空以后,第二步就是释放自己。我们所处的社会有很多规约,他的不适应来自对这些规约的抵触感,所以他通过绘画的方式,重新找到、继而释放自我。第三个阶段是他确认自己在这个时代的意义的过程,他通过绘画,确立自己在当今文化环境中的存在意义。经过这三个阶段之后,他现在以个人画展的形式回到大家的视野里。

笠夫的艺术创作在当代的价值是什么?当代的价值评价标准非常多元,笠夫的创作,最大的价值在于“真实”二字。我觉得当代艺术存在两极,一极是取媚,另外一极就是艰涩的艺术形态,它需要理论来还原它一个场域,来帮助不了解这个场域的人去解读它的。这两种艺术形态不约而同地传达出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在追求个性的过程中表现出对于集体性的认同,在追求个性的过程中却失去自己的个性,远离了内心的情感,成为一种对于学术话语权威性的趋附。笠夫没有在这样的学术体系里面发展自己的欲望,他的作品是画给他自己的,所以反倒是真实的。通过他的作品,可以感受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他带着淡淡忧伤的诗人气质,这种真实在艺术发展的历程当中非常可贵。

----------

他再画

策展人\刘礼宾

他在画——因为画,所以在;他再画,画了又画,“在”变化。

除了职业画家之外,其实很多人也“会”(进行)画,不过画的不算好罢了;除了职业画家之外,其实很多人也“会”(擅长)画,画的也很好。

笠夫属于后者,非职业画家,亦无专业学习经历,作品多基于“自在”。笔下之物,动静之间;墨油之体,抽具无间。

(一)动静物

物之存在,动、静两态。

动,日夜不息,非动物之专属,看静物枝叶弥漫,水分川流不息,风过摇曳多姿,开合朝朝暮暮。既是一微粒,尚一瞬千里,有之在小,无之为大。

静,无呼无吸,非静物之天性,观动物豹起又寐,大地起伏,祥云开合,百年老僧古寺中,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有之为体,无所一用。

画家晓得此理,便可落笔方寸似无动,咫尺千里马飞奔,有无相生气息在,动静之间天地宽。

(二)水油体

具象、抽象,何曾离象?近观远视,边界显隐。因缘聚合,唯独无二?写实、意象、抽象、无象哗然纷争,喋喋不休,面红耳赤,圈地为牢。唯不观自身所立、所思、所执、所痴、所迷。已有之人远观近视,前者咫尺千里,后者核舟记之。阿堵收缩,痴心不改。单忘物为气聚,无有分别;身为积业,轮番往复。有心插花花开落,无心插柳柳摇摆。

水墨油彩,就地取材,流年使然。两者异体一体,实际为了以物造物。“造”字一出,天地就位,阴阳聚合。唯有,偏执;唯化,倾斜。有无相生,方存众生。骨法用笔,体积形体?随类赋彩,笔触颜料?笔之所落,墨之所栖。身在所在,体之所存。毛笔笔刷,软硬不同?水墨油彩,粘稀各异?黑白五彩,气韵呼吸。洛神顾盼,丽莎含笑。陈洪绶之奇,维纳斯之残。千年晤对,中西神通。

2014-11-3

展览相册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